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上午,在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的輝縣市胡橋鄉,輝縣市百泉河文化展覽館正式開館了。這是胡橋鄉的一件喜事,也是胡橋鄉的一件大事,同時也爲輝縣市的大運河保護事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來自輝縣市各界的嘉賓今天匯聚在這裏,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及嘉賓有:輝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靳開偉同志,輝縣市委宣傳部文明辦主任路會民同志,輝縣市水利局局長宋東亮同志,輝縣市水利局副局長李順安同志,輝縣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賀向東同志,中國書協會員範玉星先生,還有胡橋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鄉機關幹部,胡橋鄉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裴閘村、請下佛村村兩委幹部,市委宣傳部、輝縣市電視臺、輝縣市攝影家協會、輝縣播播等新聞媒體。

隨後由輝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靳開偉同志,胡橋鄉黨委書記宋丹同志,輝縣市水利局局長宋東亮同志,文明辦主任路會民同志共同爲輝縣市百泉河文化展覽館揭幕。

開館儀式結束後,參觀輝縣市百泉河文化展覽館。

輝縣市遠古時期爲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屬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內之地。《竹書紀年》厲王十三年“共伯和攝行天子事”,二十六年“共伯和歸其國,遂大雨。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廢之不怒,逍遙得志於共山之首。”

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詩經·邶風·泉水》“毖彼泉水,亦流於淇。”《詩經·衛風·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詩中泉水、泉源即指百泉,百泉是自古天下之名泉。

隋朝大運河於2014年6月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百泉河是隋朝大運河永濟渠的主要水源。百泉河、百泉湖是世界文化遺產隋朝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百泉河是輝縣市人民的母親河,生生不息澆灌着沿岸的土地,哺育着沿岸的人民,其灌溉、航運的作用,自商、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均有記載,明嘉靖年間,百泉河上修建了五座水閘,號之曰“仁、義、禮、智、信五閘”。胡橋古時,河道縱橫、港汊密佈、小橋流水、稻穀飄香,河裏魚蝦成羣,兩岸垂柳依依,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然而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大,百泉河於1980年斷流,隨之百泉河成爲輝縣市城區的排污河。2012年建設的輝縣市污水處理廠,部分解決了城區的污水處理問題。

爲實現胡橋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再展百泉河歷史文化風貌,重現胡橋鄉魚米之鄉、北方江南的水鄉美景,胡橋鄉黨委政府本着“展現文化、提升經濟”的原則,多方努力,統籌建設輝縣市百泉河歷史文化體驗區,體驗區主要包含百泉河文化展覽館、運河公園、運河水鄉、雲門水街等內容,全方位打造融合歷史文化、泉水灌溉、風清稻香、魚躍鳥鳴的現代化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綜合遊覽區,爲建設美麗和諧幸福輝縣爭光添彩。

從滎陽市區出發,沿着萬山路、省道、環翠峪旅遊大道組成的路線,大家不僅可以欣賞到油菜花鋪就的金燦燦地毯,還可以走入浸染的起伏山陵,體驗農民的幸福生活。

----END----

關注共享點,分享人生觀點,共享太行山俊美風景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