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cIQSK2Md\"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進行高空掛纜作業 雎心陽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危險常與工作相伴,每次帶隊巡線,最危險的河流、最難爬的陡坡、最複雜的路線翁春芳總是自己走在第一個,每到高海拔地區,他寧可讓年輕的戰士休息,也要自己帶領骨幹登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qF6tgL7A\"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然而這些只是翁春芳和戰士們遇到的危險的一部份,巡線過程中,各種問題都有可能出現。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FjFnaAi2HEpG\" img_width=\"480\" img_height=\"360\"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視頻製作 趙家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0Bpq7iIE\"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帶領官兵徒步巡護線路,確保通信順暢 雎心陽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邊是驚濤拍岸的江水,怒號之聲聲聲入耳;一邊是60度的懸壁斜坡,觸手可及之處皆是風化的碎石;山風陣陣,總感覺被一種力量撕扯着;腳下的小徑,得靠腳尖慢慢試着來,每挪一步,石塊都會“嘩嘩啦啦”往下掉。稍不注意,下面就是萬丈懸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突然抬起頭,看看遠處,覺得人就像懸崖上搖搖欲墜的小樹,頓感觸目驚心,腦門的血向上衝,心臟也感覺被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兒”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記者跟隨駐守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戰略支援部隊某旅五連連長翁春芳和戰士們巡線時的一點真實的感受,記者都爲他們捏了“一把汗”。然而這樣真實的生活,對於翁春芳和全連的戰士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MDyVGVc\"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帶領官兵徒步巡護線路,確保通信順暢 雎心陽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迪慶位於滇、藏、川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3400米左右,自然環境惡劣。翁春芳和連隊官兵所維護的光纜分佈在海拔1800米到4200米的高山峽谷之間。在這裏有波濤洶湧的瀾滄江、寬廣壯美的金沙江、奔湧不息的衝江河,還有高低起伏、坡陡壁峭的白馬雪山……大部分地區長年人跡罕至,但是這些卻又都是翁春芳和戰士們所維護光纜的穿越之地,所以這條通信線路也被稱爲“信息天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風、寒冷、高海拔缺氧是香格里拉的常態。巡線時,有時一腳踏空,雪已及胸;有時一個不注意,人已滑下陡坡全身是傷;有時,還未走出深林,腿上爬滿的螞蟥就會讓毛骨悚然……”翁春芳如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cIQSK2Md\"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進行高空掛纜作業 雎心陽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危險常與工作相伴,每次帶隊巡線,最危險的河流、最難爬的陡坡、最複雜的路線翁春芳總是自己走在第一個,每到高海拔地區,他寧可讓年輕的戰士休息,也要自己帶領骨幹登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陡坡路段,翁春芳總是一腳,又一腳,幾腳跺下去,鋪滿碎屑風化石的陡坡上,出現一個個腳窩;冬天,翁春芳手持探路棍,不斷戳向滑膩的碎石和尚未融化的冰雪,找到實在的地面後,先行一步,後面的戰士再跟上。戰士們就這樣跟着翁春芳蹚出來的這條“天路”一直往前走。\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7qF6tgL7A\"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然而這些只是翁春芳和戰士們遇到的危險的一部份,巡線過程中,各種問題都有可能出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核桃大小的石頭,從山上飛下來砸在車身上就碗大的坑。”翁春芳告訴記者,一次,他帶隊巡查線路。車輛行進的過程中,突然“砰”的一聲,車頂的燈砸壞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飛石沒有傷人,只是留下了個坑。從此以後,翁春芳只要參加巡線,就一定會坐在副駕駛上,觀察這些突如其來的危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s856dXotT8\"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指揮官兵進行高空掛纜作業 雎心陽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路的地方,危險,沒路的地方,更危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橫跨江面的線路檢修是少有的‘難關’,沒有十多年的維護經驗的老兵(這些老兵被稱爲高原‘蜘蛛人’),是不能上去的。”站在一段橫跨瀾滄江的國防線路旁邊,翁春芳告訴記者,上去了,就只有前進,沒有後退。這既是對體力的考驗,也是對意志力的考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極目遠眺,波濤洶湧的瀾滄江,在橫斷山脈的裹挾中切開一道口子,自北向南奔湧而去。江面上,一條繩索橫跨兩岸,下面渾濁的江水滾滾流去,再加上繩索不停擺動,尤其是起風的時候,繩索受重力的影響,擺動得越加劇烈,因此每次戰士掛着保險繩到索上作業的危險程度,隨便想想都心驚肉跳,陣陣寒意禁不住從記者背後襲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給戰士們“打氣”,每次戰士上繩索作業。翁春芳都會在戰士身上繫着一根保險繩,繩子一端連着戰士,而繩子的另一端,則牢牢地拴在他的腰上。翁春芳告訴記者,戰士們是用生命在戰鬥,而他要給戰友一個絕不鬆手的誓言,讓他們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翁春芳和戰士們來說,每一次徒手攀爬懸崖峭壁都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每一次飛梭橫渡湍急江水都是浴火重生之旅,而每一次緊急任務,都是一場特殊的較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tcOIqXL8E3\"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巡線途中,翁春芳坐在副駕駛時刻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 雎心陽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7月,因爲連下了幾天大雨,瀾滄江江水暴漲,沖毀多處道路,泥石流將多根電杆衝倒,線路中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江水已經沒過路面,車開進去根本分不清哪裏是路面,哪裏是江面。”但是憑藉“老馬識途”的經驗和膽大心細,翁春芳帶領官兵火速趕到現場搶通,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山洪,翁春芳和戰士們連續奮戰了3天,搶修斷點10餘處,恢復了通信。翁春芳說,後來想想,自己都後怕,但在當時,恢復線路暢通是命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得走一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gtciCkgteCZ\"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翁春芳(一):“信息天路”上的“頭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翁春芳帶領官兵徒步巡護線路,確保通信順暢 雎心陽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時間過了一年又一年,山爬過了一座又一座。在香格里拉的巡線路上,翁春芳和戰友們留下了一串串腳印,他們用腳步去丈量人生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峯,巡線里程10多萬公里,保證了數百公里的“信息天路”暢通無阻。期間,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連隊連續5年被評爲先進,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生命線捍衛通信線。”翁春芳說,他和戰士們實踐了來到連隊時的誓言,所有的付出,值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南網記者 包濤\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5561131258727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