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瞭解,作爲清華大學設立的派出研究院,天津電子院在濱海新區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支持下,發揮清華大學高水平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的優勢,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面向產業經濟開展成果轉化,破解了傳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人才、技術加速湧動 共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探索成果轉化創新模式 提升電子信息綜合國力”走進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下稱“天津電子院”),鮮紅的20個大字映入眼簾。

"\u003Cdiv\u003E\u003Ch1\u003E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作者:新聞來源:未來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瓣瓣同心·協同五年譜新篇】協同“風”起人才資金技術加速湧動 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已有五年。五年中,人才、技術、資金加速湧動,作爲戰略地之一的天津,正“乘風而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未來網天津8月1日電(記者 劉文靜)“津門極望氣濛濛,泛地浮天海勢東。”過去,由於工商業的迅猛發展,“近代中國看天津”。如今,協同發展浪潮起,天津再迎發展“加速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曾經各管“一畝三分地”,如今三地共下“一盤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已有五年。五年中,人才、技術、資金加速湧動,作爲戰略地之一的天津,正“乘風而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京津聯動共建未來科技城 人才湧入資金“落地開花”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魚米之鄉”結出科技果實,“北方江南”唱響協同發展新曲……過去,天津市寧河區被稱爲“京津肺葉、物種寶庫”,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稱,吸引了無數遊人。如今,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借重首都資源,產業發展迅猛,不僅遊人未少,還吸引了無數人才,從遊人變爲居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一切都與天津市未來科技城寧河現代產業區的建設發展密不可分。“寧河現代產業區及潘莊工業組團2012年被劃入國家未來科技城,而天津未來科技城是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是借重首都資源、加快京津聯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天津市未來科技城寧河現代產業區(潘莊工業區)管委會投資服務中心主任董潔介紹,藉助於首都資源、人才引進政策、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等支持,未來科技城現代產業區正在打造“三基地、三新城”,即首都功能疏散的承接基地,國外高端人才的創新創業基地、產業鏈完整的高端製造業的研發轉化基地;鏈接全球創新要素資源的高端產業新城、彰顯智慧活力的宜居樂業新城、凸顯生態特色的文化旅遊新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7aefb3019c5412ea892d298bae631a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72\" alt=\"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天津市未來科技城寧河現代產業區。天津市未來科技城寧河現代產業區(潘莊工業區)管委會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人才引進方面,根據天津市海河英才實施計劃和寧河區人才引進辦法,給予人才補貼。如培育高端人才,實施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給予100萬元經費資助;引育青年人才,連續3年給予入選者每人每年15萬元經費資助等,吸引了大批人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外,還有一系列民營企業總部支持政策、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智能製造專項資金大數據產業發展項目優惠政策等。如對在津新設總部的企業按實收資本給予補助。民營企業總部實收資本在1億元至5億元的補助1000萬元;5億元-10億元的補助2000萬元;10億元以上的補助3000萬元;支持企業評爲天津市科技領軍企業和領軍培育企業,支持企業實施重大創新項目(含創新平臺建設),分別給予不超過500和300萬元的財政資金補助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政策、資金的鼓勵激發了創業者的積極性,人才引進政策更進一步地爲未來的發展留下潛力人才。一系列“軟實力”到位後,園區打“硬仗”的底氣更足了,結合自身區位交通優勢及產業定位,充分發揮現有載體承接能力,着力打造京冀產業承接基地。重點瞄準北京、河北等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項目資源定期進行對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董潔介紹,今年以來,僅寧河現代產業區接待及外出考察北京、河北企業共18次,已簽約北京項目17個,河北項目1個。下一步,將繼續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打造園區承接京冀產業集聚新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天津也有“中關村” 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矗立着一座吸納京津冀創新創業項目的橋頭堡——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範基地(下稱“濱海中關村科技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入駐到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後,兩年租金免費,稅收還有優惠,並且還爲我們對接天津的農業市場,農學院的人才、技術等,產學研整個流程非常流暢。”科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胡建龍告訴未來網記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93591e591dc4bb5a05c8595d4a6244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範基地。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瞭解,該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智慧農業領域的科技公司,總部位於北京。胡建龍介紹,剛開始他們也在考慮,如果搬到天津,人才和市場該怎樣遷移,但是如今看來,不僅政策扶持力度大,稅收優惠多,資源共享和人才支持也有保障。“所以,現在我們就只在北京搞原始創新和技術研發,在天津搞產業化落地,實現企業的大跨步成長。”胡建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綜管部經理李琦介紹,目前,科技園按照“引項目、搭平臺、強服務、做示範”的運營思路,以“體制創新、政策突破、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爲工作舉措,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轉移,構建有濱海特徵的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生命科技、科技服務三大產業定位,加快鏈接中關村創新要素和資源,實現京津企業和人才的協同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外,科技園還將積極推動先行先試政策交叉覆蓋、探索產業協同與利益共享新模式、建立有利於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截至目前,園區累計註冊企業1241家 註冊資本金123.43億元,今年新增註冊企業300家,註冊資本金19.14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人才、技術加速湧動 共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探索成果轉化創新模式 提升電子信息綜合國力”走進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下稱“天津電子院”),鮮紅的20個大字映入眼簾。\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天津電子院是從北京引入的一家重量級科研院所,於2015年7月20日成立,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負責日常管理。我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天津電子院辦公室公共事務主管皮文理介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9654b9dd1544e2881ec9a9b9fe82bd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瞭解,作爲清華大學設立的派出研究院,天津電子院在濱海新區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支持下,發揮清華大學高水平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的優勢,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面向產業經濟開展成果轉化,破解了傳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皮文理告訴未來網記者,電子院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擁有一支高水平的首席科學家隊伍,由清華大學教授、副教授和國際著名學者組成。這支隊伍是天津電子院創新的源泉,既是孵化項目的技術發明人,也是未來創新成果的提供者。首席科學家與項目負責人密切配合,深度參與項目孵化過程,是項目孵化成功的重要技術保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此外,天津天子院還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共同培養人才,相關專業的學生有一年是在天津電子院完成學業,在電子院孵化的項目中進行深入的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人才的湧動最直接的就是帶動技術的流動,激發技術創新活力。自成立以來,天津電子院在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金融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突破。目前電子院成果轉化項目池內共108個項目,63個已評審論證項目,註冊成立34家企業,涉及光電芯片、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已建成高端光電子芯片創新中心、電子綜合檢測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公共實驗平臺,支持天津電子院成果轉化,並面向全社會開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除了人才、技術的協同發展,資金流動協同也頗爲重要。皮文理介紹,除了政府的扶植基金之外,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還推出金融支持方案,積極撬動社會資本,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投資力度,與多家機構合作成立創新創業基金,爲在孵項目提供資金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baf129e6def42adb19215f638fc1e79\"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天津譜寫發展新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天津電子院研究人員正在工作。未來網記者 劉文靜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責任編輯:王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篇文章:走進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相關新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讓創業者心無旁騖,天津濱海中關村把服務做到心坎上\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天津承接京冀產業轉移 打造高端業態集聚新格局\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天津佈網電動汽車充電樁 加速京津冀 “智慧”出行\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大數據打造“三地一張網” 智慧交通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大數據打造“三地一張網”\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708414835921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