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10Ir2Fn6DWmY\" img_width=\"437\" img_height=\"640\" alt=\"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記者再走長征路 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 革命英才的搖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8月1日,華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陝北綏德城內的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遺址,學校後來遷到新址,現稱爲榆林學院綏德師範校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校原校長宋永華說:“綏師培養了大批黨政軍高級人才、省部級幹部,爲中國革命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10Ir2Fn6DWmY\" img_width=\"437\" img_height=\"640\" alt=\"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記者再走長征路 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 革命英才的搖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8月1日,華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陝北綏德城內的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遺址,學校後來遷到新址,現稱爲榆林學院綏德師範校區。8月2日,華商報記者來到新址,採訪了校史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子洲在學校成立了陝北第一個黨組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講解員介紹,上世紀20年代初,如何讓家鄉百姓開蒙啓智,成爲遊學在外的衆多陝北學子的一塊心病。就在這時,在北大上學的李子洲、呼延震東和在天津南開中學上學的白超然(謝子長的入黨介紹人)獲得陝西當局擬建第四師範學校的消息,便立即聯合陝北著名教育家杜斌丞等人四處奔走,於1923年5月最終將這所學校爭取辦到了綏德,校址在城內雕山書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簡稱“四師”)1923年秋季開學,在陝北地區轟動一時。1924年夏,李子洲接任四師校長後,聘請了王懋廷、田伯蔭、楊明軒、常漢三等進步教員到四師任教,改革舊的教育制度,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於同年11月在學校成立了陝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綏德(四師)黨小組,直屬中共北京區委領導。這是陝北第一個黨的組織,陝北革命的火種從這裏開始點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中、山西等地學生轉來上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向黃埔軍校輸送學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子洲不僅將共產主義思想帶到了四師,還帶來了當時國內優秀的師資力量。李子洲擔任校長,吸引了關中、延安和山西等地學生紛紛轉到四師來上學。四師先後向廣州黃埔軍校輸送霍世傑、劉志丹、張肇勤、郝常有、柳長青、楊國棟等;向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輸送喬國楨、李波濤、馮文江、霍世傑、劉善忠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師在大革命時期成爲陝北革命活動的中心地,也是陝北共產黨的策源地,在當時被譽爲“陝北的上海大學”“陝北革命的指揮中心”。大革命失敗後,多次被國民黨查封,但四師的革命活動從未中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43年開始,先後設置了地幹班、青幹班、女幹班、無線電訓練班、會計班以及後期的文藝班。這些班根據實際需要隨時開設,沒有固定學制,哪裏急需人才,便隨時派遣。1946年6月,內戰開始。9月綏師開學後,爲順應當時局勢,轉入了戰時教育,在行進中辦學。11月榆橫戰役打響後,地幹班率先支前,有的直接參了軍。1950年,學校更名爲陝西省綏德師範學校,邊區政府接辦綏師後,學校逐漸轉向以幹部教育爲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據現實生活創作文藝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培養出《創業史》作者柳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從李子洲開始,綏師一直都有依據現實生活創作通俗易懂的文藝宣傳作品的優良傳統。上世紀30年代的學員中,出現了《創業史》的作者柳青這樣的著名作家。而當時的綏師文藝班,更爲新中國貢獻出一批知名藝術家,比如《陝北牧歌》的導演劉斌、《北京的金山上》詞作者馬倬、民歌藝術家白秉權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陝北的劉燕生、劉燕貞、劉燕平,都是綏師的學生,並且都是文藝骨幹。1951年春天,劉燕平去北京參加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在北上的車廂裏,劉燕平確定《蘭花花》《信天游》爲參演曲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去北京3天的行程中,燕平和同行的同志們開動腦筋,在所掌握的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後來廣爲傳唱的《蘭花花》的八段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校原校長宋永華說:“綏師培養了大批黨政軍高級人才、省部級幹部,爲中國革命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學校繼續培養各類師範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1年,學校更名爲陝甘寧邊區綏德師範學校。2000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勳同志爲陝甘寧邊區綏德師範學校題詞:革命英才的搖籃。 華商報記者 任婷 苗巧穎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6348061173355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