摘要:詳細來說其誘發因素主要有皮膚或黏膜擦傷或其他輕微外傷,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繼發於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齒感染病竈,足癬,小腿潰瘍,瘙癢性皮膚病,接種,放射性損傷及皮膚皸裂或輕微摩擦,搔抓及輕微外傷均可誘發,尤以不清潔的傷口更易感染,有些傷口可小至不易被發現,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內被抓破的小傷口引起,複發性丹毒系由於細菌潛伏於淋巴管內,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復發。1、什麼是丹毒。

防治丹毒,白皙自如

夏日流火,酷暑炎炎,丹毒在這個季節也極其好發。

丹毒應該去什麼科就診?

丹毒傳染嗎?

丹毒究竟屬於什麼疾病,爲什麼會讓人無法行走呢?

這些問題往往困擾着丹毒患者及家屬,丹毒雖然只是皮膚病,卻嚴重影響患者的個人形象和肢體功能,給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下面就丹毒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科普,力求做到防治未病,提高認識。

1、什麼是丹毒?

丹毒,中醫病名,是以患部皮膚突然發紅成片、色如塗丹、灼熱腫脹、迅速蔓延爲主要表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諸病源候論.丹毒病諸候》雲:“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塗之狀,故謂之丹。或發於足,或發腹上,如手掌大,皆風熱惡毒所爲。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久乃壞爛。”本病發無定處,生於胸腹腰胯部者,稱內發丹毒;發於頭面部者,稱抱頭火丹;發於小腿足部者,稱流火;新生兒多生於臀部,稱赤遊丹毒。丹毒可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性網狀淋巴管炎。

2、本病是怎麼引起的呢?

中醫學本病總由素體血分有熱,或在肌膚破損處,溼熱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鬱阻肌膚而發。西醫認爲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爲主。詳細來說其誘發因素主要有皮膚或黏膜擦傷或其他輕微外傷,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繼發於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齒感染病竈,足癬,小腿潰瘍,瘙癢性皮膚病,接種,放射性損傷及皮膚皸裂或輕微摩擦,搔抓及輕微外傷均可誘發,尤以不清潔的傷口更易感染,有些傷口可小至不易被發現,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內被抓破的小傷口引起,複發性丹毒系由於細菌潛伏於淋巴管內,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復發。

所以說,丹毒本身不會傳染,它是一種細菌性皮膚病,好發於小腿,而引起丹毒的細菌,一般是來源於足癬,足癬是會傳染的,因此要積極治療足癬。

3、丹毒如何防治呢?

首先丹毒的治療:

中醫常常辨證論治,對於常見的下肢丹毒,主要採用利溼清熱解毒法,五神湯合萆薢滲溼湯加減;對於頭面部丹毒,採用疏風清熱解毒法,方選普濟消毒飲加減。

西藥選取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藥2-3天后,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藥2周左右,磺胺類藥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如果患者爲複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竈,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複發性丹毒抗菌藥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

丹毒的預防:

1.避免皮膚外傷,積極治療原發感染性病竈,如鼻竇炎、足癬等。

2.症狀較重者,應多飲水,臥牀休息。病變在顏面部者,應保持口鼻部清潔,常給漱口劑或滴鼻劑。病變在下肢者,應抬高下肢30°~40°。

3.注意休息,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總之,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因此小夥伴們平時更要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強體壯纔是預防一切疾病的關鍵!

▌說明:本文由天津本地寶編輯整理發佈,轉載請註明!

▌來源:今晚報

▌編輯:飛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