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在《綠皮書》正式公映之前,就毒舌君寫過這篇影評(《綠皮書》公映版字幕翻譯糟糕,“英語老師”馬雲知道嗎?)​,告訴大家公映版字幕存在大量錯譯和漏譯的問題,同時也特別提到,所寫的內容僅僅是公映版字幕的一部分問題,毒舌君只是在觀影過程中隨手記了幾個,問題肯定還有更多!

那篇影評在各平臺發表之後,不少熱心的影迷也在評論中留言補充了更多的翻譯問題,再加上毒舌君最近又去影院看了一遍《綠皮書》,所以現在終於可以給大家呈現這篇《綠皮書》公映版“字幕捉蟲”的完整版本了,以下記錄的翻譯問題,不說是100%,也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了,讓大家可以看清楚本片到底是怎樣一種糟糕的翻譯狀況!

毒舌君這麼做的目的,在上一篇影評裏也表達過了,越是優秀的影片,越是值得字幕翻譯上的認真對待,否則只會讓佳作失色!而且近幾年好萊塢引進片公映版字幕的整體翻譯狀況,已經越來越好了,上一次有如此糟糕的字幕,還要追溯到2016年的《蝙蝠俠大戰超人》了,毒舌君當時也專門寫過影評(毒舌拉片|《蝙蝠俠大戰超人》字幕翻譯爛爆了!30處錯誤全曝光),所以,《綠皮書》再次出現嚴重的翻譯問題,才讓毒舌君感覺如此無法容忍!總之,希望類似的問題今後不再發生,公映版字幕精益求精!

下面就請大家來看看,毒舌君精心總結的《綠皮書》公映版字幕“捉蟲”完整版!(一部分內容與上一篇《綠皮書》影評有重合,莫見怪!截圖爲字幕組字幕,非公映版字幕)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一: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翻譯成了“胡攪蠻纏”。

這句話的前情是一家人喫飯,託尼的妻子讓大家幫忙給他找個臨時工作,有個親戚就說:“你之前在衛生部的工作就很好啊,你不應該打領班。”託尼就說:“誰讓他打擾我睡覺來着!”

然後就是親戚說出的這句臺詞:“That's Tony.”不知爲何公映版字幕會翻譯成“胡攪蠻纏”,也許翻譯想讓觀衆意識到託尼說的那句話並不是在講理,而是在“胡攪蠻纏”?但這並不重要好吧,影片通過這兩句對白,其實是想向突出託尼的性格——情緒化、易衝動,這種性格跟前後劇情都是有關聯的,然後通過“That's Tony”(這就是託尼)向觀衆強調這一點,就這麼直白的翻譯出來更好啊,翻譯瞎發揮啥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公映版字幕在這句話上完全理解錯誤,把“兒子”當成了“他”,所以就翻譯成了“他會恨死你的”!

問題就出現譯者根本沒有把這句話的意思喫透,“He is killing you”這句話中的“He”,並不是指“your son”,而是指跟託尼比賽喫熱狗的大胖子,這個不難理解吧!譯者也不知道是有啥奇葩的腦回路,非得認爲這裏的“He”,就是託尼的兒子,然後就把“He is killing you”這句話的意思,翻譯成了“他會恨死你的”,譯者的這種理解能力實在太丟人了吧!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三:公映版字幕把“the delta”就簡單翻譯成“三角洲地區”,有些欠妥,因爲這就成了一句“無用翻譯”。

上面字幕組的翻譯就蠻好嘛,知道把“the delta”翻譯成“密西西比三角區”來便於觀衆理解。這就好比我們中國說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老外聽了一定會懵逼一樣,說成北京上海廣州,老外才能理解。而“the delta”也是特指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一個詞,中國觀衆肯定也不知道是啥。而字幕翻譯在此處就不能直譯,而要讓觀衆理解,再加上前面都提到了肯塔基、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這些美國州名,所以後面在翻譯“the delta”時,把密西西比這個州名帶上,觀衆才能夠理解。否則只翻成“三角洲地區”,觀衆看到了也不明所以,這就是典型的無用翻譯,翻譯了跟沒翻譯一個樣。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四: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居然翻譯出了“是不是感興趣”的意思!

“availability”這個詞意很明確吧,放在這句話裏就是問“是否有空”的意思啊,公映版字幕爲啥非得翻成“是不是感興趣”的意思呢?真是醉了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五:緊接着,雪利博士跟託尼告別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公映版字幕卻翻譯成了“感謝光臨寒舍”!

這句話也就是一句正常的客氣話啊,爲啥公映版字幕非得在翻譯中帶出“感謝光臨寒舍”這種“謙辭”的效果呢?瞅瞅英文原文,哪有“寒舍”這樣的表達,想要突出雪利博士這種“高知階層上等人”的範兒,也不能“無中生有”吧?對不對?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六:這句話公映版字幕又是理解有誤,翻譯成了“你掙那點外快夠給你老婆買件像樣的禮物嗎?”這種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黑幫老大在有意拉攏託尼,讓託尼給他們幹活,這樣託尼就能“賺點外快,給老婆買點好東西”,結果公映版字幕卻翻譯成了黑幫老大在質問託尼“你掙那點外快不夠給老婆買禮物”這種意思,完全是南轅北轍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七:公映版字幕沒有在“doctor”這個詞上翻譯出影片意圖傳達的那種“誤解感”,把所有出現的“doctor”都翻譯成了“博士”。

我們都知道,“doctor”有兩個常用的意思,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博士”。很顯然,託尼一家人都以爲面試他的是個“醫生”,壓根沒往“博士”上想。所以託尼面試回來之後在跟妻子解釋的時候,纔會說“He ain't a real doctor”(他並非真的是醫生),但他的妻子還沒搞明白,於是才追問一句“I don't understand.Why did they say that he was a doctor?(那我就搞不懂了,爲什麼他們說他是醫生呢),所以託尼才繼續跟妻子解釋“I think he's, like a doctor of piano playing or something.”(我覺得他可能是鋼琴演奏方面的博士吧),提到了“鋼琴演奏”,妻子肯定就不會往“醫生”方面想了,而是知道面試他的是一位音樂方面的“博士”了。

公映版字幕把此處所有的“doctor”都翻譯成了“博士”顯然是非常不恰當,而且是有礙觀衆理解劇情的。上面的字幕組字幕就知道啥時候該翻成“醫生”、啥時候該翻成“博士”,來幫助觀衆理解劇情。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八: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人員完全不瞭解“jungle bunnies”這句俚語,沒有翻譯出這句俚語蘊含的“種族暗示”,導致她妻子的下一句話,彷彿神仙一樣就能猜出“他是黑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公映版字幕將“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nnies”翻譯成了“叢林之王”,沒有翻譯出“ jungle bunnies”所應有的暗指黑人的侮辱性語義,上圖的字幕組翻譯就很好,“黑兔之王”的“黑”字,就讓下面妻子的那句話“他是黑人?”有了上下文的邏輯關聯關係,如果只翻譯成“叢林之王”之類的沒有帶有”黑人”之類暗示的詞語,那麼他的妻子怎麼會想到“他是黑人”呢?這就是典型的翻譯人員的水準不夠,導致影片字幕出現不合邏輯之處的問題了。即便是字幕組出於某種“避諱”,不方便表達出侮辱性含義,也可以換一種翻譯方式讓觀衆明白“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nnies”是在指“黑人”嘛,這並不難做到吧?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九:公映版字幕把這句“No”,翻譯成了“我不敢”,你說離譜不離譜?

這場戲是雪利博士把電話打到託尼家,並且跟託尼說想跟他妻子通話,託尼把電話遞給妻子,妻子就說了這句“What? No.”這怎麼能是“不敢”的意思呢?分明是“不想”、“不願意”的意思啊,跟“不敢”有毛關係?翻譯人員的腦子想哪兒去了?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這就是翻譯人員不看上下文翻譯的粗心大意,將“He said he'd pay you what you asked for.”這句話翻譯成了“他還說付多少錢都行”。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公映版字幕的錯誤就在於,翻譯人員根本沒去用心理解“He said he'd pay you what you asked for.”這句話到底指的是什麼,而且忘記了前面這兩張截圖的劇情,這句話不是表達“你想要多少付你多少”的意思,而是“付給你所要求的薪酬”這個意思。就是前面劇情裏,託尼提到的週薪125塊這個“ask for”(薪酬要求)。上圖字幕組的翻譯“他說工資按你提的數目”,纔是正確的翻譯。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一:這句話公映版字幕翻譯成了“他很大方”。真讓人想不通“It's good money”這種強調“錢很多”、“收入不錯”這種意思的話,強調的重點明明是在“錢”上,是咋被翻譯人員把強調重點轉換到“他很大方”這上面的?!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二:在這句話裏,翻譯人員不知爲何對“some reason”這給詞產生了格外的興趣,於是把這句話翻譯成了“黑人得有正當理由才能去旅行”。

聯繫上下文,這句話根本不是在強調黑人旅行的“理由”啊!前面的情節是託尼妻子看到了“綠皮書”,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東西,託尼就給妻子解釋,這本書裏彙總了南方所有願意接待黑人住宿的地方,給那種“旅行的黑人”(traveling while black)用的,妻子對這個詞也不理解,託尼就繼續解釋“如果你是黑人有事要出遠門”。這些對話的重點在於“黑人”和“出遠門”,以此來說明“綠皮書”的存在意義,而是不是出門的“原因”,所以公映版字幕翻譯成“黑人得有正當理由才能去旅行”,純屬沒有get到這句話的重點到底在哪兒!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三:以上兩張截圖的問題可以連在一起說,公映版字幕把“給你和雪利博士的三明治”,翻譯成了“給你們帶的三明治”,然後又把麪包上的“Dr Shirley”翻譯成了“給唐·雪利”。

真夠有意思的哈,該正常翻譯出“給你的和雪利博士的三明治”的時候,公映版字幕翻譯卻用“你們”一帶而過了,這個地方還不要簡化爲好,因爲要通過這句話的強調讓觀衆明白,有一個麪包是給雪利博士的。而後面該正常將麪包上的字翻譯成“給雪利博士”,卻添油加醋地翻譯成“給唐·雪利”!莫非是翻譯人員只注意到麪包上有個“D”字,沒看仔細就以爲是雪利博士的名字“Don Shirley”中“Don”了?有夠離譜的是吧?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四:公映版字幕把“I can't breathe back here”翻譯成“我快沒呼吸了”,不是吧,至於這麼嚴重嗎?翻譯成“我透不過氣了”或者“我喘不過氣了”不好嗎?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五:是不是因爲上面提到的公映版字幕有個“三角洲地區”,所以此處翻譯人員看到這句話的裏“tri-state area”,就把整句話翻譯成了“無論在三角洲地區有多需要”了?這不純屬胡來嗎?“tri-state area”的正確翻法,上圖字幕組的翻譯纔是正確的吧?肯定不是公映版字幕“三角洲地區”這種胡翻譯吧?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六:這句話公映版字幕翻譯成“謝謝你的理解”也是不太合適的,因爲雪利博士的話語中,既沒有“感謝”、也沒有“理解”的意思。

跟大家回顧一下這場戲的劇情,雪利博士希望託尼能把他那個難唸的姓,改成簡短好唸的,這樣才適合上流社會的場合,但託尼並不樂意,還說這姓名要是不討人喜歡的話,我就呆在外面不進去了唄,然後雪利博士才說出這句話“A sound compromise”,生硬一點翻譯就是“這是個不錯的折中”,或者“這麼妥協挺好”,也可以照這句話的意思翻譯成中國人聽起來更順耳一些的“就照你說的辦”或者“這主意不錯”也行啊!

但公映版字幕的翻譯卻是“謝謝你的理解”,首先,託尼這麼做的態度是牴觸和抗拒的,並不存在對雪利博士提議的“理解”成分,另外雪利博士的話語裏,也絕沒有對託尼表示“謝謝”的意思,因爲“compromise”這個詞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就是兩人各讓一步的妥協,何“謝”之有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七:公映版字幕這句話的翻譯是“他們的出身決定他們的作爲”。好嘛,除了“他們”之外,沒一個字能跟英文原句對上的啊,雖說表達的意思也湊合說得過去,但是,在按照原句表達沒多大翻譯難度的情況下,還是別這麼“過度發揮”爲好吧?

這句話的相關情節是,雪利博士看到託尼跟一羣黑人僕人趴在地上玩擲骰子,就教育他不該這麼做,託尼就說你別針對我啊,大家不都這麼玩嗎?然後雪利博士就說出了上圖的話,這個“They”指的就是那些黑人僕人,這句話可以像上面截圖裏字幕組那麼翻譯,或者翻譯成“他們對生活沒有選擇權”也行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八:各位請看,大笑話來了啊,哈哈哈!公映版字幕把有“Liberace”的這句話翻譯成了“他更像自由女神”,哈哈哈,容我先笑一分鐘!!!還“自由女神”,咋不“天照大神”呢?這是美國著名鋼琴家“李伯拉斯”的名字啊,翻譯人員沒文化不說,還懶得動手覈實一下,那就只能貽笑大方了!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十九:公映版字幕把“bullshitting them”翻譯成了“慫恿他們”?爲什麼要把“bullshitting”翻譯成“慫恿”?慫恿你個大頭鬼啊!

大家在觀影時可以特別注意一下這場戲,因爲兩位男主角的對話裏,涉及一個“bullshit和liar之辯”的話題,準確翻譯對觀衆理解劇情至關重要。“bullshitting”、“bullshit artist”這樣的詞在這場戲裏多次出現,毒舌君認爲把“bullshitting”翻譯成“忽悠”,“bullshit artist”翻譯成“大忽悠”或者“忽悠王”是比較妥當的,總比莫名其妙的“慫恿”強啊!

在這場對話裏,託尼說:I was the best bullshit artist in the Bronx.(我在我們布朗克斯區曾經是最牛的大忽悠啊.)說完還露出得意的表情。

雪利博士就納悶地問:the people closest to you,consider you a liar?(你的朋友都認爲你是個騙子嗎?)

顯然雪利博士心中直接把“bullshit artist”(大忽悠)和“liar”(騙子)劃等號了。

託尼一聽這話就不高興了,趕緊解釋:Who said "liar"? I said "bullshit artist."(誰說是“騙子”了?我剛纔說的是“大忽悠”)

雪利博士繼續不解:And what's the difference?(這有啥差別嗎?)

然後託尼就回答了一長串解釋的話,就是上面那兩張截圖,最後用了一句“by bullshitting them”,結合整場戲兩人聊天的內容和語境,這裏的“bullshitting”怎能翻譯成“慫恿”呢?完全是詞不達意啊!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人員,在翻譯這場戲的時候,真正看懂他倆在聊什麼嗎?就這麼瞎翻譯出來了?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公映版字幕翻譯又沒文化了,“greaseball”這個侮辱意大利人的俚語沒翻譯出來,這個漏譯是相當致命的,否則觀衆就看不懂爲何託尼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就給了這個傢伙一巴掌,不是託尼故意耍橫,是這個人侮辱他在先啊!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一:公映版字幕居然把“carnival”翻譯成“慶典”,是不知道這個詞有一個更直觀、準確的翻譯“嘉年華”嗎?還是說擔心觀衆文化水平太低,理解不了“嘉年華”是啥意思?所以把“carnival worker”翻譯成“慶典工作人員”?這同樣不也很令人困惑嗎?爲啥當個“慶典工作人員”就會“永遠在路上”了?顯然,翻譯成“嘉年華工作人員”才能更好地讓觀衆理解跟上一句“永遠在路上”,所形成的語義邏輯關係!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嘉年華”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曾經有一部HBO知名美劇就叫《嘉年華》(上圖),就是指一個流動性娛樂演出團體,到一個地方就搭起摩天輪、打槍遊戲等遊樂設施以及各種娛樂表演,吸引當地民衆買票參與。畢竟在那個年代,美國除了少數幾個商業工業十分發達的大城市,大部分人都呆在鄉鎮和大農村,所以這就相當於一種盈利性質的“文化下鄉”和“娛樂下鄉”。在一個地方辦完一場“嘉年華”,就把設施拆卸裝車,帶到下一個地方接着辦,所以“嘉年華的工作人員”,纔會“永遠在路上”。

而且,以美國鄉鎮爲背景的好萊塢劇情片、動作片、愛情片,有不少都出現過片中主角到“carnival”去坐旋轉木馬、旋轉飛椅、小型過山車、打槍得玩偶遊戲這些情節,相信影迷們絕不陌生,所以看到“嘉年華”這個詞,觀衆應該也能明白“嘉年華”指的就是這些東西,理解“嘉年華工作人員”是啥。公映版字幕好像非常擔心觀衆理解不了“嘉年華”這個詞,非得翻譯成“慶典”,能花錢進影院看《綠皮書》的觀衆,文化程度不至於這麼低吧?瞎擔心個啥呢?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二: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裏的“guineas”(俚語“意大利人”),翻譯成了“幾內亞人”,無語了!這句後面“比薩、意大利麪、肉丸”都出來了啊,翻譯人員怎麼能想都不想地翻譯成“幾內亞人”呢?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三: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翻譯成了“這地方就像垃圾場”,翻譯人員不要這麼給自己加戲吧?英文原話哪個字提到“垃圾場”了?只不過是託尼用粗話來感嘆這個地方“太差了”、“太爛了”,但也絕沒到“垃圾場”的程度吧?再加上觀衆在觀影時也能看到這個旅館的環境,不至於是“垃圾場”吧!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四: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翻譯成了“給你一個輕鬆的假期”,但是英文原句並沒有“輕鬆”的含義。

這個情節是託尼把雪利博士送到黑人旅館住下之後,自己在旅館裏拿起“綠皮書”,讀出了封面的文字“Vacation without aggravation”,其中的“aggravation”並沒有“輕鬆”的意思,想想也能知道,一個黑人在當時那個種族歧視深重的美國南部旅行,怎麼可能“輕鬆”得了?這句話翻譯成“沒有紛擾的假期”或者“沒有麻煩的假期”更合適一些。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五:公映版字幕把“leading citizens”翻譯成了“領先的人”,領先你個大頭鬼啊!會翻譯成人話嗎?

“leading citizens”確實沒有特別對應的中文翻譯,但意思大家都應該不難理解吧?可以像上面字幕組字幕那樣,翻譯成“文化人”,或者毒舌君感覺,翻譯成“頭面人物”、“大人物”、“上流人士”、“上等人”、“領導人士”、“領導者”之類的都行,意思到了讓觀衆能夠理解就好,但如此直愣愣地翻譯成“領先的人”實在是太差了吧,中文裏也沒有這麼表達的啊?公映版字幕的翻譯就這水準?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六:公映版字幕把“You know this is pathetic, right?”翻譯成了“這是寫流水賬”。翻譯人員又給自己加戲了,英文原文根本沒有“寫流水賬”意思,雪利博士只是說託尼的信“寫的差”。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七:公映版字幕把上面這句話翻譯成了“我認可你一直的工作”。雖然這麼翻也湊合,但毒舌君diss的點就在於,英文原話對於英語初學者也沒啥難度吧,翻譯人員爲啥非得不按照原文來翻,非得自創一段話呢?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八:公映版字幕把“negro”這個詞翻譯成了“黑人”,根據這個白人警察的種族歧視態度,翻譯成侮辱性的“黑鬼”,才更能體現這場戲的語境和氣氛。

學過英語的人應該知道,美式英語中有不少詞都能表示“黑人”這個意思,比如black、negro、nigger、African American等詞,但這些詞在英語的語境中,有的是含有對黑人的侮辱性含義的,比如negro這個詞,在當今“政治正確”一統天下的美國,無論是大明星還是普通人,如果在公開場合使用“negro”這個詞,都會招致衆怒,因爲“negro”已經被公認爲是一個鮮明的“種族歧視用語”。

回到影片中這個情節,託尼和雪利博士在某個南方小鎮被捕,託尼的罪名自然是打警察,而雪利博士的罪名則是這個小鎮仍在執行的黑人在日落之後不得上街的“日落小鎮法”。而且從這些小鎮警察對待雪利博士的態度來說,至少三個警察中的兩個,都是具有強烈的種族歧視傾向的。所以當雪利博士提出要打電話給律師,並強調這是他應有的權利時,那個警長模樣的胖警官纔會不勝其煩地撂下截圖中的那句話,顯然此處的“negro”翻譯成“黑鬼”比翻譯成“黑人”,更契合這個胖警官的態度和情緒。

雖然本片中多次出現“negro”這個詞,在別的地方翻譯成“黑人”也許無傷大雅,但在此處則必須翻譯成“黑鬼”,才能將這場戲所表達的“種族歧視”和“種族衝突”這些內涵,通過這個詞鮮明地傳遞給觀衆,翻譯成“黑人”顯然就缺乏了原有的力度。相信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人員心裏也清楚“黑人”和“黑鬼”的不同,但翻譯的時候爲啥不多衡量一下,選擇一個更爲準確的用語呢?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二十九:兩人被關進警察局這一段,還有一連串的錯誤翻譯哈,繼續說,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翻成了“跟我在這兒,你什麼都幹不了”。請注意這話的原意是雪利博士強調自己被託尼的魯莽行爲所連累,這裏的“who did nothing”意思不是說託尼“什麼都幹不了”,意思是“自己什麼都沒做”,卻要跟託尼一起關在這裏。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三十: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居然翻譯成“我以後不幹了”!這也算廣大網友看完本片之後,提到次數最多的一個翻譯錯誤問題吧!而且這種翻譯錯誤是絕對不應出現,無法讓人容忍的!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三十一:公映版字幕把這句話裏的“dressing room”翻譯成了“試衣間”,拜託,這不是在逛商場買衣服啊,哪來的“試衣間”,看劇情也能理解說的是“更衣室”啊!而且後面公映版字幕也能把再次出現的“dressing room”翻譯成“更衣室”啊,鬼知道爲啥在這地方突然抽風了!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三十二:這個翻譯問題有的網友也提到了,公映版字幕把“the bottom of the ninth”翻譯成了“倒數第九個節目”,完全不知道這句話是個棒球俚語,意思跟上面那句“It's the last show”是一樣的,都是表示“最後一場”的意思。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問題三十三:好了,這就是這篇“《綠皮書》字幕捉蟲”的最後一個問題了,公映版字幕把“turned down your bed”翻譯成了“我已經把牀調低”,哈哈,翻譯人員不能這麼“望文生義”吧?

“Turn Down the Bed”是西方的一種“高大上”範兒的酒店和客房服務,屬於上流社會的奢侈享受和禮儀吧,具體是啥就算說出來,你也不太能全部理解,不信試試——這是一種高檔酒店的夜牀服務,主要是給賓客睡前的一個準備工作,比如在牀的一側疊一個45度角,開夜燈,放晚安巾,拖鞋,放一塊巧克力在枕頭上等等。

翻譯成中文的話,也不需要這麼複雜,反正咱們這邊也沒這套禮儀,簡單翻譯成“把牀收拾好了”或者“把牀鋪好了”就成,但“把牀調低”這種驢脣不對馬嘴的翻譯,是萬萬不成的!

如果有人對“Turn Down the Bed”格外好奇,想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話,那麼不妨看看下面這個圖文並茂的解釋說明。

萬萬沒想到,《綠皮書》公映版翻譯問題居然有33個,簡直笑死人!

“《綠皮書》字幕捉蟲”這篇文章寫了這麼多內容,毒舌君真是費了不少勁,相信你從頭到尾看完也要花不少時間吧!而且以上33個問題,也並非全部的問題所在,還有一些問題由於毒舌君在觀影過程中沒記清楚,或者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所以就沒有寫在這篇文章中了!不過以現有的內容,已經可以讓大家看到《綠皮書》的翻譯問題有多嚴重了!

大家看完覺得有收穫的話,歡迎點贊轉發打賞哦!(文/列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