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華商商學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只提供觀點和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商報》社總經理聶保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令福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燕 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長、文博研究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博雅 陝西曆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部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林 西安市絲路旅遊產業文創研究院院長、西安秦商會會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還原了繁盛恢弘的長安景象,也讓西安文化旅遊迎來了一輪新的高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西安一直在以“大長安”爲IP,通過推廣唐文化發展西安旅遊,但是,李博雅認爲西安暫時還沒有把“大長安”IP發揮到最高水平,西安依然缺乏一些能夠帶動文化產業和產業經濟的文旅落地項目,沒有將西安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WGCSGeJ9R21\" img_width=\"450\" img_height=\"300\" alt=\"解碼《長安十二時辰》唐長安爲何成爲世界繁華中心?\"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WG7ND46YeBN\" img_width=\"437\" img_height=\"640\" alt=\"解碼《長安十二時辰》唐長安爲何成爲世界繁華中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華商商學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只提供觀點和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商報》社總經理聶保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令福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燕 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長、文博研究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博雅 陝西曆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部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林 西安市絲路旅遊產業文創研究院院長、西安秦商會會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還原了繁盛恢弘的長安景象,也讓西安文化旅遊迎來了一輪新的高峯。當我們撥開覆於時間的塵土,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周詳、制度謹嚴、佈局井然的大都市躍然而出。理想的地形造就輝煌的都市,這一切僅僅是天作之合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唐之盛,盛在精神。一座大都市的氣度,不在於接待了多少顯貴,而在於吸納了多少智者。回望長安,弘揚精神,這是我們今天談古論今,爲城市復興提供見解的實踐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安建都的歷史必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於最早的天府之國,城市佈局天人合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年中國看西安,因爲長安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故都。歷史上,13個王朝先後建都,至盛唐,長安已成爲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爲繁華的國際都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長安建都是否存在歷史的必然?李令福指出,長安建都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來解讀其必然性。站在宏觀層面,安史之亂以前,長安是我國前期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融合交匯的最佳選擇;安史之亂以後,東北遊牧民族興起,農耕與遊牧民族的交匯點隨之東移。在中觀層面,關中左有崤函之險,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微觀層面,長安生態環境優越,八水潤澤,北有原,南有山,並受驪山地貌影響,形成平原地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燕表示,天府之國這個名字最早出自關中平原,因爲長安所處的渭河平原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奠定了可以供人生活、建立都城的物質基礎,而南部有秦嶺、北部有高地,位於四關之中,易守難攻,享有自然天塹的保護。“這座城市的誕生,是先有理念,可以說,是《周禮·考工記》周王城理念在實踐中的真實表達。”李燕表示,這一點不同於西方建城的順應自然地形的概念,比如曾經的羅馬,沿尼羅河而建,這樣便於取水便於生活,“而長安城,我們是先有一個思想,再找到一個便於實現思想的平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們的印象中,長安城是方形的,而據李燕介紹,其實這座城是矩形的,“城市東西略長、南北略窄。宮城在北部的中心,象徵天象中天帝所在的北辰,以分佈在外郭中以宮城爲中心的衆坊裏與兩市,象徵着天上向北辰環拱的羣星。其它如以十二城門取象十二支方位;門闢三道,取象天街,以皇城正南東西佈局排四列坊,象徵一年四季,皇城東西兩側南北十三坊,象徵一年有潤,而都城東南隅曲江池的規劃設計,也是取地不足東南,以海爲池的天象觀念。這些都體現了長安城象天設都的思想。”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安城的格局設計有很多智慧,李燕介紹,“比如白居易有一句詩‘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現實中是11條街,因爲朱雀大街又分左街右街,跨兩個縣,因此詩曰十二街。”李燕說,“從唐長安城的格局可以看出,它是人文格局、禮教思想和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古人具有建城的理論知識,又有能實現這個理論知識的自然條件,他們將智慧實現在城市這個很實在的東西上面,很偉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長安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揚向上包容的時代,在生活上體現得淋漓盡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主角張小敬被釋放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喫了一碗熱乎乎的水盆羊肉,再來一個火晶柿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四溢的香氣,也讓觀衆對唐代長安的生活狀態充滿好奇。作爲7-9世紀的國際都會,長安人民的生活和時尚等究竟是什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衣:“環肥燕瘦”代表了不同時代的時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長安的包容在生活方式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這從服裝的豐富性就可以看出來。李燕介紹,唐代女性至少有三套衣服:男裝、胡服和襦裙。其中,襦裙最能代表唐代女性的審美風貌。對於許多影視劇所表現的唐代女性酥胸半露的誇張着裝,李燕說,唐朝詩人歐陽炯有詩道“胸前如雪臉如蓮”,因此酥胸半露並不算一種誇張。現代人常說唐人以胖爲美,但並不是指肥胖,而是一種壯碩、健康的豐腴之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李燕作爲策展人,策劃過一個以漢唐時期女性的時尚生活爲主題的展覽:“環肥燕瘦——漢唐長安她生活”。在她看來,“環肥燕瘦”只是時尚在不同時期的表達,是隨着歷史、居民觀念及政治經濟的不同而轉換和流淌。她說,“這個展覽不是想表達漢、唐兩個時代的對立,而是想說明時尚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無論胖或瘦都可以很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食:唐代的酥山,竟是冰淇淋的“開山鼻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飲食方面,有觀點認爲,唐朝人的肉食以羊肉爲多,其次是豬肉,喫牛肉較少。同時,唐朝人比較流行食用乳製品。唐代壁畫專家就曾表示在唐章懷太子墓“仕女圖”和唐代壁畫“野宴圖”中,出現了“酥山”這一美食。李博雅表示,其實“酥山”就相當於現代的奶油冰淇淋。在當時,“酥”被認爲不僅滋味美妙,而且營養價值極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飲茶也是唐朝人平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博雅介紹,唐朝人喝茶的規矩中,在茶里加入蔥、姜、棗、橘皮、薄荷、鹽等,不僅喝茶還要喫裏面的各種輔料,雖然不知道口感如何,但是唐朝的文人墨客們可都是離不開“茗茶”這一項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燕說,現代人推崇的養生蔬菜秋葵,在唐代也可以品嚐到,而且當時的烹飪主要以蒸爲主,是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此外,唐代也可以喫到不少甜食,比如酥山,不過唐朝早期沒有蔗糖,只有飴糖和蜂蜜,“後來從印度傳入蔗糖,唐人也據此改進了製糖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妝:爲悅己者容,宮廷是妝扮時尚策源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長安十二時辰》被稱爲一部唐代妝容的圖鑑,這是一個張揚的時代,炫美的時代,妝容是服飾外另一個能夠反映時代特徵的元素。李燕表示,唐代女性的妝容多樣,以適應不同需求。從妝扮步驟上看,首先要塗抹特製的白粉,從額頭抹至脖頸。然後畫眉,作爲一個追求變幻的時代,唐朝女子的眉毛也是有長短粗細的變化,包括嘴脣的畫法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朝人的花鈿(古時女性臉上一種花飾)也是有很多形式的,有現畫的,也有提前做好了花子用以貼的,圖案也有很多比如蜻蜓、蝴蝶、花朵等。此外唐朝女子還喜歡畫鵝黃、斜紅。”李燕說,“當時宮廷可以說是時尚策源地,每當宮廷貴婦出遊之時,老百姓看到宮中女子妝容,往往就會進行效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娛:“花天酒地”是一種境界,唐代追求灑脫與開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花天酒地”和“尋花問柳”在今時都不能算作褒義詞。不過,李令福表示,從唐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狀態來看,他們所追求的灑脫與開放思想,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也有另一番境界。他說,唐長安的曲江是萬民同樂之所在。春暖花開的時候,花瓣飄落於酒杯當中,就此飲下並賦詩作對,有花有酒才成就了李白的斗酒詩百篇,纔有杜甫的借錢沽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思想向上、開放和青春洋溢的唐代,“尋花問柳”也是一種時尚。李令福介紹,春暖花開時的曲江,去春遊的男女們,頭上分別插柳帶花,如果互相相中即單獨約會,“從這層含義上來說,尋花問柳其實是唐代青年男女自由開放、追求愛情的一種體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遊:葡萄美酒夜光杯,笑入胡姬酒肆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作爲一名遊客來到唐長安,應該如何飽覽這座國際都市的盛景?李燕笑言,其實李白的《少年行》就是不錯的旅遊攻略:“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唐代寺院是禮佛、看戲、男女約會見面之處,很多寺廟風景也很美,都是很好的遊玩去處。”李燕表示,曲江池、樂遊原都是著名的遊覽勝地,也誕生了很多偉大詩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你可以品嚐到葡萄酒,西域葡萄酒常常令年輕的詩人們詩興大發、流連忘返。唐人還喜歡穿着時尚的胡服,當時胡服、胡旋舞、胡騰舞等都是一種時尚,清華大學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如此評價過唐朝:“舊染既除,新機重啓,擴大恢張,遂能創空前之勝局。”李燕表示,“唐代的很多文化其實是因胡化而活化,因爲唐代的開放與包容,纔有了文化經濟的繁榮和多樣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文化對今天的西安有哪些啓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復興需要以形注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唐的長安向世界敞開自己,世界也就把長安當作了舞臺。這是因爲,長安有一份充足的自信,不擔心外來文明會把自己淹沒。因此,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大唐之大,首先大在心態。那麼,在西安以文化立城,進行城市復興今天,唐文化又能帶來哪些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令福認爲,魏晉有玄學,宋代有理學,明清有考據學,而唐代儒釋道三家並舉,無一家獨大,更證明了它的包容與偉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復興唐文化不是簡單恢復形態,而要形神兼備,更要以形注神。把唐代文人的開放、包容、青春的精神追求賦予當代人,讓西安百姓有自信和自豪感。”李令福說,西安現在做的西安年·最中國爲什麼能獲得成功?除了西安是漢唐故都,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裏是中華文明前半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傳統節俗的發祥地,所以中國的節俗要看西安,“西安是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是中華文明覆興一帶一路中這座城市的使命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林表示,長安城遺址仍在,它的物理邊界依然清晰,同時它的文化傳承也依然值得挖掘。正如一座城市的真正氣度,在於接納了多少智者。在此基礎上,西安還有很多文章可做,例如傳承裏坊形制,打造符合十三朝特質的歷史文化街區,將西安建設爲文旅特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燕認爲,唐代正是因爲包容和開放,才造就其昌盛。正如我們富強的祖國,吸收兼容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從而更加富強。因此,作爲漢唐後人,復興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重任,作爲一帶一路上的濃墨重點,西安可抓住歷史機遇煥發更多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西安一直在以“大長安”爲IP,通過推廣唐文化發展西安旅遊,但是,李博雅認爲西安暫時還沒有把“大長安”IP發揮到最高水平,西安依然缺乏一些能夠帶動文化產業和產業經濟的文旅落地項目,沒有將西安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她認爲只有形成資源、政策、資金、專家等全方位文旅資源合力,並對旅遊項目進行規劃,才能將西安旅遊發展地更好,西安人應該具有歷史的使命與擔當,將“長安的故事”、“大唐的故事”講述的更深刻、更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些年,陝西曆史博物館推出了一些特色文創產品讓廣大遊客深入瞭解唐朝文化和習俗。2018年推出的“大唐長安”主題的日曆,其中介紹了唐朝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唐代服飾、娛樂活動、宮廷建築等系列主題。近期即將推出的“唐食演繹”文創食品,將較爲真實還原唐朝人當時喜愛的美食。同時,還將通過研發各類文化衍生產品對唐文化進行推廣和宣傳。 華商報記者 李程 宋小雪 李怡 田蕾\u002F文 陳團結\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特別鳴謝樊登書店場地支持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13666811838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