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戰鬥民族”如何搞軍宣?列車滿載戰利品全國巡展

俄羅斯民族素以尚武精神著稱,對本國的軍事歷史和榮譽抱有高度的敬仰與尊崇。而隨着近年俄羅斯外部軍事威脅和海外行動增加,俄官方也不斷致力於塑造愛國風尚、提振國民士氣,在文化傳統與現實需求的雙重推動下,一大批形式新穎、內容引人注目的軍事宣傳手段應運而生。近期,俄羅斯軍方就開展了一項獨具“戰鬥民族”特色的宣傳活動,在俄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據俄羅斯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網站報道稱,今年2月,俄國防部着手組織名爲“敘利亞轉折點”的全國巡展。巡展期間,一列載有數百件俄軍在敘利亞軍事行動中所繳獲戰利品的列車,將在75天時間內行駛約2.85萬公里,到訪俄全境61座城市,每到一處都會舉辦展覽及公衆開放日活動。據《紅星報》網站介紹,這趟特殊軍列將駛抵俄本土“幾乎所有地區……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從塞瓦斯托波爾到摩爾曼斯克”,以此向俄民衆充分展示俄軍在敘利亞所取得的輝煌戰績。

從俄軍方重視程度和宣傳口徑來看,這次活動規格很高。《紅星報》網站就表示,俄軍在敘利亞的勝利是自“法西斯德國戰敗後70多年來,俄軍贏得的另一場空前勝利”。自2月23日巡展啓動,俄軍方就對該活動持續報道,軍列每抵達一座城市,俄國防部官網都會刊發專稿,詳細報道展覽情況和當地民衆的反應。

同時,此次活動的起訖日期也融入了俄軍的“良苦用心”——巡展開始的2月23日正值俄羅斯“祖國保衛者日”(相當於建軍節),軍列最終返回莫斯科的時間則恰逢在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這樣的行程安排,意在凸顯俄軍現時的輝煌勝利是對先輩榮光的傳承,將歷史和現實打通,塑造俄軍在民衆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在展品選擇方面,俄軍同樣注重真實性、多樣性和現實衝擊力,以直觀方式展示了俄軍取得勝利的艱辛。俄國防部官網稱,俄軍事政治總局主管領導親自挑選展品,從數量龐大、型號各異的戰利品中,細分出具有代表性的裝甲車輛、輕武器和各類特種/自制裝備。展品力求保持被俄軍繳獲時的原貌,比如裝甲車輛上的彈孔、武器上塗寫的口號,以此爲參觀者營造強烈的臨場感與視覺衝擊力。從俄媒報道來看,軍列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民衆的熱烈歡迎。

除營造戰場氣氛外,這些戰利品也突出了恐怖分子的頑固兇殘,以及外部勢力對敘戰事的干預。據俄羅斯烏法和鄂木斯克等城市的地方新聞網報道稱,展品中既有敘武裝分子自制的“煤氣罐”炸彈、芥子氣合成設備,也有無人機、通信器材、反坦克導彈等先進裝備,其中不乏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的武器,甚至包括帶有土耳其和美國軍用塗裝的裝甲車,都以無聲卻直觀的方式向俄民衆宣示了外部勢力對敘內戰的干涉,以及俄軍干預行動的正義性、合法性。

爲豐富展覽內容,俄軍還在軍列停靠車站組織了其他紀念活動,來自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和伏龍芝歌舞團的軍樂隊、演員隨軍列行進。每到一座城市,前者就會和當地文藝團體一道,舉行演出爲參觀民衆“助興”。不同地區的俄駐軍也積極配合,從《紅星報》網站發佈視頻來看,當軍列行駛在塞瓦斯托波爾至刻赤海峽路段時,當地駐軍就出動了卡-52武裝直升機護航。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規模宏大的展覽活動在俄羅斯歷史上並非首次。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就曾組織數萬名德軍戰俘在莫斯科遊街,以示對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懲罰,也向蘇聯民衆宣告蘇軍的偉大勝利。雖然此次全國巡展的戰利品是俄軍繳獲的裝備而非俘虜,但從展覽取得的震撼效果和宣示勝利的意涵看,同樣是在向俄軍的光榮戰史致敬。

近年來,俄軍在宣傳方面大力投入,不但在全國各地建設以武器和軍史爲主題的“愛國者公園”,組織青少年參加各軍兵種主辦的“軍事愛國運動”和少年軍校,還推出一系列反映俄軍裝備和戰鬥訓練的新媒體作品,鼓舞了俄民衆的愛國熱情。上述宣傳活動有效整合、利用俄軍豐富的裝備、人力和歷史資源,傳播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且注重互動性和現場感,使受衆切身感受到了俄軍的強大,使其軍宣更加深入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