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賈詡每一次獻計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着三國的歷史,但此人又沒有荀彧,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種覺悟,無論是曹操張繡等人,還是董卓、李傕之輩他都可以出謀劃策,所以才稱亂國,但並不是說此人邪惡,畢竟亂世生存纔是第一位,主公死了幾個,能攪那麼多趟渾水還能明哲保身,沒足夠的實力真的做不到。在三國時代,有這樣一個人,沒有明顯的善惡觀,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爲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爲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

中國自古以來便傳說着這樣一句話:“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普通人如何在亂世中保全性命?這是一個很艱難的問題。戰爭一起,爲了躲避戰亂,百姓大多會躲避戰亂,背井離鄉,成爲天涯浪蕩、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慘流民。流民們會遇到什麼呢?飢餓、瘟疫、亂軍。喫觀音土、樹皮草根都不算什麼,有時候甚至是人相食;流民衆多,也會引發疾病、瘟疫,一傳十、十傳百,死亡人數衆多。

在三國時代,有這樣一個人,沒有明顯的善惡觀,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爲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爲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

賈詡每一次獻計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着三國的歷史,但此人又沒有荀彧,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這種覺悟,無論是曹操張繡等人,還是董卓、李傕之輩他都可以出謀劃策,所以才稱亂國,但並不是說此人邪惡,畢竟亂世生存纔是第一位,主公死了幾個,能攪那麼多趟渾水還能明哲保身,沒足夠的實力真的做不到。因爲他只想安身立命,活着混喫等死,只想當一隻老狐狸,並不想幫助主公奪得天下然後兔死狐烹,給那些人出計策,也就是推不掉,或者形式,聽他的計策都沒問題。亂世活的最長久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

建安三年,王允巧用美人連環計驚天大翻盤,董卓被殺,王允掌權。因爲董卓掌權時,殘暴不仁,害怕他的殘餘勢力又東山再起,殘害蒼生,於是對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殺令。李傕等部下擔心被殺,準備遣散部隊,各自逃命。賈詡當時是董卓的部下,爲求自保,於是攔住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們說:“王允准備殺光你們涼州兵,反正橫豎是個死,何不召集軍隊,攻上長安,贏了可以奪權,輸了再死也不遲。”聽了賈詡的建議,李漼和郭汜兵犯長安,殺死王允等,開始爭權奪利,劫持朝臣,劫持獻帝。使得長安城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血腥統治,處處燒殺搶奪,橫屍遍野,百姓過着地獄般的生活。李漼等在長安比董卓更加殘暴,因爲李漼和郭汜有勇無謀,一介武夫,素質低下,只知道炫耀武力。

在李傕等血腥統治的幾年裏,瘟疫頻發,又有天災、戰亂等,漢獻帝只好逃離長安,倉皇東竄。當時的長安百姓幾乎都死絕了,而這一切後果,賈詡他難辭其咎。就是因爲賈詡的一句話,就是因爲他貪生怕死,不計後果,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得天下陷入混亂,並改變了大漢的命運,因此,三國毒士非他莫屬。

賈詡本就是西涼人士,董卓諸將敗散之時又在軍中任職,確係性命攸關之時;當時王允只說追殺李傕,郭泗,張濟,樊稠四個人好像也沒賈詡啥事,況且李郭之亂賈詡確實除名氣外也沒賺到任何實質性好處,當時大家都在亂國不只是賈詡一個,賈詡獻計反映了他的聰明和洞察人心,但是用打回長安這種救自己一條小命的計策,被人叫“亂國毒士”不公平。

李傕、郭汜只是扯下了漢朝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而已。在反董卓聯盟形成之後,漢朝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一羣軍閥打着漢室的名義互相搶地盤。賈詡在幫了李郭後,他們要給賈詡高官,賈詡都是一直推辭、不接受的,可能是自己心裏知道,這不是什麼道德光彩的,也可能是爲了自保吧,看出了李郭不能成大事,當時朝廷早已催枯腐朽。

賈詡不過在軍閥亂戰中靠一技之長謀得自保而已,先謀己再謀人,他同夥的可以說都被他坑了,賈詡投降曹操後依然選擇先自保,不與他人爭鋒,怕曹操猜忌,不主動獻策,結交權貴。 賈詡比較會審時度勢,在曹家的內鬥中也能做到不得罪任何人,和他一起投降的張繡後來就被曹丕殺了,賈詡做到的是在關鍵時候進行輔助,不張揚,不得罪任何人。後來壓對寶,支持曹丕,官至太尉,進爵封侯。活了七十多歲,是不是人生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