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愛學習又聽話,可有些寶寶就是不愛學習。家長說再多,效果也甚微。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愛學習呢?其實,只要關注寶寶下面四種動向,相信一定會對寶寶有所幫助:

1.自律性差

一些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考試焦慮等情況。但是家長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成績上,而忽視了問題本質所在,時間長了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甚至會使得孩子出現厭學情緒。這裏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時發現並幫助孩子處理這一問題,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2.學不會

孩子學不會,跟不上,這也許是由於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這樣會使孩子顯得力不從心,無法應對,自然也就不愛學習。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能一味責怪孩子,這樣只能讓孩子對學習更加厭煩,產生逆反心理。而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差距所在,鼓勵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努力縮小差距。從小幫助孩子打好基本功,發現他在某些方面有不足時,應及時幫他補充短板,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引導教育。

3.搞不清爲什麼要學習,爲誰而學習

很多孩子搞不懂爲什麼要學習,特別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輩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照樣過得很好的時候。如果家長在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舉止,比如在孩子學習時打遊戲,玩牌等,就更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這時家長責怪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認爲家長是在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並認爲自己的學習完全是在爲家長。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要以身作則。從小讓孩子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比如常用一些身邊的正能量例子激勵孩子,讓孩子明確學習目標並養成愛學習的興趣,這樣他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所提高。

4.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一些孩子非常怕失敗,一個小小的挫折就會造成較大的心理打擊。對於這類孩子,家長應多鼓勵他,幫助他建立自信。用一些勵志的歷史小故事,讓孩子明白遇到困難只有堅強面對才能使自己越來越強大。同時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優缺點,只有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才更有動力去學習,成績也會變好。

總之,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會有很多的迷茫,身爲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成長,隨時洞悉孩子每個階段遇到的困難和心理變化,及時幫孩子解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善於教會孩子如何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時的承受壓力的能力,這樣纔會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生受益。

歡迎家長朋友們在留言區說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我們一起探討,一起解決,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