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或者艺术爱好者们最近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中国艺术圈的一件大新闻——“叶永青抄袭事件”,被外媒和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今天这篇文章,我并非想就此事对这位咖位级人物评头论足,提出些比较个人的看法。而是干脆就此事作为引子,和大家聊一下同学们可能在创作作品时以及日后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的两个词:“抄袭”和“借鉴”。

作为创作者来说,无论你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当“抄袭”这个字眼出现在他人评论自己的作品语言中,一定或多或少会触及到我们的“敏感区”。我们为何这么在意“原创性”?首先,抄袭、挪用,这些词汇其本身就涉及到道德上的问题,对于创作者的社会名誉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其次,“抄袭”本身就伴随着不必要的争议性。这样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创作时需要一些辅助的工具,sketchbook,以及最好将所有作品有序归宗于之后的作品集。

其实,纵观艺术设计圈,有很多大师级的作品中存在“借鉴”的影子。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毕加索,毕加索曾这样说过,“优良的艺术家抄袭, 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这里所说的“偷窃”即为我所说的“借鉴”,毕加索可以算的上是历史上有名的“借鉴”大师,从最早期的古代壁画,到后来的印象派的EdgarDegas以及立体主义的GeorgeBraque。

“优良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壁画中的牛

“优良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毕加索《牛》

“优良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毕加索《牛》

毕加索并不是单一地去效仿他们的作品,而是抓住他们作品中的核心进行放大,加入新的视觉语言和自己的个人想法,给作品赋予新的灵魂,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日后这个表达方式也成为他个人的视觉表现形式。

“优良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Erwin Olaf

很有意思的是,最近有幸听了一个演讲,演讲的人是一个荷兰很有名的摄影师 Erwin Olaf。当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希望他能给一些年轻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一些建议。他也提到了“借鉴”和“学习”,希望年轻的摄影师可以向历史借鉴,向以前的大师学习,多去看和想,而不是去单一地看一些时尚杂志,一味地仿照,这对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当时他也有提及到,自己的作品也受到Johannes Vermeer的画作很深的影响。

“优良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Johannes Vermeer

听完他的这些话,让我不禁想起我之前在伦时、埃因霍芬和安特卫普求学过程中的一些项目。前前后后,至少有四个吧,其主题都是围绕“借鉴”,而且有趣的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院校都有这种相类似的项目。记得当时拿到这样的主题,内心是有点抵触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作品做成了抄袭。同时,也不太能接受为何相同的主题要做这么多次,感觉老师各种挖坑给学生跳。不过,真的实际做了一次,会发现这些项目不但很有趣,而且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和认识一件事物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中两个是向历史借鉴,一个是向设计师借鉴,一个则是向艺术家借鉴。

向历史借鉴的两个项目,是向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学习,学习当时的设计语境还有风格。然后由古至今,用现代的创作语言重新解读当时的历史产物;向设计师借鉴,是向设计师学习他/她的设计方法还有思维,然后巧妙地将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出来;向艺术家借鉴,则是向他/她学习创作的风格和表现语言,制作出像他/她的作品,但是又有自己创作语言的作品。

有没有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呢?虽然是“借鉴”,但是这个四个项目中其实可以借鉴的东西都不是同一个的。当这些“借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它们也就变成你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创新和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做作品的时候需要去做大量的调研,研究和实验。大家可以把原来精彩有趣的部分保留下来,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和改良。这部分也是大家不论是在作品集还是sketchbook中需要展示出来的部分。

这里借用和改编一下博特罗说过的话“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想法和风格很重要。你可以选择另一个人的主题,然后用你自己的风格捕捉它,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当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原作并尝试重新构图,运用自己的风格,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作品。当将它放置在原作旁边的时候,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了。这是一个开端,同时也是让你学到更多的一个方法。”

所以,当你回过头看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借鉴”的痕迹,这些“借鉴”之所以被保留下来了,是因为他们成为了一个新的产物。希望同学们在个人作品创作的时候,可以像历史和过往的经典 “学习”和 “借鉴”,但请勿“抄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