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並沒那麼愉快!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

自己最近一次哭泣是在什麼時候?

或者說,你最近一次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對自己生活的意義不再那麼明晰的時候,是否當時只有你一個人?

這個話題只針對成年人,因爲只有成年人才會對自己的悲傷遮遮掩掩,至少不要讓它佔據了生活的所有。

有人說,成年人的悲傷只有七秒,因爲七秒過後,生活的重擔依然在你肩上。

這就是孤獨。

當你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像孩子一樣,因爲想要某一件東西而只管大哭一場,你的世界開始變得極端殘酷。

殘酷到你再也無法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擔你的悲傷,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你要學會適應一個人舔舐傷口。

所以,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並不是因爲我此刻有多悲傷,只是在我逐漸變得麻木之後,成長過程中目睹別人的那些不被察覺的情緒,這種孤獨感一下子湧了上來。


文/嘰喳怪物

1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僥倖。

不能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過着童年時光,不用思考着生活的柴米油鹽,無需擔心天會塌下來。

當你逐漸變得現實,越來越不愛傾訴,越來越喜歡掩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於是你就成年了。

你開始明白眼淚是最廉價的附屬品,悲傷是這個世界最不被認可的垃圾。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充滿笑容。

但是當你選擇一個上下班高峯期,蹲守在地鐵口或者公司大樓門口時,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面無表情,甚至是一臉倦容。

只有在陌生人面前,成年人才敢放下心中的防備,讓自己的情緒肆意蔓延。因爲陌生人沒有誰會去在意別人的悲傷。

這也就是爲什麼絕大多數成年人害怕在衛生間遇到熟人。

因爲衛生間小隔板是他們生活中難得的一塊隱私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衛生間默默地流淚,最後把悲傷衝進馬桶。

這是成年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曾經有一張圖全網傳播,是日本地鐵裏一個男子默默地喫着東西,然後哭了。

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如果悲傷註定抑制不住,那一定要選擇一個不被關注的環境。當情緒釋放完了之後,重新回到現實,用笑臉去迎接生活。

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2

《請回答1988》第二集裏面,德善的奶奶去世,最傷心的是德善和弟弟。在靈前顯得最漫不經心的,卻是德善的爸爸以及姑姑們。

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甚至德善的爸爸十分興奮活躍,不斷陪着親友歡快飲酒用餐。姑姑們也只顧討論自己的戒指,完全沒有悲傷的感覺。

彷彿裏面逝去的人,與他們無關。

但是,當幾天後,德善的大伯終於從美國趕回來,兄妹抱成一團之後,大家再也忍不住痛哭起來。

母親的離去是不逆轉的過程,與德善失去疼愛自己的奶奶不同,德善的父親以及兄弟姐們失去的,是帶自己來到這個世上,陪自己長大的至親。

父母離去,人生只剩歸途。

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這麼多天,德善的父親和姑姑們強忍着悲痛,用招待親友來麻痹自己,只是不想讓自己的悲傷情緒快速蔓延出來。

他們比德善更清楚,親人的逝去,悲傷毫無意義。

這個片段其實於我而言體會更深。

4年前,我的爺爺重病癱瘓在牀數月之後,撒手人寰。

爺爺的後事準備工作其實在那幾天之前就開始籌備,但真到了那一刻,大家也還是手忙腳亂,特別是父親,一切的行爲顯得不知所措。

最開始幾天,他與各位堂兄弟商討殯葬事宜,對相關細節逐一落實。

那幾天的他,除了晚上不肯休息顯得倦怠不已,其他都沒有任何異常。

臨出殯前一天晚上,突然我發現,父親一個人蜷縮在爺爺的靈柩旁,頭埋在雙腿之間抽泣着。

那一刻,空氣很安靜。

那個晚上是我第一次看父親哭泣,比起小時候的我嚎啕大哭,我總算明白了什麼叫哭得壓抑。

送爺爺上山的過程中,父親也全程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落土的時候,父親跟我們幾個堂兄弟說,接下來三年過年一定要來祭拜。

而他,這三年清明節都請假回去掃墓了。

第三年的春節,他在爺爺已經長了些雜草的墳塋前,低聲唸叨着,是兒子沒用,不然也不會讓你這麼早躺在這裏。

那一句話,父親是憋着哭腔說出來的。現實面前,父親再多的悲傷都不值一提。

其實,這是成年人的通病,喜歡自我欺騙。因爲知曉了生活的現實,那就坦然面對吧。

成年人的悲傷,往往不值一提

3

當8090後逐漸走出象牙塔,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他們迅速學會了成年人的規則並接受它。

只是比起父輩們的悲傷,8090後們要承受的往往更多。

工作條件、婚戀觀念、物質生活等等,都成了壓倒他們的稻草。

這個社會對現在的8090後其實並不寬容,比起父輩們可以用一輩子去憧憬生活的美好,用安逸的生活去迎接一份愛情,用相對穩定的工作去照顧一個家庭。

如今的社會卻什麼都講究迅速,沒有錢談什麼戀愛,沒有房子和車子結什麼婚,畢了業就不應該單身,30歲之後還未曾事業有成就是失敗。

新一代的成年人,在見識了社會的現實之後,要比上一代成年人放得開。

他們愛自由,有更多的精神替代品。

獨自租房生活、一個人看電影、宅在家裏或忙在工作裏、打遊戲熬夜、做自由職業者、一個人去旅行等等。他們有更多的方式應對自己的悲傷,與其說是悲傷,不如說是孤獨感。

新一代的成年人似乎已經不知道悲傷是什麼。失戀、失業、付不起房租或首付、提案被否、與領導吵架、被人騙錢或者其他,其實這都不算什麼。

比起上一代成年人看清了現實之後,懂得哄騙自己。新一代年輕人往往是看清了現實,依然有着積極的想法,認爲不應該辜負生活。

成年人的悲傷,對他們來說,更短暫,更不值一提。

當一個人的悲傷,變成了一羣人的悲傷,悲傷也被化的很淡。

8090後有自己的圈子,有各種精神領域的釋放點,有一兩個酒肉朋友,有一羣調侃吹牛逼的人。

他們只是怕寂寞。

很多時候,他們不像上一代成年人那樣,一個人一瓶酒睡一覺就過去了。

既然大家的悲傷都差不多,那就不如坐在一起,用歡笑壓住悲傷。

但往往酒越喝越醉,悲傷卻越來越濃。

大家到最後就乾脆各自玩手機做自己的事,避免悲傷被泄露,也有少數的幾個人開始傾訴自己埋在心底裏的那些話。

~去tama的結婚!

~爲什麼要跟我分手!

~我是不是很low啊,爲什麼沒有妹子喜歡我!

~shabi客戶,一個十幾萬的項目改來改去,我們不是人啊!

~一回家就問我買房買車了沒,我欠你錢了嗎?

···

他們不是不懂悲傷,只是作爲新一代成年人,他們看清現實之後,本身更加無助,那又能如何呢?

4

來深圳已經快4年了,當初對大城市的那種茫然已經消失殆盡。

但取而代之的卻是更加明確的焦慮,當初一起來深圳的同學朋友都已經逐漸離開深圳,沒有離開的人,都已經放棄在深圳定居生活的信心了。

深圳人沒有生活!

卻到處都是浮華的寂寞,羅湖福田的酒吧,南山的格子間,關外的地鐵公交,盡是沒有靈魂的舞者。

使勁搖擺,搖擺,似乎就忘了這個軀體還是這俗世間生存的證明。

小李最近跟我說,自己都不敢去想太多。他的領導也跟他說,你們90後就不用去想買房子的事,這樣的念頭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但看着深圳一年又一年上漲的平均薪資,看着毫無顧忌上漲的租金和物價,看着越來越高的戀愛成本和想都不敢想的未來生活成本。

深圳的人,遠沒有城市的燈光好看。

小李今年1月份剛跟女朋友分手,是女孩子提的。在一起快2年了,沒見他們秀過恩愛,所以這樣的分手,讓我倍感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小李目前的狀況,其實完全配不上女方。來深圳這麼多年,他依然沒有找到奮鬥的方向,這一點,讓女方也看不到希望。

分手幾天後,小李纔跟我說起這個事,但也只是簡單的一句,“我跟她分手了”。

這個城市的成年人之間,就是有一種默契,很多事情,不用說得太細。

因爲,悲傷都是一樣的。小李那段時間顯得很平靜,偶爾還跟我開起玩笑,說讓我們給他介紹對象。

他說自己回家一趟就被親戚朋友輪番逼問,這種感覺以前沒有,現在卻異常強烈,似乎自己是應該找一個對象了,哪怕第一眼看得過去也可以。

但他之後再也不願意提起前女友。

雞湯文說,過去的就讓時間去抹平痕跡吧。

扯淡,痕跡就是痕跡,一輩子都不會消失。

5

我的另一個女性朋友小月,最近也跟我吐槽。

因爲在某房產交易平臺查看了一下房價,留了聯繫方式。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有近十個房產中介打來電話,開口的第一句就是:

“您好,聽說您要看房子。”

小月有點哭笑不得,自己其實連日常溫飽還夠嗆,更別說買房子的首付了。

深圳的房子公寓首付5成,住宅首付3成。但公寓是100萬起,住宅是200萬起。

也就是說,小月需要準備至少五六十萬的首付。

不說深圳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都跟小月一樣,來深圳5年內湊不齊這筆首付。

除非像中介說的,向父母借錢。

深圳的媒體報道最多的,除了手中有餘錢的家庭,還有就是能給孩子動輒上百萬的首付的家長。

但沒被報道的,更多的是或在城市中下層的普通人。

他們的焦慮難以言表。但隨着年齡增長,他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最近有一篇文章分析得出,深圳年輕人的平均結婚年齡爲30歲,晚婚率達到98%。

法律上超過18歲就已經成年,實際上22歲以後進入社會才基本成年。

但這羣成年人,卻要在社會上被壓抑七八年。

現在的成年人都是高素質社會人,8090後是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一批人,也是經歷過社會極速變動的一羣人。

他們有理想,也有抱負。他們會感性,也更理性。他們更能接受社會給他們的壓力,然後默默吞食這種痛苦感。

成年人的悲傷,在這羣人身上,更加不值一提。

6

小時候最怕聽到一句話——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所以,我們都渴望快點長大。

只是我們到了羨慕的年紀,卻沒能成爲羨慕的那個人。成年人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要懂事!”周圍人都是這麼說,社會和生活也是這麼暗示的。

每個人就是這麼無緣無故長大了,卻並不想做一個懂事的人。因爲這意味着,你要開始撕開生活的真面目,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平衡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跟我同齡的人已經結婚的不在少數,向我訴說生活的壓力以及婚姻的問題的人,也不在少數。

跟我聊起成家立業的煩惱,說起家庭變故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剛剛畢業沒多久,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但他們都是成年人了。

成年人的問題,不是糖果電視能解決的,這也是當他們成年之後,一步一步接觸社會得出來的結論。

就像我從沒看過父親流過淚卻在那一次無意間目睹了父親的悲傷,父親慢慢地也開始跟我說起家中的一些事,說起生活的壓力等等,我大概覺得他開始把我當成同齡人了,以成年人的方式跟我交流。

就像多少次,看着平時活潑開朗的同事,在我面前醉酒痛哭,說起自己的感情經歷,說起自己的父母關係以及對自己的管教。

就像多少次,平時沉穩的好友,跟我說起自己婚姻的壓抑,以及家庭越來越沉重的壓力。

但轉眼,他們又恢復了過往的那個樣子,似乎那一次傾訴並不存在,他們並不悲傷。

他們都是芸芸衆生,也都是這成年人隊伍裏,慢慢不得不熟悉規則的行者。

前進一步,悲傷不可避免。但生活不還是要往前,悲傷,其實不值一提。

-END-

沒有雞湯,這裏我是你的後悔藥(id:here_yourlif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