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a367a38a0b0445cb16a3f84470a9e71\"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4\" alt=\"種族歧視正在逐漸被消滅 澳洲華女投訴詞典釋義涉種族歧視成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麥考瑞詞典》。(圖\u002F視頻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澳洲網趙珏8月2日綜合報道】在英文詞彙裏,很多詞彙和說法帶有種族歧視色彩。對於不瞭解這些詞語淵源的人來說,很可能被惡意調侃了還不自知。也有一些人則是無心說出這些帶有歧視性的詞語也不知道在無意中已成爲“種族主義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1d5e7eeb-e89a-444a-a69d-85502d5ff707\"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656\" alt=\"種族歧視正在逐漸被消滅 澳洲華女投訴詞典釋義涉種族歧視成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圖文無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澳華裔母親投訴成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詞典修改涉種族歧視詞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名墨爾本華裔媽媽Wendy近日致信澳洲最權威的國民詞典《麥考瑞詞典》(Macquarie Dictionary),投訴其對單眼皮的定義,併成功促使其修改這一涉嫌種族主義的詞條定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澳廣網報道,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向羣裏的媽媽們推薦詞典時,發現在《麥考瑞詞典》中,單眼皮(monolid)被定義爲:“An upper eyelid without a fold, perceived by some in Asia to give an appearance of lethargy or laziness(即:無褶皺的上眼皮,被一些亞洲人視爲呆滯或懶惰的長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除了衆人皆知的詞典對處於學習階段的少年兒童的重要引導作用,律師出身的Wendy還敏銳地看到詞條定義對社會取向的代表性意義。她指出,“以前當律師的時候,在法律界,《麥考瑞詞典》也是人手一本,草擬合同時如果對任何詞語有疑問,也會翻閱這本詞典,把它的定義作爲官方的解釋。因此,這本詞典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澳洲的國民詞典,同時也代表了澳洲現代社會對一些詞的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據悉,投訴信發出一週後, Wendy就收到了《麥考瑞詞典》編輯部的答覆。《麥考瑞詞典》的總編輯艾莉森·摩爾(Alison Moore)親自回覆了Wendy的郵件,同意她對單眼皮定義的觀點,並將新定義修改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目前,《麥考瑞詞典》電子版已經修改了對單眼皮的詞條定義,明年即將出版的最新印刷版第八版也將採用這個修改後的定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9236ad53fc149d19c16582cbeaf7f25\" img_width=\"593\" img_height=\"322\" alt=\"種族歧視正在逐漸被消滅 澳洲華女投訴詞典釋義涉種族歧視成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亞裔青年反對種族歧視。(圖\u002F視頻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常見種族歧視詞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亞裔要會分辨這些單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對於華人來說,最熟悉的侮辱性的詞語就是“Ching Chong”了。據悉,“Ching Chong”是用來模仿和嘲笑華人或其他亞裔人士講母語時的聲音。這個詞來自排華法案期間,是北美長達數十年的排華史中最經典的一個代表,最早起源於華工幫助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另外,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清朝時被外國人罵爲“清蟲”(Ching Chong)。美國人說這個詞,是因爲他們覺得中文是某種低能的愚蠢的語音,是一種純粹的取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北京環球網報道,這些帶有侮辱性的言論,大多來自美國19世紀的排華法案。當時,許多華人因爲淘金熱到美國尋找機會,美國白人認爲這些勤勞的華人是來搶他們的“飯碗”,因此創造了這些侮辱的詞彙。\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Chink 意譯爲窄眼、小縫隙,是一個非常非常挑釁的詞語。美國NBA知名球星林書豪曾被ESPN的記者用 “Chink in the armor” 來形容,雖然這個詞一語雙關,一方面意爲“ 盔甲的裂縫”,但也可以解釋爲“穿盔甲的中國佬”,該記者也涉嫌種族歧視被開除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Chinaman,這個詞表面上看起來是無害的,就像 Frenchman(法國人)、Irishman(愛爾蘭人)一樣。然而實際上,這個詞並不友善。據瞭解,這個詞在排華法案期間被廣泛使用,那時候大家都在歧視華人,所以“Chinaman”是被用來貶低華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Oriental,這個詞的使用要看語境,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它背後有着非常奇怪的含義。如果用這個詞來形容物品,是沒有問題的,比如 Oriental rugs(東方的地毯)。但如果用來形容人,可能腦子裏聯想的,是一個留着辮子、躺在鴉片館裏吸鴉片的人物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還有一些詞彙是針對韓國或者日本的亞裔族羣,例如,Jap&Gook。“Jap”是 Japanese(日本人)的縮寫,在二戰期間成了侮辱性的詞,專門歧視日本人,而“Gook”則被用來歧視韓國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Dog eater,這個詞來自所有亞洲人都喫狗的刻板印象,所以覺得亞洲人都是野蠻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Pulling your eyes back,在歐美人眼裏,黃種人都是小眼睛,所以一些人經常會用眯眼的動作來嘲笑亞洲人。這個動作本身就帶有歧視亞洲人的含義,一個非亞裔,真的沒有任何藉口可以開脫。比如美國知名模特Gigi Hadid也曾因爲眯眼模彷彿祖餅乾,讓大家覺得她在嘲笑和歧視亞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Jackie Chan、Bruce Lee、Ling Ling …這些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大火的華人明星,如果你的英文名就叫這個,那沒有問題。但如果這根本不是你的真名,外國人卻莫名其妙地用這些名字來稱呼你,就是在歧視你。如果在西方國家去搜“LingLing”,就會發現與這個名字相關的網絡流行圖,全是和喫狗相關的。一樣的道理,叫你“Bruce Lee...”不是覺得你很酷,而是說:哈哈,你這個亞洲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除此之外,“東方”一詞在美國也帶有歧視色彩,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人們經常把“東方”同“黃禍”、《排華法案》等負面的歷史聯繫起來。美國霍華德大學教授弗蘭克·吳認爲,這個詞實際上與亞裔的合法地位有關。如果把亞裔定義爲“東方”遙遠的、外來的地方,就拉開了亞裔同美國主流社會的距離,有冒犯色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美國華裔聯邦衆議員孟昭文表示:“很多美國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東方人’這個詞的含義,這個詞帶有侮辱的色彩。今後,聯邦法律和文件中將沒有‘東方人’的位置。”加利福尼亞等州已經先行採取了類似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10ed8b6d3e4773bfa985db68c0d985\" img_width=\"310\" img_height=\"205\" alt=\"種族歧視正在逐漸被消滅 澳洲華女投訴詞典釋義涉種族歧視成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非裔抗爭歧視。(圖\u002F新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非裔抗爭歧視歷史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曾經這些詞語也困擾他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所謂的“平權法案”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風起雲湧的黑人運動和婦女運動的洪流之中。最早始於1961年肯尼迪總統的一個反對歧視的行政命令,後來幾經修改,成爲今天一個影響無數美國人的重要法案。集中在教育與就業問題。對少數種族、土著美國人、婦女等歷史上被排斥的羣體給予關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到今天,非裔地位逐步提高,也越來越受到主流社會的尊重,甚至一些地方對待非裔已經成爲一種政治正確。以美國的好萊塢爲例,近些年,電影形象也出現更多的非裔形象,2017年,非裔同性題材的電影《月光男孩》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2018年,融合種族與驚悚元素的《逃出絕命鎮》拿到奧斯卡的多項提名;漫威宇宙中,多了一位非裔的超級英雄——《黑豹》,非裔演員約佔90%。到後來的黑人小美人魚,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非裔“007”。\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其實,這一現象的出現,都和黑人平權運動的成功有關。曾幾何時,非裔也被這種歧視性的詞語困擾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最著名的可能就是negro和nigger這兩個詞了。這個稱呼源自於美國白人奴役非洲人時期的蔑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北京環球網報道,Negro爲西班牙語\u002F葡萄牙語,意爲“黑”,殖民時代後北美人也用此詞指黑人。詞源本身無貶義,這個詞歷史上一直是非裔的標準稱呼,直到20世紀早期,一些著名非裔活動家仍在使用這個詞指代非裔羣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Nigger來源法語nègre,盎格魯化爲neger,進一步轉變爲nigger,基本只用於口語。這個詞幾乎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貶義,可以罵人(白人罵非裔,或者非裔罵非裔),也可以自嘲,還可以表示親暱,語義取決於上下文。但是如果你不是100%確定你用這麼難聽、冒犯的詞表示親暱的時候對方不介意,那就不要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Nigga就是nigger,它是nigger這個詞的錯誤拼寫,是非裔的自嘲精神造的詞,也因此,Nigger的一切禁忌同樣適用於nigga,因爲這倆是同一個詞,後者是帶着戲謔意味的寫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64190f773714727869e32eaa045fa06\" img_width=\"496\" img_height=\"280\" alt=\"種族歧視正在逐漸被消滅 澳洲華女投訴詞典釋義涉種族歧視成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馬龍白蘭度參與華盛頓大遊行,傳播平等理念,反對種族歧視。(圖\u002F視頻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讓歧視性詞語成歷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各個國家都在爲平等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歧視性詞語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重視,尤以美國這種多民族國家爲甚,在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簽署了一項法案。據北京《人民日報》報道,該法案規定在美國聯邦政府文件中禁止出現“東方人”“黑種人”等含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語,而要求使用“亞裔美國人”“非洲裔美國人”等中性詞彙。該議案由華裔聯邦衆議員提出,在2016年2月由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並在5月9日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送交奧巴馬。\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根據這項法律,有關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公民權利等相關法律和政府文件還將禁止使用“講西班牙語的人”“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因紐特人”等含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只能用拉美裔、“土著人”等代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中國針對歧視色彩詞語也發佈過類似的國家標準,據新華網報道,2017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0日聯合發佈《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系列國家標準。這是保障公共服務領域英文翻譯和書寫質量的基礎性標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標準就重點規定,譯寫應用語文明,不得出現有損中國和他國形象或有傷民族感情的詞語,也不得使用帶有歧視色彩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譯法。該標準於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當然,消除歧視的路還是很漫長,這需要每個人提高警惕,時刻與歧視作鬥爭~\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762521693230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