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9h9sssZQ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西合璧,打造當時中國最漂亮、中南地區建築物中最好的醫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14年,雅禮協會聘請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湘雅醫院大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A0RTPv2r\"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紅樓外貌和內部細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湘雅醫院新醫療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後,紅樓修繕被提上醫院的議事日程。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9JCQuSv2f\"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紅網時刻8月2日訊(通訊員 王潔 羅聞)“綿綿湘水繞城而過,船家由北沿江而上,看到湘雅醫院的這棟紅樓,便知是到了長沙。”104年前,美國建築師墨菲設計的湘雅紅樓,成爲當時中國最漂亮、中南地區建築物中最好的醫院。從誕生到發展,從摧毀到重建,她堅守着一個世紀錚錚歷史的榮辱繁華,唱響着數以萬計湘雅仁醫的歲月之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闊別9年,湘雅紅樓經過修繕重複舊顏。這一見證了湘雅百餘年變遷發展的腳步的文物級建築,自今年7月下旬起正式重新啓用,作爲醫療陣地繼續爲廣大病友服務,在新時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9h9sssZQ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西合璧,打造當時中國最漂亮、中南地區建築物中最好的醫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14年,雅禮協會聘請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湘雅醫院大樓。多次來訪中國的墨菲深受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影響,試圖在西方現代與東方傳統建築中尋找一個平衡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墨菲的多次調整設計後,1917年底,一座配以飛檐鬥閣的磚混結構的中式建築風格的西醫醫院終於在長沙北郊的蔴園嶺聳立起來。它採用紅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表面覆蓋鋼筋混凝土,挑檐靴頭爪角,上飾回紋收尾,蓋栗色筒瓦,谷黃色正脊,局部點綴中國傳統的花樣紋路。這座融合了東西方韻律的湘雅紅樓,有房屋300餘間,可容120張病牀,是當時中國最漂亮、中南地區建築物中最好的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對長沙城裏的百姓來說,這座金色琉璃瓦、紅白相間羣牆的湘雅紅樓就是城裏的天堂。那時整座紅樓,人滿爲患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但只要還有走廊、過道,能擱下一張板牀,醫護人員就不會落下任何一個病人,還保護了長沙數千名難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2年,潰退的日軍縱火焚燒湘雅。本是長沙市地標建築的湘雅紅樓,這時卻只剩一副被燒燬了的房屋骨架。慶幸的是墨菲當初設計整棟大樓時,着重強調了防火性能,紅樓的骨架才得以留存,爲後來的重建提供了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抗日戰爭結束後,湘雅醫務人員下決心要修復大樓。在以雅禮協會爲主的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1946年至1947年間,湘雅醫院將原主體爲三層的紅樓修復並加高至四層。在紅樓的西面加建了一棟設計爲四層樓的病室,爲國立湘雅醫學院附屬醫院,緊挨附屬醫院的西頭是新門診樓。這一建築羣,保持了墨菲原設計湘雅醫院病棟樓的建築風格,使湘雅紅樓終於重現在世人面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部中國西醫發展的百年史,幾乎半部由湘雅人寫就。”縱觀青史,方知此言不虛。在中國醫學史上,尤其是中國西醫發展的近100年曆史上,青史留名的湘雅人燦若星辰。他們都曾在湘雅紅樓孜孜以求,他們都從紅樓裏走出,他們都爲中國乃至世界的醫學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3月,湘雅紅樓等早期建築羣入選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理由是:它很好地結合了西方先進的技術與中國傳統的裝飾手法,代表了中國建築與世界的融合;它煎熬過可歌可泣的抗戰歲月,屹立不倒;它作爲載體讓中國近現代醫學事業走向光明,薪火相傳。目前,湘雅紅樓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A0RTPv2r\"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紅樓外貌和內部細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湘雅醫院新醫療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後,紅樓修繕被提上醫院的議事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慮到紅樓建築年代比較久遠,這次維修改造不僅要修舊如舊,還原紅樓的原貌,室內改造還要符合現代醫院的使用標準,保障湘雅紅樓能繼續爲廣大病友服務。”院辦主任錢招昕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11月23日,紅樓大修正式啓動。對於基建辦主任曹興來說,這是一大難題。“文物修繕和現代化醫院標準之間,必然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這也是修繕的最大難點。我們做的每一步每一個方案,都必須徵得文物局的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紅樓相關的建築資料已嚴重缺失,很多時候都需要到現場去看,甚至把牆體拆開了,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麼樣子。設計方案一再變更,這給修繕帶來了重重困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銼除裝飾層之後,發現牆體已經鬆動,甚至裏面的磚都可以用手抽出來,只能重新砌磚,用機器高壓噴射砂漿來加固和增厚;部分樓板甚至已經洞穿,可以直接看到樓下,只能用鋼筋網、水泥砂漿來加固,並與中南大學合作研發專利技術進行碳纖維加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最大程度復原紅樓的歷史原貌,讓這一文物級建築重回往日風采,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爲了恢復外牆的顏色,首先就是要用一種特殊的德國技術,把之前維修刷上的紅漆清洗乾淨,露出紅磚本來的面貌,甚至連日軍放火焚燒的痕跡都保留了下來;對於缺邊少角的紅磚,則是用特殊的配方將磚粉填補上去,凝固之後就與原來的紅磚融爲一體,這種技術還是首次在湖南運用;房頂上的每一片瓦都拆下來清洗,能夠保留再使用的部分都原樣再裝上去;窗戶也完全還原當年的木製風格,純手工打造出一個個小格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親人的描述和照片中我認識了紅樓,但直到來到現場,才發現它比我想象中還要壯麗。”紅樓建築經理Stanley Wilson的後人Kevin Kelley Wilson在2016年訪問湘雅醫院時感慨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湘雅人來說,紅樓承載的更是一代代人的記憶。“走進紅樓,就能感受到湘雅歷史的厚重。每扇窗,每堵牆,每一個轉角都是一道風景,都有很多不爲人知的歷史。每每想起先輩們在這裏救死扶傷的場景,身上又多了好幾分責任感和使命感。”手顯微外科74病室護士長彭伶麗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ywfAI2dJQcJv\"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百年湘雅紅樓重修復舊顏 文物建築服務患者煥新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煥發生機,現代化醫院持續服務廣大病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修後的紅樓,分爲醫療區和辦公區2個區域。醫療區中,單獨一棟爲感染病科門診、病房和ICU,此外還設有胸外科、手顯微外科、口腔頜面外科、泌尿結石專科、腎病內科等5個病房,以及用於科研的藥物I期臨牀試驗病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步入紅樓內部,彷彿乘坐時光機,由百年前跨越到現代。中央空調、網絡控制系統、門禁系統、護理呼叫系統……在復古的裝修下,病房佈局合理、流線清晰、環境舒適、結構安全,儼然是一個標準的現代化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原來每間病房都是3人間甚至4人間,一旦有1名患者需要隔離,整間病房都要空出來。現在最多就是2人間,還有很多單間,便於更好地隔離患者,提高病房使用效率。”感染病科副主任黃燕教授表示,醫院還專門開設了一個全國少見的負壓感染病科ICU,通過負壓控制空氣往一個方向流動,可以更好地避免院感發生。另外,還設有一個專門的感染病房,收治一些疑難的發熱患者和治療困難的感染患者,有助於感染病科發展和全院診治水平的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泌尿結石專科75病室護士長羅小年來說,新病區的開通讓她卸下了心裏的一塊大石頭。“湖南泌尿結石的患者基數比較大,其中很多病情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重複入院進行多次手術,候牀時間最長可能要3-4個月。新病區開通後,這一情況會大大改善,週轉率也會有所提升。”羅小年護士長說,新病區開業4天就收了12名患者,其中1天就完成了8臺手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年輕的外地朋友過來看我,走到樓下都不相信這是醫院。”74病室患者陳阿姨(化名)笑着說,紅樓也徹底顛覆了第一次住院的她,腦海中對醫院的印象。“外面看古色古香的,進來發現原來這麼現代化。裏面很寬敞,又很安靜,住在這裏很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醫療區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病房即將投入使用,它就是藥物I期臨牀試驗病房,即在健康人體上進行臨牀試驗。藥物臨牀試驗機構辦公室(GCP)主任、藥物I期臨牀研究室主任徐平聲教授介紹,藥物I期臨牀試驗的研究對象是健康人,所以需要更加嚴謹。新病房的硬件更符合研究需要,受試者功能區配備更爲完善,可以將環境對受試者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還配備了國際先進的移動心電監護系統,可以在不影響受試者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動態地監測他們的心臟安全性數據,得到的研究數據更爲完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家藥物研發的導向在發生變化,由仿製藥到仿創結合,再到創新藥。藥物I期臨牀試驗是創新藥物研發的必經之路,我們作爲百年老院,要緊跟國家形勢,做行業的領軍者。”徐平聲教授介紹,此外該病房也將有助於醫院臨牀研究水平的提升,醫務人員依據小樣本數據發現的臨牀問題,可以通過開展臨牀試驗獲得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產出研究成果,最終爲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經百餘年滄桑,湘雅紅樓一直是肩負臨牀教學、醫療搶救、科學研究等多種任務的醫療陣地,見證了湘雅百餘年的發展變遷。新時期,湘雅紅樓沉香愈濃,回眸發展軌跡,凝望嶄新輝煌,在新時期,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041525033538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