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微博上,看見這樣一則消息。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點進視頻,全是老師罵人的髒話:

“你成績那麼差,怕不是這個種族的吧?”

“你下學期要是還敢來,看我不摔死你。”

“你咋不覺得你賤呢?你要是不賤的話,跑這來幹嘛?”

這些侮辱性話語,成年人聽了都覺得忍無可忍、令人髮指,更別說一個年僅13歲的小姑娘了。

老師的辱罵,也讓每天被惡語包圍的小姑娘越發消極,一次採訪中,她直言:每天被老師罵,我真的不知道,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小姑娘的經歷,恰恰證實了這麼一句話:世上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永遠是語言。

而摧毀一個人,有時只需要幾句話就夠了。

01

惡語相向,是最狠的懲罰

在泰國,發生過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

有位年輕人每日在自家的超市裏,打遊戲、玩電腦,不想着如何去賺錢養活自己,而是在虛擬的世界裏沉迷。

任何一個父母看見兒子這樣都會氣憤不已,年輕人的父親自然也不例外。

憤怒,讓這位父親說了過激的話,並把兒子推向死路。

有一天,父親拿着上了膛的子彈,在兒子面前吼道:“有種你就別活了!”父親轉身之時,把槍放在桌上,可就在那一瞬間,兒子毫不猶豫地拿起槍對準自己。

“砰”的一聲,兒子自殺了。

驚訝中的父親還沒有反應過來,以爲兒子是裝的,走上前對着他的腦袋就是一巴掌,可沒想到,兒子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父親這才意識到,兒子是真的死了,然後父親整個人重重摔在地上,兩眼放空,他無法相信,兒子已死亡的事實。

一場悲劇,就因爲一句話讓父子兩人天人永隔。

惡語相向帶來的結果,有時是毀滅性的,有時也讓人終其一生,都難以治癒語言留下的創傷。

日本AV演員飯島愛,小時候就經常遭到父親的責罵。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達不到父親的要求,父親會斥責她:“你真是給我丟臉。”

和同學一起去歌舞廳、去街上玩,也會被父親痛罵:“你這個不良少女!”

飯島愛在父親身邊感受不到愛護和溫暖,所以她在無數男人身上尋找呵護,可最終還是得來一個染病身亡的悲慘結局。

語言辱罵,會帶來無形的傷害。

雖然在人們身上找不到傷口,可它早已在人們心裏潰爛,再難結痂。

每一次惡語相向,也如潑出去的水,永遠收不回來。

作家七堇年說過:“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02

肯定與誇讚,是一生的饋贈

前段時間,董卿與倪萍兩位央視一姐,在《聲臨其境》上的罕見同臺,引發了大家熱議。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鮮少參加綜藝的董卿,這次應倪萍邀約,二話不說就來幫倪萍助陣,不爲別的,只是因爲倪萍以前對董卿的誇讚,給予她莫大的鼓勵。

剛去中央臺的時候,董卿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主持人,在人才濟濟的央視,董卿也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希望呈現出更好的狀態給觀衆。

董卿的努力也被倪萍一直看在眼裏,董卿不止一次從同事口中,聽到倪萍對她的誇讚。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董卿又驚又喜,她沒有想到,一個和她沒有私教的前輩,居然能帶給她如此熱切的鼓勵。

這樣的溫暖,也讓董卿一直感念於心,永遠也忘不掉。

很多時候,我們一句毫不吝嗇地讚美和表揚,對旁人來說,是最大的支持與鞭策,而我們的一句肯定,就能引導優秀之人成爲良才。

復旦名師蔣昌建,年輕時是個酷愛畫畫的文藝青年。

因爲喜歡繪畫,蔣昌建進入大學後,拼命要求老師把他調入藝術系。

但老師的肯定,讓他堅持學習考上的專業,後來更是在一次國際辯論賽上一站成名。

老師是這樣說的:蔣同學,憑我對你的瞭解,如果你想走藝術這條路,若干年後,你只能成爲匠,如果你走國政系專業,你可以成爲家。

老師的這句話,大大激發了蔣昌建驛動的心,促使他在專才的路上,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畢馬龍效應”,意思是,人們心中如何相信自己,他就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誇讚與肯定,讓人們明白自己的價值。

因爲渴望被發現、被看見,所以越發努力。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03

好好說話,是最可貴的善良

日本影片《墊底辣妹》裏,補習班老師坪田,對學渣女主沙耶加溫和說話的姿態,令人動容。

因爲成績不好,周圍同學和老師總嘲諷沙耶加是個廢物。

可坪田不同,對所有學生,他都一視同仁,從不奚落挖苦。

儘管與沙耶加的初次見面,就令他咋舌。

老師辱罵學生惹衆怒:摧毀一個人,幾句話就夠了

染黃的捲髮、露臍裝與熱褲,怎麼看都是個不良少女。

坪田第一眼看到沙耶加,也被她這身打扮驚住,可他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數落沙耶加的不對,而是略帶玩笑地說:好有型啊,這是現在流行的時尚嗎?

這句話,搭建起了兩人溝通的橋樑。

雖然沙耶加基礎薄弱,輔導要花費很大功夫,但坪田沒有向任何人抱怨過一句,而是反覆鞭策她:爲了理想的大學,要加油啊。

沙耶加最後也在坪田的幫助下,考上心儀的大學。

坪田用溫和的語言、耐心的態度,與沙耶加成爲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並幫她實現目標。

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句耐心的回答,就足以解決大部分看似棘手的問題,收穫友誼。

懂得好好說話,既是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別人,也是間接爲自己塑造良好的口碑和人際關係。

學會好好說話,是我們終生的必修課。

不求感同身受,只求善意相待。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被語言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