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新人種再發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南亞地區歷來以物種資源豐富、獨特而著稱。不僅動植物獨特,甚至歷史上生活在這裏的古人類也顯得與衆不同。比如在2003-2004年,人類學家在印尼東部的弗洛裏斯島上挖掘出一堆古人類化石。經過分析,確證這是不爲人知的新人種。人類學家稱其爲“弗洛里斯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弗洛里斯人是迄今已知的人類物種當中形體最小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腦容量只相當於現代人(即智人)的三分之一,此外,他們還沒有下巴,是名副其實的《魔戒》中的霍比特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在菲律賓呂宋島,歷史可能正在重演。最近,考古學家在該島的卡勞山洞發現了另一種之前未知的古人類化石。化石共有13塊遺骸,包括牙齒、手骨與足骨,以及部分股骨,至少來自三個成年及少年個體。這一可能的新人種被命名爲“呂宋人”,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7萬年到5萬年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yNsB77pcYiA\"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11\" alt=\"人類家族新成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人類家族樹越來越豐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細小的牙齒化石來看,呂宋人似乎也屬於小矮人。呂宋人和弗洛里斯人身材矮小,這可以通過“島嶼效應”來解釋。島嶼效應是說,常年生活在島上,當食物和食肉動物稀缺時,大型動物會萎縮,而小型動物會膨脹。比如在塞浦路斯島,河馬體形逐漸縮小到海獅的大小。在弗洛里斯,已絕種的大象骸骨顯示其體重不超過大型的豬,但老鼠與貓一樣大。這種島嶼效應同樣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呂宋人的祖先目前有兩種猜測:要麼,他們跟弗洛里斯人一樣,是從一個相對高級的人類物種(如直立人)進化來的,證據是,據我們知道,直立人曾經在東南亞一帶活動;要麼,他們是直接從一個更古老的人類(如南方古猿)進化來的,證據是,呂宋人和弗洛里斯人的手足骨與南方古猿的手足骨有着顯著的相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對第二種猜測,目前爭議較大,因爲人類學家歷來假設南方古猿只生活在非洲,現在突然要假想它們出現在如此遙遠的地方,似乎難以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個問題是:呂宋人和弗洛里斯人生活的地域如此接近,爲什麼還分屬不同的人種呢?人類學家認爲可以這樣解釋:由於早期人類缺乏製造船隻和跨海航行的能力,他們更可能是意外到達呂宋島和弗洛裏斯島的。比如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駕着獨木舟去打魚的時候,不小心被風暴捲走,被吹到遙遠的海島上。假如兩個地點和年代都相隔遙遠的不同人種,一個被吹到了呂宋島,另一個被吹到了弗洛裏斯島,此後由於\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3\"\u003E大海\u003C\u002Fi\u003E的隔絕,也一直“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兩個人類物種比鄰而居也是完全可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類學家曾普遍認爲,大約5萬年前,我們的智人祖先才從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但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複雜得多的進化史,有多個不同的古人類物種曾同智人同時代存在、雜交、滅絕。\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597673561461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