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記者詢問王某濤如何看待自己所從事的“套路貸”業務時,沉默半晌的他緩緩抬起頭說:“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借‘套路貸’,更不要被網貸平臺廣告引誘,一旦踏入想出來很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州市公安局調查發現,“節氣貓”“甜兔”“閃電虎”等網貸App極有可能由同一家公司開發運營,使用者遍佈全國各地,平臺每天產生鉅額的借貸資金流。

"\u003Cp\u003E\u003Ch2\u003E“套路貸”犯罪團伙覆滅記\u003C\u002Fh2\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州破獲一起特大“套路貸”犯罪案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絡貸款3000元,還款50萬元;App貸款2000元,賣房押車還不盡;逾期一天,罰息100元;逾期未還錢,全家被騷擾——這是2018年以來甘肅省蘭州市數百名市民接連遭遇的“煩心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籠絡金融、IT、法律專業人士參與經營,獲利10億餘元;家中金條成捆、現金成箱,住豪宅、開豪車——這是一犯罪團伙短短7個月內的鉅額獲利。這個團伙精心設下網貸“圈套”,張開血盆大口,引誘借款人步入其中,直至耗盡所有錢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前,甘肅省蘭州市公安機關一舉摧毀一個打着民間借貸幌子實際從事“套路貸”,並採取電話辱罵、短信轟炸、騷擾親屬等違法手段對逾期欠款人員威逼恐嚇,牟取暴利的犯罪團伙,凍結涉案資金9.8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借3000元還50萬元“套路貸”套路受害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上旬,蘭州市民邡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貸款廣告,稱借貸手續簡單、1%低息、放款快、金額高。由於資金緊張,她按要求下載了一款名爲“閃電虎”的App。\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軟件,提交了身份證、家庭、工作、銀行卡等信息,還上傳了手機通訊錄,拍了人臉識別。”邡女士說,想貸款就必須提交詳細的個人信息,上傳手機通訊錄、微信聯繫人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如果不同意,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交資料後邡女士選擇貸款6000元,可App顯示她只能貸出3000元。雖然實際金額與需求有差距,想着總比沒有強,邡女士便接受了3000元的信貸額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款前,邡女士按要求籤署了一份電商購物分期貸款合同。不一會,她就收到了銀行短信。“短信顯示我銀行卡轉入2100元,貸款期限14天。”明明申請貸款3000元,但只收到2100元,差額900元去哪了?正在她疑惑時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人自稱是‘閃電虎’App客服,說差額900元是手續費,需要先扣除,貸款到期後必須按3000元還款,否則逾期一天罰息1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邡女士說,當時她有一種被矇騙的感覺,而且每天罰息100元,大大超過了1%的利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時,邡女士騎虎難下,只想着能儘快將貸款還清。沒想到,14天后,邡女士湊足3000元聯繫“閃電虎”App還款,卻始終聯繫不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這樣,邡女士的貸款被“人爲”延遲成“逾期”狀態。3天后她又接到一個電話。“來電人自稱屬於討債公司,說我貸的3000元已經逾期,三天罰息300元,總共3300元要在當天還清,否則會告訴我的親朋好友。”邡女士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電話令邡女士十分緊張,只得先還了3000元本金,繼續欠下300元利息。“催債的人推薦了另一網貸App給我,讓我申請貸款用於還利息。”邡女士想“借新還舊”,隨即又貸了2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借貸週期短,還款壓力大,利息高,還款本息金額不斷增加。邡女士只得不斷拆東牆補西牆,前前後後通過56個網貸平臺申請貸款80餘萬元,實際到賬40餘萬元。“我每天一醒來就想着怎麼還錢,壓力巨大。”邡女士說,每個平臺她每月還4次款,一天最多還7個平臺,早已超出她實際還款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更讓她害怕的事情還在後面。“由於逾期過多,我手機接連收到各種催債電話和短信,全是威脅辱罵的內容,我父母、老公、親戚以及單位領導同事都接到過催債人的電話。”邡女士說,高峯時期,她一天接到60餘個催債電話,侮辱謾罵恐嚇信息更是成百上千條湧進手機。更過分的是,親朋好友還收到了她的“裸照”。“他們把我頭像PS在別人的裸照上發給和我認識的人,說實話,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邡女士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迫於無奈,邡女士的丈夫賣掉汽車,在親朋好友幫助下勉強還了50餘萬元,這早已超出網貸平臺轉賬給她的實際金額。即便這樣,根據計算,她仍欠網貸平臺30餘萬元利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套路貸”犯罪團伙被摧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3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3·15”晚會專門曝光了網貸平臺各種“套路”借款人的手法,其中一款名爲“節氣貓”的App在節目中被公開曝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2018年下旬,蘭州市公安局民警李剛就在工作中發現多個網貸平臺App藏有“貓膩”,其中就包括這款“節氣貓”App。他通過技術手段進一步確定了其中的“奧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網貸App都有AB面功能,作爲逃避公安機關打擊和法律懲處的一種掩飾手段。”李剛告訴記者,具有AB面功能的網貸平臺App會通過分析IP地址選擇展示A面或B面內容。如果在北上廣深等重點城市,使用者打開App看到的只有美食、生活等信息,無法找到貸款入口。如果是非重點城市,使用者打開軟件就能直接申請貸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州市公安局調查發現,“節氣貓”“甜兔”“閃電虎”等網貸App極有可能由同一家公司開發運營,使用者遍佈全國各地,平臺每天產生鉅額的借貸資金流。與此同時,衆多借貸人反映,借款之後遭遇“套路”,申請金額與實際到賬金額不符,逾期利息高,且不斷接到各類辱罵恐嚇威脅的催收電話與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即,蘭州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對相關網貸App及背後運營公司開展偵查。很快,民警發現,上述網貸App的開發運營公司遠在浙江杭州,同時確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司負責人也是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濤畢業於知名院校,曾在某知名電商企業工作,辭職後專門從事網貸生意。”李剛說,王某濤的合夥人分別具備金融、IT、法律等專業知識,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可謂是一羣“專業人士”幹違法勾當,共牟暴利,危害巨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規避法律風險,他們將網貸催收業務外包給專業催收公司。“這些催收公司遍佈安徽、河南、陝西等地,給銀行做催收的同時也給網貸平臺做催收業務,利潤比銀行還高,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李剛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縝密偵查,鎖定相關證據,確定各層級犯罪嫌疑人後,蘭州市公安機關集結千餘名警力,等待抓捕時機。但是,“3·15”晚會點名曝光“節氣貓”App後,軟件運營公司主要犯罪嫌疑人及成員有明顯異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發現王某濤給公司全體員工放假一週,還購買了前往境外的機票,推測他有可能潛逃。”戰機稍縱即逝,在公安部刑偵局的統一組織指揮下,在安徽、陝西、浙江、河南等地,蘭州警方相繼將“節氣貓”“甜兔”“閃電虎”網貸App背後的實際運營者和實施軟暴力催收的公司主要犯罪嫌疑人一舉抓獲。至此,這個特大“套路貸”犯罪團伙被成功摧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杭州,我們連夜進入王某濤家裏搜查,發現4個行李箱中裝了1000餘萬元現金、25千克大小金條、17本房產證,車庫裏還有多輛豪車。”蘭州市公安局民警賀小東告訴記者,王某濤還提前轉移了部分錢款,正準備第二天和家人逃往境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警告訴記者,這些網貸App打着“低息、手續簡單、放款快速”的廣告,實則是引誘借款人“自投羅網”。借款人一旦成功貸款,便落入環環相扣的“套路”。“網貸平臺提前扣除30%利息,借1000元到手只有700元,但還款得按1000元計算,這是網貸‘行規’。”賀小東說,借款人事先肯定不清楚,等到放款時後悔也來不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網貸平臺給予借款人7天或14天借款期,俗稱‘714高炮’,意思就是短平快。”賀小東表示,這樣可以確保平臺資金迅速流轉,而借貸人短時間內無法正常還款,也會給平臺加收逾期利息創造條件。至於簽訂電商分期合同只不過是掩飾違法犯罪的一種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業催收公司介入,是爲了保證催收效果和結款率。因此,這類公司往往鼓動、縱容、默許員工採用威逼利誘、恐嚇辱罵、騷擾圍堵的方式,給借款人及親朋好友、領導同事打電話、發消息,給當事人造成巨大壓力。這屬於典型的軟暴力,是違法犯罪行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任何時候都不要借“套路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看守所,記者見到了王某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沒有想逼迫借款人賣房賣車籌錢還款,如果他們有錢就還,沒錢可以不還,催討欠款並不是由我負責。”畢業於南京一所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王某濤在見到專案組民警和記者時,一邊承認自己從事“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一邊又試圖推脫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某濤說,他從事“套路貸”就是看中利潤高、賺錢快,於是拉攏一幫懂金融、會IT、知法律的專業人士合夥經營。“我們先後搭建24個各類名稱的網貸App發佈在互聯網,這些App功能內容相同,名稱不同,一般人辨別不了,實際都是我們的產品。”王某濤說,這樣做可以“廣撒網多撈魚”,貸款人還不了前面網貸App的錢,就推薦公司旗下另一款網貸App,繼續“套路”借款人貸款還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將逾期欠款業務外包給催收公司,王某濤說:“一是催收有難度,二是人員成本高,三是需要有相應的催收技巧和手段,催收公司有經驗。”於是,安徽建元等多家催收公司承攬了王某濤的業務。“我們對催收公司實行每週績效考覈打分制。”王某濤說,“每週評定一次,催收效率快、還款率高、排名靠前的公司,就增加他們業務量,他們賺的佣金會更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提高催收效率,催收公司便鼓動和默許員工採用各類手段對借款人威逼恐嚇。“我們會通過借款人上傳的手機通訊錄和微信聯繫人,分析出哪些是他們親屬好友、領導同事,哪些他們聯繫較爲頻繁、關係緊密,催收公司會專門聯繫這些人。”王某濤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低息引誘、步步設套、專業分工、暴力催收,王某濤經營的“套路貸”公司在短短7個月內累計放款19.46億元,收回30.25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某濤等“套路貸”犯罪團伙癡迷鉅額暴利、享受豪車豪宅時,無數借貸人深陷恐嚇謾罵侮辱之中,承受着來自親朋好友、領導同事的巨大壓力,有的人自感還款無望,甚至走上自殺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記者詢問王某濤如何看待自己所從事的“套路貸”業務時,沉默半晌的他緩緩抬起頭說:“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借‘套路貸’,更不要被網貸平臺廣告引誘,一旦踏入想出來很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甘肅省公安廳副廳長、蘭州市公安局局長肖春表示,按照公安部“雲劍”行動部署要求,蘭州公安機關將加大打擊“套路貸”犯罪團伙力度,切實維護互聯網和金融市場秩序,維護人民羣衆財產安全。\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186046318679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