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平安廣西網通訊員 周遊 吳勇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吳某麗虛構身份通過微信與自己朋友談戀愛,騙取其2萬餘元,後被民警抓獲。近日,貴港市港南區人民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吳某麗有期徒刑1年1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女子吳某麗留着男性短髮,穿着一身男裝,加之聲音低沉渾厚,她身邊很多朋友都以爲她是男性。2012年,吳某麗化名“吳某健”,以男性身份與麥某成爲“兄弟”,經常一起出來玩耍、喫夜宵。得知已離婚的麥某想找女朋友後,吳某麗心生邪念,編造“黃勝蘭”的身份在微信上與麥某成爲男女朋友,並謊稱自己已離婚還帶着一個女兒。“黃勝蘭”自述與麥某相似的遭遇,博得麥某的同情與憐惜。在現實生活中,吳某麗則對麥某謊稱“黃勝蘭”是自己姐姐的閨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兩人在微信上聊了一段時間後,“黃勝蘭”先後以母親、女兒生病住院爲由,騙取麥某的錢財。面對“黃勝蘭”三番五次向其要錢,被愛情衝暈頭腦的麥某沒有任何防備,先後轉了2萬餘元給“黃勝蘭”,直至“黃勝蘭”與他中斷聯繫,他才意識到上當。\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今年3月10日,貴港市公安局港南分局將吳某麗傳喚到案。吳某麗到案後如實供述上述事實。案發後,吳某麗退還麥某2萬餘元,取得麥某諒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經審理,港南區法院認爲,吳某麗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數額較大的財物,其行爲構成詐騙罪。吳某麗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並當庭自願認罪,且積極退還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依法可以從輕處罰。\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詐騙罪,指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爲。根據我國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至1萬以上、3萬元至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爲刑法第266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吳某麗虛構事實,騙取他人2萬餘元,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其行爲構成詐騙罪。法院根據吳某麗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和悔罪表現,依法作出刑罰判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579553649792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