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UjrcA1PghXR\"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42\" alt=\"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任新村:水鄉古村奏響富民樂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農旅融合共同富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新村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以前,村民大多以種植糧食作物爲生,水稻、大小麥、油菜是這裏的主要農作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委會主任劉雷說,目前,任新村有葡萄園100畝、草莓採摘基地50畝、獼猴桃50畝,還有油桃、柿子等水果種植基地,每年吸引遊客上萬人次。

"\u003Cp\u003E河水悠悠,稻浪滾滾。雲龍鎮任新村,是寧橫平原上的水鄉古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既保留了鄉愁,又建起了新居,並營造出一片詩意田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新村由任家橫和多谷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有629戶、\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46\u003C\u002Fi\u003E8人,地域面積1.5平方公里,觀光農業是一大特色。此外,村裏近年來積極發展印刷、製冷設備、五金加工等產業,村級經濟不斷壯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dgaZeGyYnzz2\" img_width=\"94\" img_height=\"61\" alt=\"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任新村:水鄉古村奏響富民樂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8月1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布來到任新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找尋任新村70年來的變遷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Ujr09lPj2tB\"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任新村:水鄉古村奏響富民樂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老村落煥發新活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條河流猶如玉帶橫穿村莊,近10座橋將兩岸村落聯結在一起。其中有一座“任聯橋”,橋身纏滿了紫藤。“\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四五\u003C\u002Fi\u003E月份時,紫藤花盛開,這裏別提有多漂亮。”村黨支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任堅盛介紹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沿着河岸一直往前走,遠遠就看到了“黃昏晨橋”,光聽名字就覺得文藝範十足。任堅盛說,這座橋由實業家、慈善家陳磬裁助建,如今這座橋成了村裏展示孝道等傳統美德的“宣傳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多谷點,小布見到了回龍抱鼓石、多谷橋、回龍亭、龍潭等景點,村民任素琴指着龍潭旁邊的一面牆說:“這裏記載着一個代代相傳的傳說,是一個關於珍惜幸福生活的故事,現在看來也很有教育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福生活需要辛勤付出來實現。回顧歷史,任新村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早在1966年,村裏就成立了衛生合作醫療站,村民們有小病小痛可以在家門口求診;\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9\u003C\u002Fi\u003E2年,村出資建造公共廁所,徹底讓露天糞缸成爲歷史;2012年,村裏集資2000萬元建造了80戶大齡青年安置房;今年10月,120套原拆原建的徵遷安置房又將交付。此外,通過環境整治、“\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一點通”等推行,任新村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UjrL24fSbkq\"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任新村:水鄉古村奏響富民樂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巧搭平臺發展經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龍鎮是鄞州區的工業強鎮,任新村的工業在全鎮也佔有一席之地。走到村委會北面,一大片標準廠房立馬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說起任新村工業發展的幾次轉變,任堅盛如數家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新村的工業起步比較早,上世紀50年代,村裏就有了第一家工廠。在那家箬殼絲廠,勞動者將箬殼在河裏浸泡後拉成絲,曬乾用顏料染成棕色,再曬乾打包銷往上海沙發廠。那個時候,凡是社員不論男女老少都來拉箬殼絲,大家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部分人甚至有錢買得起毛衣和卡其中山裝。“你想想,在那個年代,那是不得了的事。”任堅盛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60年代中期,五金膠木廠、翻砂廠、服裝廠、襪廠如雨後春筍般在任新村冒出來。\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198\u003C\u002Fi\u003E5年,村辦精密鑄造廠使得村裏的工業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工業總產值和利潤連續幾年大幅增長,這家精密鑄造廠還被列入鄉鎮級骨幹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21世紀,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根本轉變,任新村一度進入發展陣痛期。當時,村辦企業效益連年下滑。2004年,村辦企業被拍賣。任新村的工業發展出路在何方?村民們翹首以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5年,在雲龍鎮統一規劃下,任新村整理出一塊工業用地,向銀行貸款50萬元,建造了28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並以每年15萬元的租金吸引了一家汽車冷卻系統配件生產企業落戶。現在這家企業仍然是我們任新村的重點企業之一。”任堅盛說,後來村裏又陸續建起了兩處標準廠房,吸引了15家企業入駐,如今每年僅廠房出租收入就有近百萬元。這筆錢除了用於給老年人發放福利,多數被用於環境整治等公共事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來企業的落戶,也讓村民有了新的就業機會。在天成有色金屬鑄造廠上班的毛春明早年一直在雲南\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打工\u003C\u002Fi\u003E,後來看着家鄉的企業不斷發展,便回了老家。他說:“現在在家門口的企業上班,收入不錯,還能照顧到家裏,一舉兩得。”與毛春明一樣,目前任新村已有三分之一村民在家門口當起了工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0UjrcA1PghXR\"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42\" alt=\"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任新村:水鄉古村奏響富民樂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農旅融合共同富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新村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以前,村民大多以種植糧食作物爲生,水稻、大小麥、油菜是這裏的主要農作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村裏,我們遇到一對老夫妻,丈夫騎着一輛三輪車,妻子盤腿坐在車裏,車上放着剛從自家田裏收穫的茄子、帶豆和脆瓜,有說有笑。“現在種一季水稻,都是自己喫。我和老伴每天到田裏轉悠一圈當消遣。”老漢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眼下,村裏的土地向種田能手、農業大戶集中。任祖芳是村裏出了名的農業大戶,在距村委會不遠處的水果種植基地,小布見到了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80年代,當許多農民紛紛洗腳上岸,走進企業當工人時,任祖芳卻離開工廠,與妻子黃水芬一起重新做起了農民。任祖芳引進大量的品種進行試驗、對比,觀察結果後擇優種植。夫婦倆還走進學校,學習種植技術,獲得了農民技術員資格證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開始,我們也沒膽量,都是小規模嘗試。”任祖芳說,用心照顧加上科學種植,他家種出來的油桃無論外表還是品質都不錯,一上市就被水果超市和水果批發市場搶購一空。看到市場有前景,他開始擴大種植面積,在2008年承包了200畝土地種植油桃。之後,他不斷探索創新生產模式,引進優質獼猴桃品種,並採用套養的新方法,在果園內養殖優質品種雞,實現種植業和養殖業雙豐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祖芳的致富路,是任新村依靠農業發展走出新路子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任新村朝着“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立足實際,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打造鄉村旅遊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任新村接連完成截污納管、河道疏浚等工程,不斷改善水環境。2017年,村裏累計投入資金700餘萬元,實施 “三居”工程,推進牌樓翻新、停車場建設、主要道路及建築立面改造、公園提升等7類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村莊品質和基礎設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子變靚,讓任新村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道路上有了更硬的底氣。最近幾年,像任祖芳這樣的水果種植基地,均推出了採摘遊、觀光遊、親子游等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委會主任劉雷說,目前,任新村有葡萄園100畝、草莓採摘基地50畝、獼猴桃50畝,還有油桃、柿子等水果種植基地,每年吸引遊客上萬人次。鄉村旅遊的發展,直接帶動村民收入的增加。2018年,任新村實現村級集體收入108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去,如何把農業打造得更有特色,真正留住遊客,是村裏的重點探索方向。目前,村裏已邀請農業專家進行規劃設計,努力打造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業園區,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持續提高農民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 | 鄞響客戶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 超瑜\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6024987232179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