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堂義

說起上世紀60年代“最高樓”,那應該非合肥工業大學主教學樓莫屬了,它總共七層,高約25米。如今,這棟當時合肥市最雄偉的建築,已成合肥古老的建築,也被列爲合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了。上世紀60年代最高樓

對於不少人來說,合肥工業大學主教學樓並不陌生,它就位於合肥工業大學屯溪路校區內。一進學校大門便可看見。

的確,走進工大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這座氣勢恢宏主教學樓。我們看到,主樓共七層,高約25米,兩側相連的教學樓高六層,再分別接上兩棟四層的配樓,典型的蘇式建築。主樓加東、西兩幢副樓、配樓,總共約長500米。這個寬廣度,是要把腦袋從左往右擺動至少160度大鈍角才能看清大樓全貌的。

而據記載,上世紀50年代末該樓建成時,是合肥市當時最高的樓房建築,在全國也較爲少見。

○上世紀50年代末建設中的合肥工業大學

上世紀50年代中末期,合肥工業大學的前身合肥礦業學院準備從淮南遷至合肥,於是開始着手教學樓的建設工作。當時中國和前蘇聯關係非常友好,中國不少城市的很多建築都是請前蘇聯專家幫助設計、建設的。

合肥工業大學的建設當然也不例外,整個大樓充滿着濃濃的“蘇味”:整座大樓的設計、建設是由前蘇聯專家布斯洛夫擔任總指導,爲教學大樓設計規劃出謀劃策。而且,合工大主教學樓的建設,當時還得到了莫斯科工學院投資。

當然,如此一項重大的工程,當時的建設也得到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的多方關懷和支持。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就親自爲學校爭取校舍建築材料,確保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上世紀50年代,合肥市要備齊如此規模樓房的建築材料還是比較困難的。

○合肥工業大學屯溪路校區原食堂遺址

而且還有資料表明,這座主樓當時是按照13層樓來設計的,且設計了電梯和電暖設備。這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末期的合肥應該是罕見的吧。因爲資金問題,這些都沒有實現,大樓最終只批覆了七層,但設計者們還是留下原設計中的斗篷式大尖頂,空下地方,想等以後有錢了再蓋幾層;而每層門廳兩旁預留的電梯房,則改成了衛生間和開水間。曾經歷蚌埠、淮南等地

其實,合肥工業大學一開始並不在合肥,若追溯其歷史,則要從抗日戰爭後說起了。

○合肥工業大學主樓(2005年攝)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10月,安徽省國民政府教育廳決定在省立第七中等職業學校和省立蚌埠初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業職業學校。這是合肥工業大學最早的“前身”。一年後,學校又更名爲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而就在這時候,省政府決定在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基礎上籌建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這一消息被當時的淮南礦區地方實力派人物倪榮仙得知。他一貫熱心家鄉的教育事業,就有意將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辦在淮南,並利用自己的身份積極活動,找國大代表和有關人士多方協商做工作,特別是爭得淮南礦路方面支持,1947年1月,安徽省終於行文決定把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建立在淮南洞山。

據史料記載,爲建好這所學校,作爲工專籌備委員會委員的倪榮仙還親任新校舍建築委員會主任,負責洽購土地、建築校舍、籌款事宜。1947年8月,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學校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三科。1949年1月淮南解放後,淮南煤礦特區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爲配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建設的需要,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經歷了淮南工業專門學校、淮南工業專科學校、淮南煤業專科學校、中國煤礦工業專科學校等幾次更名。直到1951年6月,學校更名爲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其任務是專門培養煤礦工業所需的技術幹部。

○1959年有關合肥工業大學申請徵用建築用地的文件

1955年4月,爲加強省會合肥的文化建設,經國務院批准,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改建爲合肥礦業學院,並在合肥選址籌建新校。1956年暑假,學校由淮南洞山遷至合肥新校址。

1958年9月,合肥礦業學院更名擴建爲合肥工業大學,10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正式成立。至此,學校由單科性的礦院發展成爲多學科性的工業大學。在大樓中懷舊

衆所周知,蘇式建築有兩大特點:首先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高兩邊低,主樓高聳,迴廊寬緩伸展;其次是“三段式”結構,樓體分檐部、牆身、勒腳三個部分。這些特點在合工大主樓上都可一一尋到。整體風格濃郁,細節一絲不苟,可以想見,最初修建時,人們付出了多少熱情與心血。

縱觀合肥工業大學主教學樓,坐北朝南,整體呈“凸”字形,左右中軸對稱,主樓高聳,中間高兩邊低。這造型讓我們一下子想到了一個巨型領獎臺。整體造型主從分明,層次清晰,給人以穩重完整的感覺。而主樓的中部外牆採用了沉穩的紅色調,基部與樓頂則採用冷靜的白色調,紅白交相輝映,完整地反映出端莊厚重的教學氣氛。

○資料配圖

我們還看到,在大樓前方,一左一右兩棵常青樹矗立挺拔;數根高達十幾米的方形石柱外露,擎着高大的雨篷,使得主教學樓氣勢磅礴。順着臺階走,通過玻璃門,即是寬敞舒展的門廳。每層樓上都排列着上下對齊,寬大明亮的單層窗戶玻璃,好像一雙雙飽經風霜後略帶悵然的眼睛,略略吐露了大樓的年紀。

整個主教樓內部設施齊全,環境整潔。據瞭解,爲保護主樓,以前每年暑假,學校都會對主教樓進行細部整修,如簡單粉刷室內牆體。上世紀90年代曾對主教樓硃紅的外牆體進行大面積修復。

當年修建主教樓時,直接用紅磚堆砌,並不再在牆體外抹灰,完全保持了磚牆的本色。後來,爲了保護主教樓外牆,於是進行了修葺。而且,主樓的牆體厚370毫米,比一般的建築物牆體厚出近130毫米。厚厚的牆體,既可抵禦凜冽寒風,又可阻擋如火驕陽,因此,讓人感覺冬暖夏涼。

○資料配圖

我們從主樓的正門進入,一種懷舊的氣氛縈繞上來。首先看到的是寬敞的門廳,門廳高大敞亮,頂部精緻的牆腳線設計,以及中間大、四周小的復古吊燈擺設,充滿濃郁異國風情。整棟主樓的門廳,爲其最高部分,門廳中部的左右兩邊,分別延伸出兩條狹長的走廊。據瞭解,這種走廊在中間、教室置兩邊的形式,稱爲中走廊。與之相對的是單走廊——一邊是教室,一邊是走廊。

如今的大部分教學樓都採用採光度好的單走廊式設計。我們看到走廊每邊約有14個教室。行走在這望不到盡頭的走廊中,唯一的感覺就是,房子真大啊。

據瞭解,雖然已在2011年、2012年分別被列爲合肥市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但難能可貴的是,時至今日,合肥工業大學的主教學樓還在供各個學院學生上課,行使着一般教學樓的功能。

作者:程堂義(檔案觀止)

運營:束文傑

編輯:束文傑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