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則讓人髮指的新聞。

一個青海玉樹的孩子,因爲偷家裏的錢被爸爸發現了。

爸爸追着他一直打,還把他按在沙發上用力地牛拽脖子。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這還並不是最過分的,在寒冷的戶外,他甚至無情地給孩子澆冷水。孩子冷得只打哆嗦,但是又勢單力薄,逃不掉。一直嗷嗷在哭着喊着。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小編真的忍不住發問,這到底是“教育”還是“家暴”?

孩子犯錯了,是要讓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並不是通過這種極端的懲罰來實現的。

錯誤的懲罰方式,只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而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

越是高壓逼迫,孩子越不可能認錯

《媽媽是超人 3》第一期節目中,鄧莎家有這樣一幕:

姥姥看到浴缸裏有塑料玩具,心中不是很舒服,於是就問:誰在浴缸裏放這東西的?

當時屋裏一遍安靜,沒有人回答。

於是姥姥又提高了嗓門問了一句:誰做的?

這時候大麟子回了一句:媽媽,媽媽放進去的。

這下好了,大麟子把鍋一股腦都甩給媽媽了。實際上,這是他倆一起幹的。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對於自己的錯誤,很少有孩子爽快的承認“是我乾的”。

爲什麼孩子不願認錯?家長到底該怎麼做?

在處在高壓環境下,一般會做出兩種選擇:一是逃避現狀,二是與現實作鬥爭。

當孩子面對大人的“拷問”的時候,實際上也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如果大人一直很嚴厲、追着不放,基本上就會導致孩子從心理和生理上做出逃避。

一方面孩子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事,另一方面,他們還會跟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後來的第三期當中,同樣是被姥姥逼問家中糟糕的衛生狀況,大麟子卻表現得很好。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他說“是我搞的,是我自己搞的”,而且還願意回家後主動收拾。

而我們分析了原因,一大概是姥姥隔着電話,逼迫感低了很多,二是當時媽媽在場,也主動先承擔了責任,讓大麟子在輕鬆的環境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沒有犯錯,就沒有成長和進步

小時候犯錯付出的代價,比長大了犯錯付出的代價小很多。

美國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桑代克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試錯學習理論。

他做了一個著名的迷箱實驗:

把一隻飢餓的貓放入設有開門裝置的箱子,箱子外有一盤食物。

貓爲了逃出箱子,最初在箱內表現出亂跳、撕咬欄杆、碰撞箱壁等嘗試性動作,偶然打開了門閂。

逃出迷箱之後,貓又被重新放回迷箱,進行下一輪測試。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桑代克記錄下每次實驗中貓逃出迷箱所用的時間,發現經過多次嘗試,貓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少。

等實驗進行到最後,貓一被放入箱內就能很快觸動裝置把門打開。

桑代克認爲:

孩子的學習成長就像迷箱中的貓一樣,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探索的過程。

試錯是每一個成長中孩子必然的經歷,孩子會在錯誤中積累經驗,學會規避錯誤。

復旦大學副教授沈奕斐說過:

“孩子的成長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斷去試錯,纔會知道前進。”

沒有犯錯的經驗,孩子就沒有成長和進步。

孩子親自試錯,抵得上一萬句苦口婆心

孩子是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的,很多時候,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怕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否定,怕爸爸媽媽嚴厲憤怒的表情。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沒有哪一次錯誤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錯誤,每一次的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大膽讓孩子試錯,抵得上一萬句“苦口婆心”。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有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驗。

孩子很喜歡玩具,有一天非得把新買的玩具帶去幼兒園。

可是這位媽媽知道,帶去學校的結果,多半就是會被弄丟。

於是她開始和兒子講道理:你最好不要帶玩具去學校,因爲很有可能你會因此弄丟,弄丟了你又會很難過,所以別帶了。

可是兒子哪裏聽得進這些話,只一心要把玩具帶走。

站在一旁的丈夫提醒了她:

你現在跟他說什麼,他都只會一意孤行。倒不如讓他帶去學校,如果他弄丟了,說明你的勸阻是對的;如果他沒弄丟,說明他自己心裏有數。

結果可想而知,孩子果然把玩具弄丟了。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不過好事是,在那以後,孩子出門前不輕易帶玩具,比如個頭小的不帶,容易折斷的不帶,身上有散件的不帶。

因爲他經歷了錯誤以後,知道吸取教訓了。

這時候這位媽媽終於想明白了: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還不如讓他親自去體驗一番,見效更快。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做這做那,要求他們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但實際上他們認爲這是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反而讓他們產生叛逆心理。

相反,如果和孩子約定好,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更能加深他們的印象,“試錯”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比嘴巴上說說更好!

當然,我們要提醒家長的是,“試錯”家長得在安全上先把好關,不能什麼事都讓孩子自己做主。

犯了錯只教孩子道歉,是最無用的教育

一個5歲的孩子想要抱起小表弟,結果力氣不夠,不小心摔了一跤,弟弟頭上磕出了個包。

孩子的媽媽和姥姥見孩子闖了禍,立即沉下臉讓孩子道歉。其他人也在一邊勸:“快道個歉弟弟就不哭了。”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孩子在衆人的“鼓勵”下,低聲說了句“對不起”,然後就大哭起來,拉着媽媽要走。

其實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孩子被迫說“對不起”,他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嗎?

這麼做以後,他和弟弟的關係就因此變好了嗎?

被迫承認錯誤,他以後會更理性了嗎?

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如果孩子不是主動,那麼認錯就沒意義。”

遇事先催着孩子說“對不起”,是最無用的教育。

不久前,還發生了這樣一則暖心的新聞。

重慶一9歲男孩,偷拿了奶奶2000塊錢買手遊裝備,父母發現後,沒有選擇體罰,而是罰他撿廢品“還債”。

雖然男孩一直喊累,卻倔強地表示,一定要還完債!

男孩偷錢被爸爸暴打還用冷水淋溼:錯誤的懲罰方式,是最無用的

我們看看這個男孩,再看看文章開頭那個偷東西的男孩,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會造就兩個完全不同的孩子。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試錯,意味着在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是人,都會犯錯。

但是不要擔心孩子犯錯,因爲年紀越小,犯錯了,越能將孩子掰回正軌。

希望每一個犯錯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包容他的家長,能知道用正確的方式讓他試錯,讓他明白,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

這樣就足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