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烈火英雄》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的人設,似乎都有影視化的嫌疑,比如江立偉是個想陪老婆孩子的父親,馬衛國是個急於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兒子,徐小斌是個新婚燕爾的青年。如果大家有看完電影,應該不會對江立偉(黃曉明 飾)和馬衛國(杜江 飾)誰是男一號有疑問。

果不其然,承接7月《哪吒》爆款接力棒的是,是這部《烈火英雄》。

上映首日,目前距離結束還有兩個小時,票房已經突破1.7億,雖不及《哪吒》,暑期檔也再無其他電影能望其項背。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烈火英雄》好嗎?

很多人對它先入爲主,因爲它是一部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也因爲它裏面有一個主演,叫黃曉明。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看完《哪吒》的觀衆應該都知道,電影《哪吒》中最出名的一句話是: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用它感動自己,出了電影院,我們又用它來傷害別人。

看完電影,或許你的看法會有改觀。

《烈火英雄》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同時也根據著名作家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這篇報告文學講述的就是這件事)。

具體事件,是2010年7月16的大連“716”特大火災。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影片中有諸多讓人潸然淚下的情節,不少觀衆都認爲是刻意煽情。

相信我,如果你知道事件的經過,你會知道電影裏的表達,比真實事件要剋制百倍。

關於電影,這件事,我只說三個人。他們或許就能代表《烈火英雄》這部電影的全部,也能代表那場刻骨銘心的大火災。

(以下有輕微劇透,介意慎點)

江立偉的救贖

如果大家有看完電影,應該不會對江立偉(黃曉明 飾)和馬衛國(杜江 飾)誰是男一號有疑問。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有人說:曉明哥掛着主演的名頭,全片只擰了個閥門,實在不出彩。

實話說,這個評價有點膚淺。

整部《烈火英雄》的情感主線,其實是江立偉的自我救贖。

從開頭他的疏忽導致戰友的死亡,到罹患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再到最後的關閥門,電影的三個關鍵節點,都是以江立偉爲核心展開的。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從他不小心致使隊友犧牲那一刻開始,擰閥門這個必死的任務,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因爲這種負罪感和自責感,唯有死亡,才能解脫。

所以我們看到,在接到必死任務的第一刻,他就衝上去報名,雖然在火海里對妻子和兒子萬般思念,但他依舊義無反顧。

擰閥門,是全片中最關鍵的一次行動——阻斷原油流動,才能防止整個火場爆炸,同時,這又是個必死的任務,誰去誰犧牲,沒有懸念。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這個英雄,導演還是讓江立偉來當。

用死亡換死亡,得到的是心安,雖然是所有電影中固有的救贖套路,但對江立偉來說,死去比活着更幸福。

因爲跟小家比起來,那個死去的戰友,身後全市的人民,更值得他拯救。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你看最後被炸飛的那一刻,他是笑着的。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特勤一中隊隊長,終於不用揹負“害死別人”的罵名,也終於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永遠無法回頭的自我救贖。

這背後,纔是真正消防員的使命和責任。對戰友,對民衆,對自己,對家庭,心目中這些人的價值有高低排序,穿上消防服的那一刻,就註定他得舍了小家,顧全大家。

江立偉用自己的救贖之路,串起了這部《烈火英雄》;

也用自己的一縷英魂,築起了消防員的高大和偉岸。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馬衛國的自我證明

在父親眼裏,江立偉不走,馬衛國(杜江 飾)永遠當不上隊長。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所以馬衛國憋着一股勁,要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

他和江立偉是兄弟,更是對手。他羨慕江立偉每次都能進入火場救人立功,自己卻無法像他一樣殺伐決斷。

所以不論是在父親眼裏,還是在我們眼裏,馬衛國似乎永遠是江立偉的背景板。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但他的自證,恰恰和對手江立偉一樣,從一個戰友的死亡開始。

新兵鄭志(張哲瀚 飾)爲了救他們,活活被火燒死。

鄭志臨死前扔出來的頭盔,像一顆石頭壓在馬衛國心底,更像一把利劍,插在了他的心窩。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作爲隊長,他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兵,作爲戰士,他也馬上要失守自己的陣地。

馬衛國在此,完成了蛻變,當他拿出手機一個個爲戰士們錄下遺言的那一刻起,馬衛國不再是背景板,因爲他做好了時刻犧牲的準備。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這個犧牲,不是爲了立功,更不是爲了對標老江,而是爲了使命和責任。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烈火撲滅,馬衛國父親心裏的火,也被撲滅了。

他用一個屬於士兵的最高規格——一身戎裝,掛滿胸章,還有一個標準的軍禮,告訴兒子馬衛國,你是好樣的。

最偉大的自我證明,從來都不是不甘屈居人下的小肚雞腸;

馬衛國用必死的心,證明自己不僅是個合格的消防兵,更是個英雄。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王璐的失去

徐小斌(歐豪 飾)和王璐(楊紫 飾),是現實中典型的小兩口,吵架不斷,矛盾不斷,一個沒正形,一個愛規劃。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可在火場裏,他們都是戰士,徐小斌是供水員,王璐是消防監督員。

保證在海里替火場遠程供水是徐小斌的責任,下水前一刻,他還在調侃王璐。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知道前線水用光了之後,徐小斌再次跳下水。可清理完污垢後,腿卻被漁網纏住。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船上的小戰士看着班長的腦袋緩緩沉入水中,沒有任何辦法。這次下去,徐小斌再也沒有上來。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指揮中心的王璐一直擔心着男友的安全,直到聽到這個消息。崩潰的她跑到男友面前時,那個和他吵架的人卻永遠不會再說一句話了。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王璐失去了愛人,徐小斌失去了生命。

我們的歲月的靜好,就是許多像他們這樣的人,用失去換來的。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很多人詬病說,電影中演的不真實。可《烈火英雄》中真實的成分,佔了90%以上。

有人質疑油罐爆炸相當於“20顆原子彈”太誇張,而在那場真實的大火中,整個港口的TNT當量大概爲200萬噸以上。

我們熟知的二戰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一顆當量約1.5萬噸TNT,另一顆約2萬噸。

也就是說,真實事件裏的爆炸物,相當於100-133顆這樣的原子彈。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視頻中馬衛國讓隊員們用手機錄遺言的鏡頭,其實也是真實的。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消防員在出大任務前,都會用攝影機錄影。

真正錄視頻的消防員,其實沒有什麼情感表達的話,據原作所說,大多數是沉默。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至於關閥門的情節,在“716”火災中,進入火場的是三個人。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而爲了弱化消防員的艱難,現實裏的80000圈也被改成了8000圈。

4個閥門,真實的消防員其實足足擰了320000圈啊。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最後徐小斌犧牲的人物原型,其實是張良烈士,有記者無意間拍下了他最後的照片。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烈火英雄》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的人設,似乎都有影視化的嫌疑,比如江立偉是個想陪老婆孩子的父親,馬衛國是個急於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兒子,徐小斌是個新婚燕爾的青年……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但其實,現實中的消防員,背景更加沉重——

有的剛下手術檯就奔赴火場,有的無法見證女兒的出生,有的父親病危無法回家探望……

爲了影視化表達的效果,大多數影片要用強化、複雜化的方法,而《烈火英雄》卻另闢蹊徑,弱化了真實。

一方面,證明真實的消防官兵們確實九死一生,滅火戰鬥慘烈異常;

另一方面,這些全部慘烈全部呈現出來,反而有不知情的觀衆會覺得太假,畢竟這樣已經足夠讓我們感動了。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我們並不是很瞭解消防員這個羣體,也沒有真正走進過他們的世界。

感謝《烈火英雄》給了我們這個窗口和機會。

哪怕沒了電影,這些逆行者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我就看不慣那些黑黃曉明的人,撼山易,撼心中成見難

如今有了電影,希望我們用電影來抵抗遺忘,用電影來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不需要英雄,希望你們每次出警,平安歸來。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