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1977年的那個冬天,全國570萬考生走進曾被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考場,27.3萬人從中脫穎而出步入大學校門。時至今日,他們中的很多人依舊在各行各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鮮有人知,這場本來定於1978年舉行的高考,因爲一個人的慷慨陳詞而提前,不僅改了一代人的命運,也爲新中國的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便是查全性,我國著名的著名電化學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查全性生於南京,長於武漢,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留校任教。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大學。回國後繼續在武大任教。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研究教學的查老,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學科發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的獲得者。他撰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一書,自1976年出版以來,數十年間一直是我國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被譽爲我國電化學的“聖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7年7月,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查全性作爲最年輕的與會者受邀參加,與來自全國的著名學者們一道,爲國家未來的科教事業建言獻策。當聽到有學者說,當時的清華大學學生水平良莠不齊,甚至還需要補習中學課程時,查全性久藏心底,對教育危機的感覺、感受、感慨一時無法按捺:“鄧副主席,我要發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查全性將彼時仍在沿用的招生制度弊端一一列舉,並提出改進招生制度的建議舉措。“應該建立全國統一的招生報考制度,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嚴防泄露試題,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能按自己志願選擇專業。”一石激起千層浪,吳文俊、王大珩、汪猷、溫元凱等紛紛發言,贊同查全性的主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寧可推遲兩個月高考,不然,又招來20多萬人,好多不合格,浪費損失可就大了!” 彼時的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一個月前,教育部已召開了全國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會議,形成了高校招生方案。而查全性的一番話,促使鄧小平一錘定音,重新修訂此前的招生方案,將恢復高考提前到197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能夠提出恢復高考的建議,並不是因爲我特別有創見,當時大家都是這樣想的,只是我有這個機會講真話。”如今,查老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帶給中國知識分子們那份提前到來的曙光,卻依舊照耀着每一代步入高考的莘莘學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39b5ea8452b4565a1457f3959b54a7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3840\" alt=\"查全性:1977年,他的“幾句真話”,改變一代人的命運\"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133439259448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