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ZKWX9xSIeCK\"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78\"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左起:丁善德、何佔豪、陳鋼、孟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蔣文煥:培養了一批革命少年,迎接上海解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加這次活動的革命後代中,有蔣中亮、陳慶和筆者三位的父輩曾經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同在共青團上海市委工作,即蔣中亮的父親蔣文煥、陳慶的母親蔡怡曾、林青的父親林銘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梅達君:以“\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老闆\u003C\u002Fi\u003E”的身份周旋於上層社會,開展統戰工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迎新聯歡會活動中,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新八地後代聯誼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地下黨後代梅均代致辭。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8IV0OCTJ3hb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78\"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ZKWEDHqTVD0\" img_width=\"848\" img_height=\"1106\"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fUIyqG7AxjKp\" img_width=\"356\" img_height=\"328\"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記得前年剛跨入新年不久,在上海文新報業大廈43樓舉行了“爲了一個共同的夢想”的迎新聯歡會,由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紀念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研究中心合辦。應邀參加的有約一百位“新八地”(新四軍、八路軍、地下黨)後代,有多位在聯歡會上表演了文藝節目,如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的女兒曹莉莉的女聲獨唱《旗幟》、開國\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少將\u003C\u002Fi\u003E羅維道的女兒羅霞的獨舞《映山紅》、原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孟波的女兒孟惠惠的獨舞《梁祝》。女聲小組唱《繡紅旗》《紅梅贊》的演唱者有七位,她們是:曹莉莉、劉振紅(其父親劉釗是30至40年代中共特科領導的情報工作人員)、陳慶(其母親蔡怡曾是上海地下學運幹部、原共青團上海市委首任少年部部長)、丁言昭(其父親丁景唐曾在中共地下文委領導下從事文學刊物編輯工作、原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演唱者中的李進勤、程雯、陳玲也都是上海地下黨的後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原文 :\u003C\u002Fstrong\u003E《“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者 |\u003C\u002Fstrong\u003E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片 |\u003C\u002Fstrong\u003E網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孟波:點將與點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聯歡會上,孟惠惠翩翩起舞,伴奏的旋律宛轉悠揚,是已成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孟惠惠對於《梁祝》情有獨鍾,還因爲曾任新四軍抗敵劇團團長的父親孟波的緣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8年,正值“大躍進”年代,上海音樂學院爲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獻禮,決定創作和演出一個重點獻禮作品,擬出三個創作題材:大鍊鋼鐵、女民兵、梁祝。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黨委\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兼副院長的孟波在這個名單上選定了排名最後的《梁祝》。他不僅點將,點了何佔豪、陳鋼兩人一起創作;而且點睛,即對這兩位年輕的作曲者指出,《梁祝》的結尾應該由回憶改爲“化蝶”,以此表現浪漫的反抗和愛情的昇華。一曲《梁祝》流傳至今。孟惠惠的母親嚴金萱也是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她長期從事藝術教育並有很大成績,曾爲大型歌劇、舞劇、電影作曲配樂,其中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插曲《大紅棗兒甜又香》,流傳於國內外,久唱不衰。\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ZKWX9xSIeCK\"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78\"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左起:丁善德、何佔豪、陳鋼、孟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蔣文煥:培養了一批革命少年,迎接上海解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加這次活動的革命後代中,有蔣中亮、陳慶和筆者三位的父輩曾經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同在共青團上海市委工作,即蔣中亮的父親蔣文煥、陳慶的母親蔡怡曾、林青的父親林銘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日寇和汪僞血腥統治最艱苦、最黑暗的1942年,時任上海中學中共地下支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的蔣文煥聯絡兄弟學校的教師和進步青年組建曉鍾劇團,團址在新閘路750弄6號的私立維德小學的校舍。在那裏,曉鍾劇團先後排練了《十字街頭》《三人行》《九○九少先隊》《地下少先隊》、《教師滄桑錄》等劇目,在蘭心大戲院、卡爾登大戲院、金城大戲院等處爲孤島的廣大市民和學生演出,鼓舞人們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對我地下党進行大搜捕,組織安排蔣文煥承擔了其他工作,主要骨幹張雷湖去了延安,曉鍾劇團就此宣告解散。此後,由地下黨的社會青年區委報請學委同意後創辦了《新少年報》,成立了少年工作支部,由區委委員蔣文煥直接分管領導。蔣文煥認爲,一個人做教師最多隻能教幾十個學生,如能辦一份報紙,發行數千份影響就大了。區委抽調了近十位年輕同志白手起家,他們大都在小學教書或大學讀書,在教書讀書之餘,邊幹邊學,終於在1946年2月16日出版了《新少年報》創刊號。1948年12月2日,因《新少年報》被反動當局查禁,《新少年報》出的第l00期成爲休刊號。《新少年報》在國統區上海堅持了三年之久,並以此報的讀者爲基礎,形成了上海的地下少年先鋒隊。培養了一批革命少年,迎接了上海的解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4年4月至19\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64\u003C\u002Fi\u003E年,蔣文煥擔任上海團市委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後調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在文革初期,執行市委佈置的工作任務,蔣文煥在處理震驚一時的“《解放日報》事件”時,遭受造反派的殘酷迫害,不幸逝世。1996年,《蔣文煥文集》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當年深受少年兒童歡迎的《愛皮西遊記》、兒童劇《190中隊》(蔣文煥、姚時曉合著)等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蔡怡曾:投身教育戰線撥亂反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5年2月,蔡怡曾在聖約翰大學加入\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i\u003E,1945年底根據黨組織決定,參與協助著\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名教\u003C\u002Fi\u003E育家陳鶴琴創辦幼師(後改爲女師)的工作。蔡怡曾在籌建省吾中學、奠定女師學生工作、開闢上海的少年兒童工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當時,蔡怡曾的公開身份是女師的訓育主任,並參加國民黨教育局的“訓導研究會”,隨時掌握反動當局動態,做好進步學生和黨員的掩護工作。1948年的一天,蔡怡曾遭叛徒出賣被中統特務逮捕入獄,在一百多天的關押期間,敵人通宵達旦地用上老虎凳、吊打、火燒等酷刑對她逼供,但蔡怡曾拒不承認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始終嚴守黨的機密,未曾吐露組織的“一字半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放後,蔡怡曾出任上海團市委(最初稱爲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少年部部長。後來調至上海市教育局工作。在文革動亂結束後,蔡怡曾以重病之軀(她在解放前被捕受刑時腰部和腿部都受到傷害)投身教育戰線撥亂反正,在恢復和發展全市師範教育,積極研究和宣傳陳鶴琴教育思想、編輯整理《陳鶴琴全集》的出版等方面,也都作出貢獻。蔡怡曾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1\"\u003E199\u003C\u002Fi\u003E0年3月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做有益於他人、家人、人民、人類事,無愧於人生,生命不息,戰鬥不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ZKWl6Z0tilM\" img_width=\"690\" img_height=\"478\" alt=\"文史 |“新八地”後代:重溫傳統開新篇\"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林銘綱:爲廣大青年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的父親林銘綱少年參加革命,被選送至由中共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合辦的華中建設大學民運系學習,畢業後到新四軍軍部直接領導的新安旅行團工作,任兒童部部長、團務幹事。1951年,林銘綱從中央團校第二期基層幹部班畢業後,到上海團市委宣傳部工作,歷任共青團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機關黨委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等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時任上海人民出版社黨組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書記\u003C\u002Fi\u003E、副社長的毛振珉的熱情幫助,時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長的杜淑貞的積極支持,時任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千裏的熱情關心,十年文革期間先後在上鍾二廠和上海鍾廠衝牀車間當工人的林銘綱被調往上海人民出版社新成立的青年讀物編輯室當編輯,致力於十年動亂後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文化宣傳的出版事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林銘綱回憶,文革後,在毛振珉的積極主張下,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了青年讀物編輯室,他們辛勤編輯出版了許多新書,在爲廣大青年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的同時,他們還組織和形成了一支充滿朝氣、富有才華的中青年作者隊伍,其中有時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青年教師\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王滬寧\u003C\u002Fi\u003E。當年,\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王滬寧\u003C\u002Fi\u003E還爲上海人民出版社青年讀物編輯室聯繫與推薦他在國外留學的多位學生翻譯原著,作爲“青年譯叢”出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梅達君:以“\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老闆\u003C\u002Fi\u003E”的身份周旋於上層社會,開展統戰工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迎新聯歡會活動中,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新八地後代聯誼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地下黨後代梅均代致辭。梅均的父親梅達君是民主人士,參與抗戰時期難民救濟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勝利後,根據黨的指示在國統區。1945年,他和王紹鏊、趙樸初等一起聯絡馬敘倫、雷潔瓊等民主人士,創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推動了當時上海的愛國民主運動。上海解放前夕,他冒着風險,奔走於上海香港兩地,做了大量保護財產、轉移民主人士的工作。梅達君也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我黨\u003C\u002Fi\u003E地下工作者,解放前,他在\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我黨\u003C\u002Fi\u003E開辦的東方聯合貿易公司任副總經理。經常以“\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老闆\u003C\u002Fi\u003E”的身份周旋於上層社會,開展統戰工作。聽說當時租界巡捕房有好幾次要找地下黨組織同志的麻煩,梅達君就擺出一副“\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老闆\u003C\u002Fi\u003E”的架勢,坐着轎車,說着流利的英語,幫助解圍。在上海臨近解放的一段白色恐怖日子裏,梅達君沒有一天在同一地方宿夜。他堅守着自己的崗位,迎接上海解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天的聯歡會上,劉松筠(劉曉的女兒)、沙尚之(沙文漢、陳修良夫婦的女兒)、張學農(原上海總工會主席張祺之子)等圍坐一桌,回顧父輩並肩在上海從事地下鬥爭的往事……窗外陽光明媚,照耀着冬日裏的上海。父輩們在艱難困苦的紅色年代裏,因曲折離奇的經歷而形成戰鬥的友誼;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在相同或者相關的黨政機關一起工作,共同迎接風雨過後的陽光。今天,“新八地”的後代們又在一起緬懷先輩的紅色歷史,努力爲社會作出新的奉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166\u003C\u002Fi\u003E7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會科學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優質的思想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www\u003C\u002Fi\u003E.shekebao\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com\u003C\u002Fi\u003E.cn\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437361005696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