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建言恢復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先生以95歲高齡仙逝,網上悼念文字刷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的高考制度是遲早要恢復的,查先生的“第一聲”,如春雷驚蟄,萬物昭蘇,終成一代人心中的不朽記憶。先生首倡之功,不可謂不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0b470b79cb34713b672a55b383d652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48\" alt=\"“建言恢復高考第一人”查全性院士,和光明日報相識67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查全性院士工作照。武漢大學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參與者回憶,查先生當年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此動議之後,小平同志馬上問,今年來得及嗎?遂決計當年恢復高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光明日報橫亙70年的人物星河中,查先生橫跨了67年!作爲一位化學家,這還是不多見的。在光明日報上,第一次出現查先生的名字是1952年。當時,他是武漢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助教。隨後的漫長曆史上,光明日報記錄了一位普通知識分子從助教到副教授再到教授、院士的人生歷程,也記錄了他最爲輝煌的一筆——作爲恢復高考首倡者的來龍去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查先生在光明日報上的唯一一篇文章,是發表在2003年4月24日《教育週刊》上的《平和麪對高考》。他以一位老者的身份,諄諄勉勵考生,要發揮實有水平迎接挑選,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考試和錄取結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確實,在當今中國,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高招選拔制度,無可替代。無數來自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靠他們個人不懈努力,走上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讓我們向這位老知識分子致敬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們把查全性先生在光明日報留下的印記整理出來,列在下面,以作紀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1952.03.20 光明日報3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大學化學系查全性第一次出現在光明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1956.03.03 光明日報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交流向科學文化進軍的經驗》一文,報道了查全性鑽研教材的經驗和獲得榮譽稱號的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大學化學系助教查全性在會上介紹了刻苦鑽研教材的經驗。現在他不僅能夠講授一般的化學課程,還開出了一門武漢大學過去從沒有人開過的“物理化學”課程,和建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他爲武漢鋼鐵聯合企業、武漢地質學校等單位修理了一部分化學儀器和設備,還在業餘時間學會了俄、德、英等三種外國文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1978.02.17 光明日報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強領導 積極做好新生入學準備工作 武漢地區高校積極編印教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查全性高興地說,我要在搞好電化學基本理論研究的同時,把專業課的教學實驗恢復起來,輔導學生上好實驗課,爲培養人才貢獻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1978.06.26 光明日報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認真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武漢地區高等院校提升一批教授副教授 他們在堅持教學和科研中作出了顯著成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大學提升爲教授的化學系副主任查全性,長期從事電化學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製成功了二百瓦氨—空氣燃料電池,性能良好。這些年來,他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水平較高的科學論文,並出版了科學專著《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武漢地質學院提升爲教授的彭志忠,在礦物學、結晶學、晶體化學、X射線分析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一九五七年,他在老專家的指導下,分析出了葡萄石晶體結構,發現了葡萄石架狀層。他還與其他同志一道,發現了纖鋇鋰石等多種新礦物。武漢醫學院由講師越級提升爲教授的葉世鐸,在心臟外科手術治療和研究中做出了顯著成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1979.10.11 光明日報2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貫徹“雙百”方針 活躍學術空氣 武漢大學科學研究取得可喜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化學系教授查全性,擔任電化學研究室主任後,帶領全室人員,堅持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總結氨—空氣燃料電池的催化劑製備、電極結構和電池系統流程等理論問題,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了他自己研製成功的二百瓦氨—空氣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在無人維護的條件下,放電時間由原來的三個月提高到九個月,性能穩定,安全可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六、1981.03.30 光明日報3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名單》一文,報道了中國科學院新增補的二百八十三名委員,查全性成爲化學部學部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七、1981.05.12 光明日報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隆重開幕》:查全性教授是大會主席團成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八、2003.04.24 光明日報B1版《教育週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平和麪對高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查全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77年恢復全國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至今,高考制度已經有了不少的改進。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愈來愈多的學校已經或即將實現單獨招生。目前考生被高校錄取的幾率越來越高,選擇學校與選擇專業的靈活性也顯著提高。今天的考生要比20多年前的考生幸運多了。然而,高等教育畢竟不是全民義務教育,高考的選拔功能將長期存在,落榜總有人在。即使成績合格,也還要經受不同學校與專業的挑選。因此,考生和家長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高考與高考結果,就特別值得關注。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認爲,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發揮實有水平迎接挑選,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考試和錄取結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大多數人發揮出了實有水平,就表明考試是公平合理的,就體現了“人人平等”。如果不適當地追求“超水平發揮”,則往往背上沉重的心理壓力,產生考試焦慮,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只要大多數考生考試考出了實有水平,則高考成績就是平時教學狀況準確、客觀的反映,由此決定的高校和專業選擇,也許就是考生的“最合適的位置”。因此,我建議家長在考前不要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而要幫助孩子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實力,設定符合實際的奮鬥目標。而考生自己也不要去相信什麼“超水平發揮”。“超水平發揮”不是經常的,也不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高考落榜也需有顆平常心。俗話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失敗有時不可避免,原因也多種多樣。一次失敗,不是一生失敗。更何況成功的路千萬條,行行出狀元。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長規律的正確概括。汲取教訓,重新再來,也不失爲一種選擇。我本人就是兩次高考才獲得大學生資格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考競爭是人生面臨的許許多多競爭的一種,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高考,就一定能平和地面對人生的許多考驗。親愛的年輕朋友,把高考當作一次普通的歷練吧!成功屬於看淡成敗的你。(作者爲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5b687cde03444e3a1a75a079a9cc520\" img_width=\"328\" img_height=\"460\" alt=\"“建言恢復高考第一人”查全性院士,和光明日報相識67年\"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03年4月24日《光明日報》B1版版面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九、1985.03.18 光明日報2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名單》:查全性教授是理學評議組成員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1987.09.30 光明日報2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大學實行碩士生中期分流制初見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賀萍同學在“電化學體系的順磁共振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她的現場ESR電解池的設計和觀測,均爲現有文獻所沒有。經考覈評審,她被知名電化學教授查全性錄取爲博士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一、 2000.01.01 光明日報B4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漢百名兒童開啓“新世紀之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九·一二廣場”上,數萬名青年學生手持閃光的蠟燭在歡呼,一場名爲《迎接太陽》的大型文藝晚會同時 拉開序幕。晚會中有湖北省各行各業歡慶新世紀的場面,有著名科學家查全性回顧老一輩革命家關心教育科技的坦言;有科教骨幹和一些武漢地區院士寄語新世紀的懇談……零點,一座“新世紀之門”由百名兒童開啓,寓意爲打開走向新時代走向未來的大門。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二、2000.07.23 光明日報A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珞珈山生命之樹常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查全性院士爲首的課題組,在我國電化學領域曾爲我國解決了許多關鍵技術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三、2002.07.15 光明日報A1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武大:鼓勵名師上講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著名電化學家查全性院士講課總是把最前沿內容介紹給學生。一位畢業生回憶道:“只要查先生一走進教室,同學們的心一下子給攝過去了。我們在他的指引下,領略化學園地裏的處處勝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四、2004.09.17 光明日報A2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科學出版社表彰作者名單》,查全性獲得優秀作者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五、2006.11.22 光明日報9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起爐竈”薪火旺——空軍一航院推進教學轉型側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院領導、專家教授和一線幹部教員組成多個調研組,分赴軍地院校、部隊和空軍訓練機構進行調研,同時邀請院士查全性、趙梓森,著名學者楊叔子、章開沅、蔡朝東等來院講學,進一步瞭解部隊戰備訓練的前沿信息,掌握軍事鬥爭準備對任職教育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六、2008.12.04 光明日報2版\u003C\u002Fstrong\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恢復高考:奏響新時代序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劉西堯(原教育部部長、原光明日報總編輯)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說恢復高考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挽救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而更切實的意義是,它使多少人的生命有了希望,又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恢復高考,今天看來,怎樣褒獎都不爲過。它是一座紀念碑,標誌着一段歷史的結束,同時又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恢復高考激活了整個社會的思想,從此,教育和科學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決策的過程經過了50多天,現在,很多細節都記不太清楚了。不過,當年的人才選拔制度,現在的人,無法想象。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是1977年夏天,剛剛復出的小平同志向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方毅和我指示,召開一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4日,座談會如期舉行,受邀參加的有吳文俊、周培源、蘇步青、于光遠、王大珩等數十位科技教育界知名人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開到第4天,幾乎每場必到的小平聽到了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的發言,建議當年恢復高考。此言一出,全場響應。此時,我坐在小平旁邊,小平轉過頭問我:今年還來得及嗎?我答:“高招會剛在山西開過,已經作了決定,還是按照過去的方法辦。”“不過,”我補充說,“這個文件剛送到國務院,還沒有批,如果要改的話,還有可能。”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平點點頭,說恐怕還是應該改。我說了一句:“要改的話,今年的招生工作恐怕要推遲。因爲按照慣例,9月份學生就要入學。”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平最後拍了板:“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把原來寫的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重寫。招生涉及下鄉的幾萬青年,要拿出一個辦法來,既可以把優秀人才選拔上來,又不要引起波動。重點學校要統一招生。今年下決心按要求招生,招的學生要符合要求。”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座談會第一次鼓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之後,我們開了一個四十多天的高招會,圍繞幾大爭議,會議始終僵持不下。小平的“八·八”講話,震動很大。但大家的遲疑主要是因爲這些話畢竟只是從鄧小平嘴裏說出來的,講話的場合太小,也不是那麼正式,能夠算數麼?關鍵時刻,小平再次決斷。那天,我們幾位教育部領導被小平找去談話。他直言:“你們還沒有取得主動,至少說明你們膽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錯誤’。”最後,他嚴厲地說:“教育部不要成爲阻力。”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來後,我向高招會傳達了小平的講話,會場反應強烈,形勢隨之逆轉。當期簡報就把“響徹教育戰線的一聲春雷”作上了大標題。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在政審、報考標準和培養目標等問題上均有重大突破的《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迅速出籠,“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成爲新的高招方針。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7年9月30日,教育部就此呈送《請示報告》。鄧小平批示:“我看可以。”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一年的冬天,關閉了10年之久的高考大門終於重新開啓,570萬考生走進考場,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共計1160萬人——這是世界考試史上考生人數最多的一次。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此爲起點,中國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本報記者豐捷採訪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846006923433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