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各位參與今天的問答的過程中,只要\u003Cstrong\u003E始終想着一個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在你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美國的公司將表現如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0、請問兩位,我們年輕一代,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該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我們各自的背景和經驗,從而創造價值並促進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外交關係。

"\u003Cp\u003E巴菲特:早上好。我是沃倫,坐在我旁邊的是查理。有很多事兒啊,查理做得都比我好,但是呢(此時拿起一盒喜詩糖果,開始拆包裝(全場笑)。把外包裝打開後,裏面還有一層塑料包裝,把盒子遞給了查理。)不太好打開啊,查理,你幫我咬開吧。(譯註:這是在拿查理開玩笑,在今年的 Daily Journal公司股東會上,在與投資者交流時,查理連撕帶咬,大概用了兩三分鐘才把一盒喜詩糖果打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介紹伯克希爾董事、介紹伯克希爾第一季度業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坐在我右手邊的是媒體代表,坐在我左手邊的是分析師代表,我面前的是我們的合夥人。在提問環節中,將由媒體代表、分析師代表和合夥人輪流提問。在接下來 6 小時左右的時間中,在各位提出的問題中,一定有許多問題與當前的時事相關,這很正常。我們倆現在不知道要回答什麼樣的問題,可能有人會問我們,美聯儲將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美國是否將發生通脹、經濟將向好還是放緩、我們將來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競爭威脅。問什麼問題都可以,但我們不透露伯克希爾的買入或賣出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我想說一下,我覺得有一些提問,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我想先用幾分鐘的時間,給大家簡單講一個道理,就是說,如何想明白什麼是投資,在投資的過程中,如何克服被眼前這一天、甚至眼前這一分鐘的事兒干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想簡單回顧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經歷。我手裏拿着的是一份 1942 年 3 月 12 日的《紐約時報》。我的閱讀進度有點兒落後了。讓我們回到那個年代,在這份報紙出版的那一天,美國已經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個月了,戰場上的形勢不容樂觀。報紙的頭版頭條上,接連不斷地出現太平洋戰事失利的消息。大家現在看到的是 1942 年 3 月 11 日之前的幾個新聞標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看一下這些新聞標題,我們深陷困境,遇上了大麻煩。在太平洋地區,幾個月之後,菲律賓將淪陷。壞消息接踵而至。這份報紙的售價是 3 美分。1942 年 3 月 10 日,又是壞消息,“敵軍打通入侵澳洲通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捲入二戰,戰事節節失利,股市早已做出了反應。那時,我一直在關注一隻股票,City Service 公司的優先股。1941 年,City Service 優先股的股價是 84 美元。1942 年 1 月份,也就是兩個月之前,City Service 優先股的股價是 55 美元。1942 年 3 月 10 日,跌到了 40 美元。那天晚上,儘管利空新聞鋪天蓋地,我對我父親說,我覺得我可以動手了。我讓我父親第二天幫我買 3 股 City Service 優先股。我把自己的所有積蓄都用上了,我只有那麼多錢,那是我之前用了五年時間攢下來的所有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的行情不好,道指跌破 100 點,當天跌了 2.28 點,換成現在的道指相當於一天跌了 500 點。我那天在學校上學,惦記着股市行情怎麼樣了。我父親按我說的,上午一開盤就幫我買了 3 股 City Service 優先股,所以我的買入價是當天的最高價38.25,當天收盤跌到了 37。\u003Cstrong\u003E我就是這麼不善於擇時,在我後來許多年的投資中始終如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再看看後來發生了什麼,當時38美金買了這隻股票之後。儘管美國在二戰中節節失利,但是我買的這隻股票表現相當不錯。這個公司後來竟然漲到超過200美金,可惜,這個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爲什麼呢?因爲我1942年7月就把這三隻股票給賣了,根本沒等到它大漲的時候,40美金就賣了。我當時總共賺了5.25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買 City Service 優先股的這個例子講完了。從我的這個經歷中,各位能得到什麼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請各位設想自己穿越到了 1942 年 3 月 11 日。我前面講過了,無論是歐洲、還是太平洋,接連傳來的是一個又一個壞消息。但是,每一位美國人都堅信,美國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我們被偷襲了,但我們一定能贏。當時的所有美國人都知道,從 1776 年開始,美國的機制體制一直很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請各位設想一下,在當時,你自己投資了 1萬美元,用這筆錢買了指數基金。美國那時還沒有指數基金。請各位設想自己買了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請各位都想一會兒,幻燈片先停留在這一頁。請你想想,這 1萬美元現在能值多少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這時,只能選一項投資。\u003Cstrong\u003E如果你想買一個一輩子賴以生存的農場,在決定買農場的時候,你要算算農場的產出是多少,才能知道自己買的是否合適。如果你決定買一個一輩子都不賣的房子,你要算算這個房子能創造出多少價值,才知道自己買的是否合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設,你決定用這 1萬 美元從美國公司的股份中買入屬於自己的一份,從此不再看任何一隻股票的報價、不再聽任何人的建議。請你想想,這 1萬美元現在變成了多少錢?現在,你腦子可能已經有了個大概的數字,請看下一張幻燈片上的答案。你的 1萬美元變成了 5100萬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過程中,你什麼都不用做,用不着學會計、用不着每天盯着股價。\u003Cstrong\u003E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想明白,美國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在長遠的未來,美國一定越來越好。只要美國越來越好,美國的公司也一定越來越好。用不着挑中牛股、用不着完美擇時,你一生只要做出一個投資決定\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且做出這個決定的時機並不僅限於我說的這個時間,我們可以選一個更早的時間,你能賺得更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各位參與今天的問答的過程中,只要\u003Cstrong\u003E始終想着一個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在你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美國的公司將表現如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再多說幾句。還是這 1萬美元,你相信了周圍那些悲觀看空的聲音,一輩子總是無法擺脫,於是,你拿這 10,000 美元買了黃金。當時用 1萬 美元能買 300 盎司黃金。公司總是將利潤用於再投資,興建更多的工廠、推出更多的創新。而你呢,年復一年地打開自己的保險櫃,那 300 盎司黃金總是躺在那兒。\u003Cstrong\u003E你可以看、可以摸,但是它創造不了任何價值。永遠不可能創造任何價值\u003C\u002Fstrong\u003E。你那時買了黃金的話,現在會怎樣呢?你還是像 1942 年 3 月一樣拿着 300 盎司黃金,現在大概值 40萬美元吧。\u003Cstrong\u003E與選擇黃金那種不能創造價值的資產相比,選擇能創造價值的資產,你的資產總是在賺更多的錢、再投資、分紅、回購,最終你獲得的資產價值可以多 100 多倍。換言之,同樣的錢,投資美國公司,能賺一美元,投資黃金,只能賺不到一分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投資的過程中,\u003Cstrong\u003E我們乘借了美國發展不可阻擋的大勢。想失敗都難,除非你買錯了股票、或者在不該興奮的時候頭腦發熱。只要你從美國公司的股份中買入屬於自己的一份,始終堅持長期買入,最終獲得的結果是持有無法創造價值的資產沒法比的,是炒來炒去、擇時買賣、支付佣金沒法比的\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聽我的建議,也有個問題,熱情爲你提供服務的券商得被餓死了。\u003Cstrong\u003E事實如此。像我說的這麼投資,你能比絕大多數職業投資的人和主動投資的人做得更好。獲得和指數一樣的收益很容易,超越指數的收益非常難。\u003C\u002Fstrong\u003E你用不着懂會計、用不着懂股市術語、用不着理會美聯儲加息幾次,在一生的投資中,這些東西都不重要,\u003Cstrong\u003E最最重要的是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哲學\u003C\u002Fstrong\u003E。只要真正想明白了投資是怎麼回事兒,所有那些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兒,根本不必理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理我講完了。下面開始問答,從 Carol 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巴菲特先生,您之前說過,您的工作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管理經理人、另一個是配置資本。Abel 先生和 Jain 先生現在負責管理經理人,你只需要做資本配置的工作。但是,在伯克希爾,你和 Ted、Todd 兩人一起分擔資本配置工作。這是否意味着,你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如果不是,請說明原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從幾十年前開始就處於半退休狀態了。其實,我在伯克希爾的某項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很難用具體的百分比數字說出來。現在,Ajit 和 Greg 負責管理,Ted 和 Todd 參與投資。Ted 和 Todd 分別掌管 1200 億、1300 億美元左右,合計是 2500 億美元。伯克希爾共計持有股權投資 1700 億美元、長期債券投資 200 億美元、現金和短期投資 1000 億美元。Ted 和 Todd 兩人共掌管 2500 億美元,他們做得非常好。其他 3000 億美元,總的來說,還是我來負責。還是請查理講講吧,查理會告訴大家,其實變化沒那麼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確實,我們現在有 Ajit 和 Greg 負責業務,他們聰明、勤奮,每天都在爲伯克希爾做出更多貢獻。他們干預得不多,因爲伯克希爾的文化是把生意交給經理人自己管理。但是,Ajit 和 Greg 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他們的表現很優秀。Ted 和 Todd 也做出了很大貢獻……\u003Cstrong\u003E我總是把一項又一項工作交給他們做,我有時候還抄他們的作業。\u003C\u002Fstrong\u003E提問的人說得對,我比半退休還清閒。查理,請補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觀察沃倫很長很長時間了。\u003Cstrong\u003E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那兒坐着閱讀、思考。偶爾他打電話或者當面與別人溝通。我不認爲沃倫現在和以前有什麼不同。伯克希爾的成功有個祕訣,當不需要做任何事的時候,沃倫特別擅長什麼都不做\u003C\u002Fstrong\u003E(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伯克希爾旗下的 Precision Castparts 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了下滑。根據業內人士的消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革新,Precision Castparts 公司的市場地位不如過去了。Precision Castparts 如何才能重整旗鼓,穩住它的市場領先地位,實現伯克希爾在當初收購時對它的成長預期。收購完成兩年之後,Precision Castparts 公司的前景如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Precision Castparts 公司做的是非常非常好的生意。它最重要的客戶是飛機制造商。\u003Cstrong\u003E飛機制造商等客戶特別注重兩點:一個是必須保證零部件的質量,另一個是必須保證交貨及時。\u003C\u002Fstrong\u003E一架飛機,價格在 7500 萬美元到 2 億美元之間,怎麼可能等得起一個小小的零件。所以,飛機制造商特別注重供應商是否可靠,質量必須信得過,交貨必須及時。我們一簽合同就是許多年的合同。有很多合同,飛機還沒開始製造,我們就簽下來了,前置時間很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其他一些供應商沒做到按時交貨。飛機制造商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幫忙。我們的答覆是,我們很樂意幫忙,但是我們希望能籤一個五年的合同,因爲我們不想總是給其他供應商救急。總之,\u003Cstrong\u003E這個行業的前置時間很長,生意是非常好的生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如果明天能遇到一個像 Precision Castparts 那樣的公司,我們馬上買下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說得對。芒格話不多,但總是說到點兒上。(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我來自中國無錫。現在中國和美國代表團正在中國緊張討論。請問兩位,中美能否共贏,還是一山不容二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講一件事。今年 8 月份,我就 88 歲了。8 月份是 2018 年的第 8 個月。我們都知道,在中國,8 是個很吉利的數字。這麼吉利的日子,幫我找找,在中國有沒有什麼值得買的好生意。我們應該趁着吉利的日子,收購點兒好生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其他方面,中國和美國將是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我們有很多共同利益。與世界其他所有大型經濟體一樣,有時候,我們之間也會出現衝突。總的來說,全球貿易產生的是共贏的局面。中美兩國在全球貿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當然世界其他各國也起着重要推動作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美國,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的來說,都相信自由貿易。中美兩國可能存在分歧,美國和其他國家在貿易方面也有存在分歧的情況。然而,雙方通過貿易享受到的益處,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兩國關係的互惠合作將推動世界的發展。中美兩國進行貿易是雙贏局面。但是,當其中一方企圖獲得更多好處的時候,衝突就起來了。\u003Cstrong\u003E中美兩國不可能因爲兩國之間的貿易分歧而置全球繁榮於不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認爲,中美兩國都在進步。中國因爲底子比較薄,經濟發展的速度更快。中國人的美德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要略微多一些。中國人的儲蓄率最高。一個長期積貧積弱的國家,吸收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又有那麼高的儲蓄率,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自然發展速度更快。中國的發展速度就是更快。我覺得中美關係還可以。我非常樂觀,兩國都很聰明,能想明白,絕對不應該互相封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巴菲特先生,您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發現自己被困在一艘長年漏水的船中,與其費盡力氣東修西補,不如趁早換一條船。”如果富國銀行算是一艘長年漏水的船,這艘船要漏水漏到什麼程度,伯克希爾才能考慮換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u003Cstrong\u003E富國銀行證明了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富國銀行用錯了激勵機制,於是嚐到了惡果,並且一步錯、步步錯。\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並不知道具體是富國銀行的哪些人、在什麼時候犯的錯。富國銀行實施了錯誤的激勵機制,唆使員工做出了虛開賬戶等不該做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我們坐在這裏的當下,我們伯克希爾的員工裏一定有些人做了不該做的事。伯克希爾有 377,000 名員工,\u003Cstrong\u003E不可能指望每位員工都是本·富蘭克林那樣的完人。\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不知道,就在我們現在講話的時候,伯克希爾公司發生着多少不該做的事,是 10 件、20 件、還是 50 件。\u003Cstrong\u003E關鍵是,我們儘可能設定合理的激勵機制,避免這樣的事發生。當我們發現有人做錯了事,我們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富國銀行在發現有員工犯錯之後,沒有及時採取措施。當年的所羅門和富國銀行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實話,\u003Cstrong\u003E正是因爲有人犯了錯,我們纔得到了我們最成功的幾筆投資的機會。\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投資過美國運通,這筆投資是我在管理合夥人基金期間最成功的一筆投資之一。1964 年,在美國運通旗下的一家倉儲公司,它的員工因爲錯誤的激勵機制做了錯事,這纔給了我們買入美國運通股票的機會。還有,受激勵機制驅使,GEICO 公司的員工爲了迎合華爾街預測的盈利和增長,沒有留足儲備金,我們因此得以大量買入 GEICO 公司的股票,用了 4000 萬美元,買到了 GEICO 將近一半的股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是因爲激勵機制,1964 年美國運通嚐到了苦頭。1976 年,GEICO 嚐到了苦頭,甚至不得不大規模裁員。但是,最後它們不都收拾殘局、捲土重來了嗎,而且隨後取得了更大的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其實,任何大公司都可能出問題,這很正常。許多大型銀行都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無論是從投資的角度、還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講,要着眼於未來。\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個人的觀點是,從任何一方面來講,都沒任何理由認爲,富國銀行比其他哪家大型銀行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富國銀行是做錯了事。我們投資了富國銀行,現在賬面上有大量盈利,但是\u003Cstrong\u003E已經取得的盈利,與我們現在做出的判斷無關。\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看好富國銀行這筆投資。\u003Cstrong\u003E我看好富國銀行的經理人\u003C\u002Fstrong\u003ETim Sloan。Tim 正在清理別人犯下的錯誤。我自己本人曾在所羅門清理別人犯下的錯誤。在所羅門的日子裏,我得到了 Deryck Maughan 以及 Munger, Tolles & Olson 的幫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犯錯是正常的,只能儘量把錯誤的影響降到最低。查理說過,“一分預防勝過十分治療”,應該說,勝過一百分治療。我們應該把錯誤消滅在萌芽中\u003C\u002Fstrong\u003E。查理總是督促我及時行動,當問題一出現,就動手解決。有的時候,一切都順風順水的,非要主動去解決剛露頭的問題,不太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富國銀行的員工像其他大公司的員工一樣,偶爾做了不該做的事,而且事情發酵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我仍然認爲,沒理由不相信富國銀行今後仍然是一家經營出色的大型銀行。GEICO 重生之後更強了、美國運通重生之後也更強了。關鍵是發現了問題,第一時間解決。查理,請補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同意你說的。我認爲,發現了這些問題之後,富國銀行能改過自新,將來會更好。Harvey Weinstein 不都改過自新了。富國銀行明顯是犯錯了,它很清楚自己錯了,很丟臉,不敢再犯類似的錯誤了。假如你問我,將來哪家銀行能最守規矩,很可能是富國銀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自從 11 年前被伯克希爾收購以後,TTI 公司的增長速度一直很快。受益於內生增長以及兩項補強型收購,它的稅前利潤達到了 4 億美元,增長了兩倍多。今年第一季度的發展態勢看起來非常不錯。請您談談電子元件分銷行業的競爭形勢,TTI 公司的優勢是什麼?TTI 所在的行業是個好行業嗎?還是 TTI 公司的生意模式和管理層與衆不同?您認爲,作爲伯克希爾旗下的一家經營非保險業務的子公司,TTI 仍能保持快速增長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TTI 的經理人是 Paul Andrews,他做出的成績非常了不起。他是個優秀的人、優秀的企業管理者。TTI 的業務是分銷非常小的電子零部件,它的營業額高達幾十億美元,可它經銷的是小小的零部件,一個只有幾分錢,就好像是一個賣糖豆的公司。它經銷的零部件,用於各種複雜精密的機器。它的總部位於達拉斯-沃斯堡地區,分支機構遍佈全球。TTI 公司是創始人白手起家建立起來的。大概是 45 年前、50 年前,TTI 的創始人離開了通用動力公司 (General Dynamics),一步一個腳印,打造起了這家公司。在過去兩個月裏,TTI 在韓國收購了一家公司,擴大了全球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去年開始,電子零部件行業的市場需求明顯旺盛起來了。在電子零部件行業,人們用訂單出貨比 (Book-to-Bill Ratio) 衡量市場需求情況。從這個指標來看,去年的市場需求明顯增強了,一個月比一個月強。市場行情起了變化。人們採購電子零部件這樣的東西,可根本不是買來之後囤積到地下室,電子零部件這種東西,買來就是要用的。TTI 公司和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的關係。TTI 公司也和客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與大多數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維持更大規模的存貨。當貨源緊張的時候,我們一定能保證供貨,保證提供一流的服務。幾年前,TTI 公司開始擴大規模,正好趕上了現在興旺的市場行情,要不然我們還真沒辦法應對這麼大的市場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這個行業確實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各位可以自己看一下在紐交所上市的睿電子 (Arrow Electronics)。我們有一些競爭對手。我認爲,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 Paul 的領導下,TTI 公司遙遙領先。TTI 公司能加入伯克希爾,是我們的榮幸。TTI 公司的生意一定有放緩的時候,因爲 TTI 的客戶本身有自己的經濟週期。TTI 公司肯定有生意不好的時候,但是從長期來看,TTI 的生意將不斷成長。查理,請補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TTI公司的生意很好,因爲這個生意太難做了,競爭對手都不想做,都知難而退了。我小時候住在奧馬哈,我知道一個人很有錢,又很清閒。他做的生意是收購死馬、煉製馬油。他根本沒競爭對手。他經常上午 11 點到奧馬哈俱樂部喝酒。他的生意很好,還沒人跟他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銷無數的微小電子元件,才幾分錢一個的東西,這個生意很難做,誰願意做啊?這個生意特別難做。一個公司把這麼難的生意做好了,就能越做越好,規模越來越大。沒錯,TTI 公司的生意是有成長性的,它做的經銷電子元件的生意,就像收死馬、煉馬油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試想,要跟蹤將近 100 萬個零部件,而且每個都不值什麼錢,客戶總是要的很急,你總能很快地供應給全球各地的客戶,這個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還要維持很高的庫存,這麼多種不同的商品,很難做。TTI 做得很好,它不成長就怪了。馬是會死的,TTI 的零部件死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巴菲特:查理是專家,他專門研究那些老闆天天喝酒,都不影響生意的公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芒格:我有個理論,一點兒都經受不了爛管理層的生意,算不上好生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8歲女孩Daphne問:從歷史上看,伯克希爾最好的投資是在資本非常高效的業務中,比如可口可樂、喜詩糖果和蓋可保險。但近期伯克希爾開始投資需要大量資本和低迴報的公司,比如柏林頓北方鐵路(BNSF)。伯克希爾近期的大投資爲何背離了原先注重資本效率的哲學?尤其是去大筆投入重資產公司,而不是去加倉美國運通這樣的輕資產公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黛芙妮,你的問題把我難倒了,我慶幸她還沒滿9歲,我不知道她9歲還會提出多麼深刻的問題。我坐在這兒就在想,我到底要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以爲我買BNSF買對了,現在你一說,我簡直覺得自己犯錯了似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答案是這樣的。我們一直都偏好這種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資本回報的公司,比如說像喜詩糖果,還有其它一些企業都是這樣。美國運通的收益也是非常好,而且一直保持了很長的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們爲什麼買BNSF這個公司呢?是因爲我們能進行更好的資本部署,而且,當時的價格也是非常合理的\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我們才當時進入這種重資產的領域。\u003Cstrong\u003E當然,它如果還是輕資產就好了\u003C\u002Fstrong\u003E。但是,在重資產投資的行業中,\u003Cstrong\u003E我們拿到的回報還是非常可觀的,因爲我們買它們的價格是很合理的。所以,我們第二好的選擇仍然是好選擇,這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很喜歡剛纔那位年輕女士的說法。我覺得,我們應該堅持這種理念。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如果每個人都能一直買輕資產的股票當然很好,那重資產就沒人買了。我們公共事業方面的回報、鐵路方面的回報,其實蠻令我們滿意的。我們還有兩家這樣的公司,所以,我覺得\u003Cstrong\u003E它們對我們來說雖然不是最好,但足夠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可口可樂,當然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像蘋果這樣的業務,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資本投入。但是,很少有這樣的企業可以提供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去做這樣的購買。\u003Cstrong\u003E現在,這種高回報的公司已經很難找了,尤其是輕資產的公司,尤其是價錢合理的時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關於企業資產配置:持有現金、發放股息和回購股票的看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基本不可能發放特別股息。\u003Cstrong\u003E只有公司決定現有資本不能被更有效利用時,纔會尋求其他途徑來回饋股東。\u003C\u002Fstrong\u003E相信伯克希爾股東的自我選擇能力,有相當大部分股東相信公司領導層會爲股東謀福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首先會去討論以最有利的方式讓資本能夠得到回報。用特殊分紅的方式可能不太可能,\u003Cstrong\u003E更多可能以股票回購的形式來做\u003C\u002Fstrong\u003E,讓每股的價值得到更多的提高,我們不會做傷害股東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一直嘗試做的都是最理智的事情,但不是說我們每天都要重複地做這些事,因爲有時想去買,根本找不到好的股票去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一般來講,在美國很多公司,它能夠出去買其它公司的股票,但是買了之後那個股票該不值錢了,所以這是一個常規的行爲,在購買的時候公司的價值反而會降低。如果回購自己的股票,可能纔是最有利的。我們不太贊成其它公司的股票回購計劃,但是蘋果不同,他們本身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贊成蘋果股票回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8、關於投資科技公司:那不是我們單子裏的東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在早期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有一點很清楚,投資科技股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爲。我一直嘗試希望能夠避免做一些事情——在這些領域,我自己沒有太多的專長,只能去聽外部人的意見。所以,有一些不在我們“購物單”的東西,我們就不要去碰了。我們那時不是想我們要不要投資科技公司,\u003Cstrong\u003E我們要找的公司是已經很有競爭力,而且這個公司能夠持久。\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們的想法有時也不太一樣,特別是在它的耐力以及它的持久性來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亞馬遜成立之初,我就對它有所研究。當時,我認爲貝索斯要做成功幾乎是個奇蹟,而我一般不會賭奇蹟會發生。當然,當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還是不錯的。或者我如果有一些內部的消息,或者是瞭解它的情況,可能又不一樣。就像比爾蓋茨(微軟)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後來他也建議我要不要投一下Google。但是,我把Google的機會也錯過了。很多人都講,Google你也可以錯過嗎?但我那時就想說,如果要付很多錢,而它並不值多少錢,我可能就不會投資。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因爲\u003Cstrong\u003E我沒有辦法在那個時候做一個結論,現有價值以及未來價值的指標到底怎麼進行運算,我不太瞭解。\u003C\u002Fstrong\u003E我那個時候沒有去選擇蘋果,是因爲它是一個科技股。\u003Cstrong\u003E有確定性後,我纔會投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資不是我把iPhone打開來才能瞭解是不是要投資,而是\u003Cstrong\u003E消費者的消費行爲造成我對這個公司的興趣。\u003C\u002Fstrong\u003E我給你的答案是,這中間有很多事情我不瞭解,或者是我瞭解得還不夠透,並沒有你在這裏看準球就能夠打得到的機會。你要找到一個好的投資,你覺得可以打到他的球纔會揮棒。當然,我們可能還錯過了很多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9、之前你說過,不想在比特幣上談太多細節,加密貨幣你也不感興趣。你爲什麼覺得它是一個泡沫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這些\u003Cstrong\u003E沒有生產力的資產都是這樣\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你買黃金,你再考慮一下它的複合增長率,可能一段時間以來都是非常低的。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不會做出任何價值的交付,你只能因爲它稀缺,只能挖這麼多所以那麼珍貴。但是,它到底能產生什麼?什麼都沒有。你想象一下沒有支票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但是這個支票本身卻沒有任何產出,它只是金錢流通的一種方式,不是代替現金作爲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任何一個你買非生產力資產的時候,都是依賴別人用更高的價錢接盤,因爲他們覺得他們還會賣給下一個人得到更多的錢。很多時候,大家都在嘗試這種情況,而且,最後的結局都不是很美好\u003C\u002Fstrong\u003E。很多人現在看到這樣一個機會,然後就希望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致富,特別是看到自己的鄰居已經通過這種機會致富了,就會去投機,我覺得結果不會太美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對加密貨幣的反感,比你更強烈。我覺得癡呆才搞那些東西。有些人是職業交易者,他們看到別人在交易加密貨幣,自己也去交易。真是不忍直視。就好像別人在交易糞球,你覺得自己也不能落後(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們正在全球直播,希望剛纔的某些話不要翻譯得太精確(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0、請問兩位,我們年輕一代,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該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我們各自的背景和經驗,從而創造價值並促進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外交關係?請問兩位,在你們看來,一個具備跨文化背景的人,有何獨特優勢?謝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你提的第二個問題,我覺得一個具備跨文化背景的人有很大優勢。我的外語學得不好,但是\u003Cstrong\u003E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學生,我是中國人的話,我就一定學英語,我是美國人的話,我就一定學中文。學好外語能帶來長期的巨大優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先從雙語講起,對兩種語言都非常熟悉當然再好不過了。\u003Cstrong\u003E你對另一個社會的文化了解得越深,當然是越有優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覺得,在中美兩國各自的市場經濟之中,看不見的手都在發揮作用,讓兩國的後代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全世界的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努力,也是靠與其他各國的人互惠互利。特別是二戰以來,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二戰之後,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是明智的選擇。一戰後,美國袖手旁觀,喫到了苦頭。二戰之後,美國吸取了教訓,採取了更明智的做法。我看好美國的前景,看好中國的前景,也看好全世界的前景。十年,二十年之後,人們的生活一定比現在過得更好。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只要不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問題中提到了跨文化背景,如果你是中國的一位直腸外科醫生,或者是內布拉斯加州的一位直腸外科醫生,熟練掌握中英文,對你沒太大幫助。只有你做一些與聯絡中美有關的工作,才能用上你的跨文化背景。你可以在美國融資,去中國投資。你可以做外貿、做採購。\u003Cstrong\u003E只是一定要做與聯絡中美有關的工作,才能用上你的跨文化背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相信,將來一定需要大量聯絡中美兩國的工作。年輕人,做好準備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沒錯。除了具備跨文化背景,一個人也可以具備跨學科知識。但是,總的來說,專門把一件事做精做細的人,能賺更多的錢,例如,一位優秀的直腸外科醫生(全場笑)。\u003Cstrong\u003E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想通過模仿沃倫和我賺錢,會很難,不如把一件事做精做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幸虧我沒更早地遇到芒格(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1、請問兩位,你們如何預測一家公司的產品將來能否成功,怎麼才能看出來,哪些公司的產品能成功、哪些公司的產品不能成功?在大來國際 (Diners Club) 和美國運通之間,你們選了美國運通,在皇冠可樂 (RC Cola) 和可口可樂之間,你們選了可口可樂,請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謝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先說美國運通。大來國際是信用卡生意的先行者。美國運通後來也開展了信用卡業務,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它擔心原有的旅行支票業務出現滑坡。其實,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在用旅行支票。當年,美國運通開展信用卡業務,與大來國際,還有另一家名叫 Carte Blanche 的公司展開競爭的時候,\u003Cstrong\u003E美國運通並沒有因爲自己是後來者而採取更低的收費標準,相反,它制定了比大來國際更高的價格\u003C\u002Fstrong\u003E。美國運通發行的信用卡上面印着標誌性的百夫長圖案。1964 年,我辦了一張美國運通百夫長卡。在那個時候,美國運通的百夫長卡更尊貴、更高端。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做銷售的,能從兜裏掏出一張印有百夫長圖案的美國運通卡,就感覺自己有種 JP 摩根的範兒。如果你掏出的是一張大來國際的卡呢?上面印的是花花綠綠的圖案,你就像一個每個月都等着發餉的工薪族。大來國際的創始人是 Ralph Schneider 和 Al Bloomingdale。他們是最早開始做信用卡生意的,這是他們聰明的地方,但是他\u003Cstrong\u003E們不善於包裝自己的產品,這是他們欠缺的地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皇冠可樂,可口可樂之後出現了許多仿製品。1886年雅各布藥房推出了可樂產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模仿者接踵而來,但只有可口可樂纔是真品。假如你是推銷皇冠可樂的,你對我說,皇冠可樂更便宜,比可口可樂便宜一半,問我買不買。這個可是喝的東西。1900 年6.5 盎司裝的可口可樂售價 5 美分。今天如果是在週末特價時買,或者買促銷裝,價格還是那麼便宜。我手裏拿的這份報紙 1942 年售價 3 美分。其實,按通脹調整後計算,現在我們花更少的錢,能買到更多飲用可口可樂產品帶來的快樂。可口可樂很便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舉個例子:喜詩糖果。住在加州的一位年輕人,去女朋友家做客,帶了一盒喜詩糖果作爲禮物,他得到了女朋友的親吻。那一刻,這位年輕人\u003Cstrong\u003E對喜詩糖果的價格敏感度完全消失了\u003C\u002Fstrong\u003E(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說,\u003Cstrong\u003E我們最喜歡的是那種能讓人親你,而不是扇你的產品。我們買了蘋果,是看好蘋果公司以 iPhone 爲代表的產品的生態系統。我在蘋果公司的產品中看到了我剛纔說的那種特質,所以我覺得蘋果公司的產品很了不起。\u003C\u002Fstrong\u003E不過,我的判斷也可能不對。到目前爲止,我們在美國運通和可口可樂上的判斷是正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3 年 11 月,正好是肯尼迪遇刺前後,美國運通遭遇了色拉油醜聞。那時候,人們真的很擔心美國運通這個公司還能不能活下去。但是,沒人停止使用美國運通的信用卡,沒人停止使用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收費標準是業內最高的。就消費產品而言,有些東西,你自己能親眼看到,你自己能由此比較準確地預測出未來會怎樣。當然,我們有時候也會看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沒什麼補充的。我只說一點。如果在可口可樂剛發明的時候,別人找我們投資,我們應該會拒絕。我們會覺得,剛發明出來的可口可樂,是一種很奇怪的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說得對。\u003Cstrong\u003E對於我們沒有獲得大量實際證據的東西,我們無法預測它的未來如何。\u003C\u002Fstrong\u003E在評估一個消費產品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實際瞭解到這個產品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表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0 年左右,菲利普·費雪寫了一本書《怎樣選擇成長股》,這是最經典的投資書籍之一。\u003Cstrong\u003E費雪講了“四處打探”的投資方法。本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方法主要是看數字,費雪講的方法和格雷厄姆的方法不同。\u003C\u002Fstrong\u003E費雪的書非常經典。只要勤跑、勤打探,就能收集許多有用的信息。現在,\u003Cstrong\u003E人們管這個方法叫“渠道調研”。有的產品,是投資者自己可以獲得直觀感受的,有的產品不行。獲得的感受,有時候可能是錯的。不過,這種投資方法非常有用。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Ted 和 Todd 都經常使用這個方法。他們倆也經常派人去做這件事。查理投資了 Costco 超市,他也用了這種方法。查理越研究 Costco 公司,越能看出 Costco 新的好處。查理是對的。\u003Cstrong\u003ECostco 有一批非常忠實的顧客羣體。Costco 總能讓顧客滿意,並且總是給顧客更多。這樣的生意不成功纔怪。只要讓顧客滿意,就成功了一大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2、沃倫,您和查理始終都對商學院以及商學院的教學持批評態度。在《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級投資者》一文中,您介紹了一些優秀投資者的業績,他們的背景、工作、教育程度各異,從而得出的結論是:信奉和堅持投資的哲學纔是關鍵。今天,要在投資中取得成功,仍然只需重讀《聰明的投資者》第 8 章嗎?CFA、CFP 等課程和證書宣稱高標準、嚴要求,卻充斥着學究氣,您怎麼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讀過三所商學院。在每所商學院中,總能遇到一兩位好老師。其中的一所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我是專門爲了向格雷厄姆這位老師學習,纔去那上學的。但是,在每一所商學院,總能遇到一兩位大家公認的好老師。所以說,\u003Cstrong\u003E我們絕對不是反對讀商學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只是認爲,三四十年前,學術界中大行其道的有效市場理論與投資的實際偏差太遠。假如我從排名前三的商學院中的優秀畢業生中招人,我一定選頭腦聰明,而且天生將《聰明的投資者》第 8 章融入了血液的人。我一定選具備第 8 章品格的人。\u003Cstrong\u003E我們從事的生意並不複雜,但我們從事的是一個需要講紀律的生意。用不着超高的智商,但是有一些最最基本的問題是特別特別重要的。另外,掌握會計是必須的,最好還能具備和消費者溝通交流的能力,並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確實用不着高深的學術知識。\u003C\u002Fstrong\u003E其實,我本人,我根本不想念大學的。我不知道,如果我讀完高中以後沒去唸大學,我是否能做得更好。至於讀書,我真是讀了,而且讀了很多。\u003Cstrong\u003E我覺得,如果能遇到幾位良師,他們真的讓你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看法,那就非常幸運了。這樣的良師,在象牙塔裏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很幸運,我遇到了偉大的老師,其中包括查理。查理是我的好老師。無論在哪兒,只要能遇到讓你增長智慧、提升人品的老師,都是人生的幸事。在大學裏,在生活中,能遇到好老師的話,一定要珍惜。查理,請補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當你遇到本·格雷厄姆的時候,格雷厄姆是個與衆不同的人,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自然激起了你的求知慾。後來,你在爲格雷厄姆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只要坐在那兒,就能賺大錢,你當然毫不猶豫地皈依格雷厄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現在的我還是像當年那麼飢渴(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但是,\u003Cstrong\u003E世界變了。在格雷厄姆去世之前,他意識到了,他那種一板一眼搜尋低估公司的方法並不是在任何時代、任何情況都完全適用。我們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逐漸發生了轉變,從以便宜的價格買爛公司逐漸轉變爲以便宜的價格買好公司。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u003C\u002Fstrong\u003E。本·格雷厄姆,很多他親手投資過的公司在他有生之年就完蛋了,大多數他投資過的公司,後來都死了,但本·格雷厄姆還活着。找到價格只有淨流動資產三分之一的公司,清楚地知道以 1 塊錢的價格買入,隨手把公司一清算,就能拿到 3 塊錢。想在今天的市場中找到這樣的股票,實在太難。\u003Cstrong\u003E就算找到了,盤子也太小,對伯克希爾一點兒用沒有。所以,我們迫不得已,只能換個打法。所有在座的年輕人,你們可以從我們的經歷中得到一些啓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人的一生很長,不停地學習是必須的。以前學到的知識總是不夠用,如果不能持續學習,更新舊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那麼,按照我常用的一個比喻來說,你就像一個只有一條腿的人,卻去參加踢屁股比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現場向各位徵集一下,誰能換一個比喻,請告訴我(全場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順便說一下,\u003Cstrong\u003E關於格雷厄姆,非常重要的一點,按格雷厄姆的方法,沒辦法做大,容納不了超大的資金\u003C\u002Fstrong\u003E。當年,我在格雷厄姆紐曼基金工作的時候,格雷厄姆可以說是所有證券分析師的祖師,他比同時代的所有分析師都聰明。然而,格雷厄姆紐曼基金的總規模只有 1200 萬美元,即使按通脹換算成現在的金額,也還是小資金,確實沒辦法做大。\u003Cstrong\u003E其實,格雷厄姆也根本不在乎,他不是那種一門心思總想着多賺錢的人。格雷厄姆沒有動力,他沒想着怎麼才能不停地積累、不斷地把規模做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 8 章的寶貴不可言喻,它告訴我們,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第 20 章的寶貴不可言喻,它告訴我們安全邊際的重要性。\u003C\u002Fstrong\u003E這些都不是什麼高深複雜的東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我後來想明白了,講公司金融的那些老師爲什麼教許多錯誤的東西。我眼睛得病的時候,我諮詢了一位特別有名的眼科醫生。我發現他一直在用一種過時的方法做白內障手術。雖然更好的方法已經問世了,他仍然在用手術刀。我問他,你在這麼有名的醫學院任教,爲什麼還在教已經過時了的手術方法?他回答我說,“查理,我教這種手術方法特別有成就感。”(全場笑)\u003Cstrong\u003E學校裏教公司金融的老師也一樣。老師懂那些公式,教起來感覺很爽。把公式給學生一講,把題一出,學生用公式一算就算出來了。老師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可惜,那些東西什麼用都沒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無論什麼時候,只要\u003Cstrong\u003E聽到別人給你講什麼萬能公式,你就要小心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3、隨着機器智能的快速發展,你們認爲,機器智能帶來的競爭將對人們的資本配置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請問查理,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資本配置的第一原則是什麼?謝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關於機器智能,我身上具備的智商不是機器提供的。我也不打算研究機器智能。如果你問我,我能否用自己的智商在圍棋上打敗機器,我做不到。我年紀大了,學不了計算機科學了。總的來說,機器智能進步很大。畢竟,現在機器智能做到了戰勝最優秀的人類圍棋選手。但是,在我看來,\u003Cstrong\u003E在機器智能領域,成就雖然有,但更多的是炒作。我不認爲機器智能將給世界帶來多大改變,能帶來一些改變,但不是巨大的改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資本配置的問題。這是個非常寬泛的問題。總的來說,\u003Cstrong\u003E我們總是從值得買入的機會中挑選最佳機會。\u003C\u002Fstrong\u003E然而,學術界的人總是不接受這個觀點,他們如果接受的話,每個學期開始上課之後,登上講臺,講這麼一句話,就完事兒了,剩下一學期都無事可做了。所以,\u003Cstrong\u003E學術界的人總是搞那些複雜的公式,我稱之爲物理學嫉妒。那些人希望投資如同物理學一樣精確。可惜,在物理學之外的世界,並不存在物理學中那樣純粹的精確。精確的錯誤只能帶來麻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建議你\u003Cstrong\u003E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規律,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所有人都一樣的,只能這樣。我覺得,大多數人不可能通過機器智能獲得比其他人更大的優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不可能。當機器智能在圍棋、國際象棋中獲勝的時候,我覺得很了不起。至於資本配置或者投資,我認爲,機器智能給不了什麼幫助。或許是我完全沒看清這個趨勢,或許是我完全沒看到這個潛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你看清了,那些東西是能騙很多錢的胡謅八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4、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備最大的增長潛力……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太少,請問兩位,是什麼阻止了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謝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芒格:你說的一點沒錯。美國投資者確實忽視了投資中國的機會。爲什麼呢?因爲中國距離美國太遙遠,\u003Cstrong\u003E因爲中國和美國不一樣,因爲美國人看不懂中國,覺得中國很複雜、看不懂中國的新聞。一句話,投資中國對美國人來說確實太難了。\u003C\u002Fstrong\u003E試想,一個美國人,坐在奧馬哈,能在中國股市取得更勝一籌的表現?我覺得,你說得對,美國人應該關注中國的投資機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菲特:我們其實在中國做過投資,做的還不錯。問題是,\u003Cstrong\u003E伯克希爾要投資的量級是幾十億美元,達不到這麼大規模的機會,對推動伯克希爾的業績沒意義。在我們不熟悉的市場,很難去做這麼大規模的投資\u003C\u002Fstrong\u003E。做大規模的投資,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很難。想在美國之外建立起規模達到 60 億、80 億、100 億美元的投資,特別難。例如,在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只要我們的持股比例觸及 3%,甚還不到 3% 的時候,就必須做出披露。\u003Cstrong\u003E特別是有很多人跟着我們買,有大量媒體進行報道,實在很難。有些問題是因爲規模大了之後產生的。假如我們管理一隻小規模的基金,就容易多了\u003C\u002Fstrong\u003E。投資中石油的時候,我們做到了,建立了比較大的倉位。中石油,政府持股 90% 以上。我們買到了其餘流通股份的 14%,但也只佔整個公司股份的 1.4%。\u003Cstrong\u003E查理總是敦促我更多關注中國的投資機會。我們確實往這方面努力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9405597895937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