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洪武時起,明朝致力於加強海防,永樂十七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此後,海防較爲平靜。到了嘉靖年間,有這樣一批日本人,他們曾被中國東南居民稱爲的“倭子”,但是,在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的眼中,他們卻是“富於冒險精神的武士和名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63f5a50ff534316b979a4b166a8f627\" img_width=\"850\" img_height=\"621\" alt=\"倭寇中,日本人只佔三分之一,老大竟然都是中國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些日本人爲何會去海外冒險?不外乎兩個原因:求生和求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的日本國內局勢非常動盪,全國有68個國,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戰國時代”。各國爲了各自的利益,不停的鬥來鬥去,一直持續了100多年。就連老百姓也參加了宗教組織“一揆”的造反。當時,農民不能種地了,漁夫也不能打魚了,商人的生意也不能做了。與其等死,還不如去做海盜。所以,日本的九州就成了“倭子”的大本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的明朝,已經斷絕了官方的朝貢貿易,所以,很多中國物品在海外是價格翻番的,一艘裝滿生絲的走私船開到日本,就等於運來萬兩黃金。日本沿海的大名、武士和富商們,當然心癢癢了,要不自己直接參與,要不就是間接的捐助,紛紛加入到了“海賊”行當。物產豐富的中國,也就自然成了日本倭寇眼中的香饃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稍微懂一點歷史的人都清楚,明朝嘉靖年間的倭寇大多是假的,日本人很少。不過,正是這些佔了“三分之一”的真倭寇,才讓東南沿海的老百姓們心驚膽戰。他們有自己的路數,往往趁其不備時,張弓射箭,行動相當彪悍。倭寇的雙刀利劍讓官吏們很是畏懼,所以,一旦取得了真倭寇的首級,往往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功勞,官兵會向朝廷遞送報捷奏章。\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1bfaae390cc4392b65c45871cea08a8\" img_width=\"850\" img_height=\"678\" alt=\"倭寇中,日本人只佔三分之一,老大竟然都是中國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不過,真假倭寇有時真的很難辨別,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就形象地描畫出了假倭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倭寇的人員來源其實相當複雜,大的倭寇集團按照出身,可以分爲三種:海盜、走私商或者日本豪族。而其他的就無法考據了。集團內部雖然沒有嚴格的上下級關係,但是,基本是由幕後、首領、主力和附從這四部分構成。有意思的是,倭寇的大首領居然多數是中國的不法走私商,如:王直、徐海和葉麻等。而一線作戰的倭寇主力,卻是日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日本人作戰兇猛,所以,打先鋒和斷後這些冒險活都成了日本人的差事。可以說,所謂的“倭寇”,其實,應該是一個“中日混編部隊”纔對。雖然,日本的真倭寇人數不多,但是,他們極具戰鬥力,史料上關於真倭寇的記載,都是用“桀驁和彪悍”來形容,“每戰,輒赤體提三尺刀”,“斬其首,猶能匍匐數百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嘉靖年間的官員,就曾在奏章中寫道“倭未嘗一日忘情於我”。這可不是指中日之間美好的友誼,而是調侃日本一直惦記着中國的豐富物資。而當時的日本,所用的很多必需品,都是產自於中國,如:屋內的布席,婦女所用的胭脂香粉以及絲綿等。大家都知道,貨物就是倭寇的命,當時,倭寇最喜歡的貨物就是絲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302694f1a3341669e40266f5308a331\" img_width=\"850\" img_height=\"704\" alt=\"倭寇中,日本人只佔三分之一,老大竟然都是中國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絲綿的出產地是浙江的杭嘉湖一帶,素有“絲綢之府”的美稱。而正因爲如此,此地就被倭寇盯上了,成了嘉靖年間倭寇襲擊的重災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嘉靖三十四年,一夥倭寇攻進了嘉興崇德縣。他們發現,一些個大戶人家居然有絲綿倉庫,狂喜不已。由於,當時的棉花種植還沒有普及,普通的老百姓身上穿的只是麻纖維,而且,當時還流傳着一種“說法”,不少中國人認爲:日本氣候悶熱潮溼,只適合穿絲綢衣服,否則,他們的身上永遠有汗。以至於,當時的絲綿在日本是最時髦的物品,僅有貴族使用,並且,日本絲綢產量還不高,所以,價格相當高,利潤可高達十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倭寇不僅僅搶劫絲綿,只要是中國物品都不放過,除了衣料類,日用器物類,如:針、鐵鍋、瓷器及女人的脂粉都是他們惦記的。當然,還有藥材和書籍,很多佛經及醫書包括四書五經也被他們帶到了日本。財物只是倭寇搶劫的一部分,他們還盯上了人那些被搶來的“富人”,他們大多都是做了人質,在限定的時間內倭寇要拿到“贖金”。甚至,爲了勒索更多錢財,這些倭寇甚至毫無道德底線去刨祖墳,將屍骨都當成了“搖錢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那些被搶來的窮人,下場只會更悽慘。他們往往被運到了日本國內,男子不是做了奴隸,就是被剃了頭做前驅了。而對於女子,其命運基本就是“悲慘”二字了。明代使者鄭舜功兩次赴日,就親眼目睹那些在鹿兒島爲奴的福建男女,他們喫不飽穿不暖,髡髮跣足,生不如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748d7a1c6274851a1aab13250f0276a\" img_width=\"850\" img_height=\"535\" alt=\"倭寇中,日本人只佔三分之一,老大竟然都是中國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直到嘉靖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臺州九戰九捷,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戚、俞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史書所見的最後倭寇,在天啓四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由於豐臣秀吉發佈八幡船禁止令(海盜行爲禁止)的影響,倭寇的活動開始減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考資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代中國對日怒稱“倭寇”的歷史考察》、《明朝“倭寇”之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56556929892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