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宜賓新聞網8月2日訊(記者 趙雪松)8月2日上午,清華大學第十期研究生骨幹研修班宜賓支隊來到宜賓市翠屏區李莊古鎮參觀學習,實地感受獨特的建築文化和抗戰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FhyG1O42yL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48\" alt=\"清華學子感受李莊古鎮建築文化和抗戰文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參觀東嶽廟(原國立同濟大學工學院、法學院舊址)。(宜賓新聞網趙雪松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莊古鎮位於宜賓市長江下游19公里,有1470多年行政建制歷史,抗戰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國家4A級景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華學子一行在宜賓市委人才工作局幹部的陪同下,先後到慄峯山莊(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舊址)、旋螺殿、梁林舊居(原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東嶽廟(原國立同濟大學工學院、法學院舊址)、張家祠(原中央博物院舊址)、祖師殿(原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舊址)、羊街、席子巷等地參觀。通過看資料、聽介紹,大家瞭解了李莊古鎮格局和歷史文化、特色產品,感受了抗日戰爭時期李莊的博大胸懷,吸納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文化學術機構和學府,傅斯年、李濟、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全國知名專家、學者雲集李莊,構築起文化抗戰的堅壁。李莊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南小鎮提升爲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四大文化中心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凡本網註明“來源:宜賓新聞網”的所有作品,均爲宜賓新聞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授權使用的作品,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宜賓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主動與我們聯繫。\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FiU7HqHFXac\"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48\" alt=\"清華學子感受李莊古鎮建築文化和抗戰文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參觀梁林舊居(原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參觀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後,我們不僅瞭解到這就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更是爲當時科研工作者的愛國情懷所感動。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在抗日戰爭期間,拒絕美國朋友的邀請,爲了中國的建築科研事業,就算爲之付出生命也要留在中國這片熱土上,要向他們這種精神學習。”清華學子們紛紛表示,梁思成夫婦走遍李莊,發現並測繪了旋螺殿等一批古建築。李莊古鎮建築羣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值得清華人繼續研究、傳承和發展,希望校地雙方能共同攜手,加強合作。\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8711658305997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