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部分APP和NATIVE支付遭關停微信不讓“中間商”鑽空子

本報記者 李 冰

近日有報道稱,微信支付向服務商發佈公告,即日起暫停微信“APP支付”和“NATIVE支付”的申請,正在申請中的也將一律駁回。

據此《證券日報》記者向騰訊金融方面求證,並獲得回應稱:微信將關停部分存在風險的APP和NATIVE支付,交易風險較低的APP商戶不受影響。據悉,微信支付此舉將進一步降低電信詐騙的風險,減少中間環節過多而帶來的不可控因素。

客觀上降低“中間商”的作用

近日,有媒體報道,微信支付向其相關服務機構發佈政策調整公告,將對“APP支付”和“NATIVE支付”進行風控升級,申請暫停。到9月15日,存量“APP支付”和“NATIVE支付”交易將停止支持。

騰訊金融方面回覆《證券日報》記者稱,根據監管合規和交易風控的要求,爲維護生態健康發展,將關停部分存在風險APP和NATIVE支付,並對“NATIVE支付”使用安全性更高的JSAPI支付方式進行替換升級。

據微信支付官方資料顯示,“APP支付”是指商戶通過在移動端應用APP中集成開放SDK調起微信支付模塊來完成支付。適用於在移動端APP中集成微信支付功能的場景。  

“NATIVE支付”則是指商戶系統按微信支付協議生成支付二維碼,用戶再用微信“掃一掃”完成支付的模式。該模式適用於PC網站、實體店單品或訂單、媒體廣告支付等場景。

JSAPI支付是指商戶通過調用微信支付提供的JSAPI接口,在支付場景中調起微信支付模塊完成收款。一般應用場景包括,線下場所:調用接口生成二維碼,用戶掃描二維碼後在微信瀏覽器中打開頁面後完成支付;公衆號場景:用戶在微信公衆賬號內進入商家公衆號,打開某個主頁面,完成支付;PC網站場景:在網站中展示二維碼,用戶掃描二維碼後在微信瀏覽器中打開頁面後完成支付。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微信支付此舉將進一步降低電信詐騙的風險,減少中間環節過多而帶來的不可控因素。”

他同時強調,除了解決以上問題外,客觀上也降低了各種“中間商”的作用,讓商戶直接對接微信支付。

分析人士:

應對“85號文”的升級改造

早在今年3月,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即“85號文”,其中,明確收單機構需要加強特約商戶管理,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審覈特約商戶申請資料,並要求採取有效措施覈實特約商戶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此外,特意強調,不得直接或變相爲互聯網賭博、互聯網銷售彩票平臺、非法外匯、貴金屬投資交易平臺等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同時,劉剛坦言,“微信支付此番動作,主要是應對央行的85號文而進行的升級改造。”

騰訊金融方面也對《證券日報》記者強調,將繼續加大力度對蘊含風險的交易場景、商戶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和交易監測,繼續嚴格落實監管政策要求。

隨着移動支付的發展,近年來,監管出臺多個政策,針對行業內亂象進行整頓,同時對違規支付機構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強。

今年上半年,僅反洗錢領域,就出臺了兩個相關規定。2019年2月份,銀保監會發布2019年的第1號令《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2019年4月18日,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公佈了《中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互評估報告》。

其中3月份,央行發佈的“85號文”也備受業內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央行對支付機構開出罰單54張,累計罰沒總額約爲4518萬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監管的罰單趨勢表明,對第三方支付監管已經常態化,其中,反洗錢是監管層重點關注領域之一,洗錢過程必然涉及資金的轉移和支付,支付機構是資金支付清算的通道,處於反洗錢的第一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