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王光劍介紹,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中,保險公司可以發揮多重優勢,包括:發揮風險管理、專業技術、機構網絡、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的品質和效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光劍表示,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整體原則下,商業保險機構作爲連接政府主管部門、社會服務力量和制度保障人羣的重要紐帶,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未來的建設中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u003Cp\u003E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廣有望進入快車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中國太保(37.560, -0.87, -2.26%)壽險已承辦11省(市)長期護理保險項目32個,覆蓋人數1700萬人,享受待遇羣衆近27萬人次,市場參與率超50%。”8月1日,中國太保旗下太保壽險黨委副書記王光劍在銀保監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光劍表示,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整體原則下,商業保險機構作爲連接政府主管部門、社會服務力量和制度保障人羣的重要紐帶,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未來的建設中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推廣迫在眉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步將加快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現在全國有15個城市搞試點,希望儘快推開試點,全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公開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約2.49億,佔總人口的17.9%;65週歲及以上人口爲1.67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爲11.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目前,我國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是1.5億,佔老年人總數的65%。其中,需要護理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年人近4千萬,完全失能老人近1千萬左右。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成爲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瞭解到,長期護理險主要是爲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目前,全球現有長護險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形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險企積極探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項全新的社會保障安排,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爲我國社會保障“第六險”。試點起步三年間,商業保險公司從各個維度展開了探索。試點探索主要集中在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流程、標準、系統、運營、服務等多個方面,並形成一整套運行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王光劍介紹,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中,保險公司可以發揮多重優勢,包括:發揮風險管理、專業技術、機構網絡、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的品質和效率;發揮市場化手段優勢,整合失能評估、護理服務、信息系統等全方位產業鏈資源,爲制度運行提供專業、一體化的服務支持;發揮資金優勢,提供優質的醫養服務供給,滿足多樣化護理需求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長期護理保險有別於其他保險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交付的不是保險理賠資金,而是服務。服務的專業化是目前的一大短板。”太保壽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副總經理宋全華坦言,保險公司可以聯合相關養老醫護專業機構,從三方面進行支持:一是充實試點地區的護理服務人才的儲備;二是進行常態化的培訓;三是通過服務品質管理等抓手,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技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還注意到,近日瑞華健康保險聯合風險管家發佈了國內第一款商業長期護理保險“頤享無憂”,填補了國內商業長護險市場的空白,用戶可自主選擇居家護理、社區護理站、高端護理院三種護理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222956833018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