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wlKBu9LZP4Fy\" img_width=\"557\" img_height=\"859\" alt=\"“以身試菌”的瘋狂科學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以身試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歇爾先是給一些小動物餵食幽門螺桿菌,再給這些動物做胃部內窺鏡,看看它們胃裏長沒長細菌,但這種細菌似乎是對人類“情有獨鍾”,馬歇爾的動物實驗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馬歇爾和沃倫的理論,治療胃潰瘍,單單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不要讓胃壁出現漏洞,這就需要將進入胃裏的細菌都殺掉,這樣白細胞就不會再從體內跑到胃裏來了。

"\u003Cp\u003E1984年的一天,澳大利亞珀斯皇家醫院消化科的一名年輕醫生一口吞下了一試管含有某種細菌的培養液。最終,他如願感染了這些細菌,得了嚴重的胃炎。然而,他並不擔心自己的身體,反而異常激動,因爲他終於用自己的身體證明了這種細菌纔是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罪魁禍首。他也因爲這一發現而獲得2005年\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諾貝爾\u003C\u002Fi\u003E生理學和醫學獎,而他喝下的細菌被命名爲幽門螺桿菌。他就是巴里•馬歇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wlKBc1plQ9mE\"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57\" alt=\"“以身試菌”的瘋狂科學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落選的論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十年來,主流學說一直認爲胃潰瘍主要是由於壓力過大、喫太多辛辣食物和胃酸過多引起的。採用抑酸劑等藥物抑制胃酸的產生就成了治療胃潰瘍標準療法,除此以外就沒什麼特別的療法了。因此,胃潰瘍在當時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病,澳大利亞每年就有5000人因胃潰瘍而失去生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9年4月,澳大利亞珀斯皇家醫院的研究人員沃倫在一份胃黏膜的活體標本中,發現一條奇怪的藍線,他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發現這裏有很多細菌附着在胃上皮細胞。隨後,沃倫又在其他活體標本中找到這一細菌。由於這種細菌總是出現在慢性胃炎的標本中,沃倫意識到,這種細菌和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可能有密切關係。其實,在過去一百多年裏,這種細菌不止一次進入過科學家的顯微鏡,但大家對此都視若無睹,因爲“無酸就無潰瘍”的觀點在醫學界已成定論。因此,沃倫的觀點並不符合當時“正統”的醫學理念。當時的醫學界認爲,健康的胃是無菌的,因爲胃酸會將進入胃的細菌迅速殺滅,這些細菌是人得了胃潰瘍以後才進入胃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1年,巴里•馬歇爾出現在沃倫面前。經過相關的實驗研究,馬歇爾認爲沃倫的觀點是正確的。於是,兩位志同道合的年輕醫生共同開展了關於幽門螺桿菌的研究。他們經過研究發現,胃潰瘍發病的原因在於人體內的白細胞和幽門螺桿菌對抗的結果。胃液的酸性是非常強的,但由於胃壁的保護作用,胃液不會對胃造成傷害。當幽門螺桿菌進入胃以後,人體內的白細胞就會對它進行攻擊。這時白細胞就會從胃壁的上壁細胞中通過進入胃裏,就好像將胃壁撕開了一個口子。此時胃壁就出現了小漏洞,胃酸就通過這些漏洞對胃進行腐蝕,於是就形成了胃潰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馬歇爾和沃倫的理論,治療胃潰瘍,單單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不要讓胃壁出現漏洞,這就需要將進入胃裏的細菌都殺掉,這樣白細胞就不會再從體內跑到胃裏來了。殺滅細菌最好的藥物無疑就是抗生素,因此馬歇爾提議用抗生素治療胃潰瘍的病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歇爾和沃倫將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論文投遞給一個學術論壇,當時評審委員會要從67篇論文中選擇56篇,儘管如此,但他們的論文還是落選了。隨後,他們的論文又在很多出版社和學術\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會議\u003C\u002Fi\u003E上喫了“閉門羹”。但馬歇爾相信自己的理論是絕對正確的,只是缺少足夠的實驗證據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wlKBu9LZP4Fy\" img_width=\"557\" img_height=\"859\" alt=\"“以身試菌”的瘋狂科學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以身試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歇爾先是給一些小動物餵食幽門螺桿菌,再給這些動物做胃部內窺鏡,看看它們胃裏長沒長細菌,但這種細菌似乎是對人類“情有獨鍾”,馬歇爾的動物實驗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迫不得已,馬歇爾決定親自上陣,先讓自己患上胃炎,再用自己的方法治好。他從一名胃炎患者的胃中提取出幽門螺桿菌,將它們放入差不多20毫升的培養液中,然後,將混有細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三天後,冒冷汗、進食困難、嘔吐等胃炎症狀接踵而來。他每天早晨起來都會像孕婦一樣突出很多酸水。十天後,他在胃鏡檢查時發現,自己的胃黏膜上長滿了這種彎曲的細菌。興奮不已的馬歇爾又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做了更多詳細的實驗和觀察,然後纔開始治療。馬歇爾通過服用抗生素和抑酸劑,很快就“神奇”地痊癒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wlKC8W3gvYM\" img_width=\"599\" img_height=\"693\" alt=\"“以身試菌”的瘋狂科學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次“以身犯險”讓馬歇爾在學術界得到了“瘋子”的稱號。但正是這份驚人的膽量,才使得他能夠向世人宣告,胃潰瘍是可以治好的。人們驚呼馬歇爾這種瘋狂舉動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幽門螺桿菌纔是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直接原因。隨後,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了他們的成果,全世界立即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今天,科學家已經弄明白,幽門螺旋桿菌最有可能通過家族成員的唾液和糞便傳播,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馬歇爾和沃倫的發現,讓原本慢性的、經常無藥可救的胃潰瘍變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藥物短期就可以治癒的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甘當小白鼠的科學先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縱觀人類的科學史,像馬歇爾這樣甘願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爲科學而瘋狂獻身的人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醫學家羅伯特•科赫在1890年給自己打了一針治療結核病的藥劑,後來深受其副作用之害。後來,科赫甚至把他第二任妻子也當做實驗用的小白鼠,使其妻子因此病的不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wlKCNFn2k5j5\"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91\" alt=\"“以身試菌”的瘋狂科學家\"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德國醫學專家佩騰科弗(1818~1901)認爲霍亂病毒不是唯一引發霍亂的原因,還有環境和土壤等因素。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在驚恐萬分的學生面前,喝下了一試管含有霍亂病毒的液體,結果證明佩騰科威爾的論點是錯誤的,不過所幸他的身體並沒有大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7年,美國的斯塔普博士開始以自己爲研究對象,做各種過載和人體衝擊承受力的實驗。他讓自己的火箭座艙以上千公里的時速運行,緊接着,在僅僅1.4秒的時間裏剎車,並完全靜止下來。在這期間,42g的過載(即人體自身重量42倍的衝擊力)施加在這位科學家身上。在這一系列實驗中,斯塔普多次遭遇肋骨和肢體骨折,多出血管破裂和器官損傷。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只要有合適的姿態和防護裝備,人體至少可以承受45g的過載而不會死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2年,法國人西弗爾在洞穴裏住了兩個月,他在這期間沒有接觸任何關於日期和時間的信息,僅僅依靠自己的睡眠和其他變量測量時間,他的目的是試圖對生物鐘有更多瞭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學研究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在科學家取得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背後,往往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付出。爲了自己的科學事業,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爲了探求科學真理,一些科學家甘願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這就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必須很有魄力,以及對自己的信心和奉獻精神。\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656205562025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