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f71448795ad46dea1c47ebff65cb23c\" img_width=\"600\" img_height=\"552\" alt=\"華理暑期實踐團把最新科技成果帶進大涼山\"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em\u003E圖說: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總有人成功,我那麼努力,爲什麼不能是我?”22歲的華東理工大學學生楊孟平在高中宣講會上說出這句話時,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點亮。這個皮膚黝黑,笑聲憨厚的男孩在考入大學後,每年都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川省大涼山進行宣講並因此在今年被主流媒體報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楊孟平不再是一個人,而是選擇帶領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心燈”團隊回到四川省大涼山,趕赴昭覺縣開展更爲豐富的實踐項目。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12名本碩博成員匯聚成團,他們有不同性格特質,不同專業特長,涵蓋工學、理學、法學、文學、管理學等專業領域,提供從理論到技術的支持,懷揣同樣的信念選擇出發。他們從上海到四川大涼山昭覺縣,跨越2220公里,扛着價值百萬的科技設備,包括腦控設備、VR一體機和編程機器人等,開設8門科技課程,包括昭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昭覺中學2個教學點,以及城北鄉、懸崖村、火把廣場等多個諮詢體驗點,只爲給身處大山的孩子帶來最新的科技成果。當然,團隊遠不止給予學生前沿豐富的科技體驗,還有比科技體驗更有價值的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9c5c3e624c04e8198f94b80a7cacddf\"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8\" alt=\"華理暑期實踐團把最新科技成果帶進大涼山\"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是什麼”到“爲什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長,VR一體機也太神奇了!它是怎麼做到的?”在昭覺中學VR體驗室裏,一個剛體驗完VR設備的藍衣女孩和身邊的好朋友圍在楊孟平的身邊,滿眼期待的詢問。心燈實踐團隊在7月25日中午帶着科技設備來到昭覺中學。昭覺中學是昭覺縣重點中學之一,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許多高中學生看到的不再僅僅是一臺新奇的機器,而是試圖去探究機器背後的科學原理。而“藍衣女孩”是許許多多體驗過VR一體機的昭覺中學學生的縮影。他們沒有囿於單純的體驗,而是形成一個從好奇“是什麼”到探索“爲什麼”的質的轉變。心燈實踐團隊致力於將科技體驗作爲一種傳播的媒介,進而驅動學生自發的科技意識。昭覺中學的學生在體驗視覺化的VR實景、觀看BCI腦控實驗和操作無人機等許多隻在電視裏看到過的設備的過程中逐漸將新奇的體驗感內化成對科技對知識的認知與渴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科技不在遙遠的未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夏令營的課程好像沒什麼實際價值啊。”“就當讓孩子來玩玩,消磨時間嘛!”很多家長在報名的時候都抱持對科技夏令營的質疑態度,他們不理解孩子瞭解科技認識科技的意義。然而同樣是孩子父親的昭覺中學高中老師在操控編程機器人和觀察腦控操作之後,極其興奮地對實踐隊成員分享感受,“太震撼了,我們很難接觸到這些新科技,可是如果不去了解不去學是趕不上時代潮流的啊!”正如授課老師向學員講解腦控技術在醫療事業上的應用時,學員開始理解科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正如授課老師帶領學員操控編程機器人,真正領悟編程機器人因爲被編程後而獲得循跡或避障的功能。實踐團隊用充實豐富的課堂教導學生,科技不再是遙遠未來的新興事物,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是時代洪流下年輕學生應該也必須去接觸學習的知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媒介:科技知識普及的意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一堂“科技暢想繪畫”課上,孩子結合自己的課堂所學知識,描繪了許多有趣的科技場景。其中,有一位酷愛畫畫的學生帶着自己的素描板、素描紙和一整套畫筆在課堂上畫了三幅不同的機器人。她向授課老師介紹她所畫的機器人各有功能,其中一個是可以檢測病情的醫生機器人。初一的她利用所學的知識想象內心的機器人,又把略顯幼稚而彌足珍貴的想象轉化成可視化的繪畫。學員有關科學技術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應該被挖掘與發揮,而其基礎是科技知識的鋪墊。科技知識普及課堂的開設讓昭覺縣的學生在擁有科技體驗後,自發性探索更多不同科技知識。與此同時,心燈實踐團隊也與昭覺縣科技館達成共識,開放科技館設備讓夏令營營員體驗更多趣味性的科技設備。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科技知識的力量更多以一種媒介的形式呈現,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他們的內生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明年我還要參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心燈團隊遇到一個短髮姑娘,她從夏令營課堂到昭覺中學教學點,從未缺席一堂課。她告訴楊孟平,“明年你來,我一定還要參加。”然後跟其他心燈團隊的授課老師說“他是我的偶像。”偶像對於這位剛剛升入昭覺中學高中部的學生來說等同於榜樣的力量。前言科技新體驗夏令營的意義正在於此。榜樣的力量讓學生領悟科技知識,望見學習帶來的曙光。科技的世界讓昭覺縣的學生看到嶄新豐富的機器設備,而科技知識的習得是學生真正邁入科技世界的階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心燈實踐團隊的教學理念“照亮新視界”,心燈實踐隊努力點亮孩子內心之燈,把科技帶到了昭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帶到了昭覺中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僅如此,心燈實踐團隊還用腳步丈量高度,攀爬2556級鋼梯,將科技設備帶到“懸崖村”,讓山頂的孩子也能夠看到難以接觸的豐富新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燈實踐團隊始終堅信,也許現在他們的力量只能影響昭覺縣的一批孩子,但總有一天這一批孩子會彙集成更多勇敢走向科技,跑向知識的昭覺縣青少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136748034954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