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2日決定把韓國從貿易“白色清單”中除名,可能對日本出口韓國的大量商品採取更嚴格的審批措施。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天召開緊急會議,警告日方“一切後果自負”。

雙方互相“拉黑”韓日關係“脫軌”?

圖說:韓國民衆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附近舉行集會,抗議日本把韓國移出貿易優待白名單。東方IC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意味着兩國貿易摩擦升級。日韓貿易摩擦發端於歷史問題,隨着摩擦升級,兩國矛盾將進一步惡化,未來有可能擴大到安保領域,並對美日韓軍事合作和朝鮮半島局勢產生影響。

首個國家被除名

日本內閣2日上午開會,修改《出口貿易管理令》,把韓國從簡化出口審批手續的貿易對象、即所謂“白色國家”中剔除。

這份清單上先前有27個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這些國家被日本政府視爲安全層面友好國家,從日本企業進口可能軍民兩用的物品和技術時,獲得出口審批便利待遇。韓國2004年被列入這一清單,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國家,如今卻成爲第一個遭除名的國家。

日本政府7月初把3種半導體產業原材料列爲對韓出口管制對象,同時啓動把韓國從“白色國家”除名程序,公開徵求意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2日說,收到超過4萬份意見,95%以上支持把韓國排除在外。

日方以國家安全和兩國關係嚴重受損爲由,決定對韓方採取上述措施。韓方認定遭日方報復,原因是韓國法院先前裁定,多家日本企業必須就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強徵勞工賠償受害者。

以牙還牙不讓步

韓聯社報道,失去“白色國家”地位,意味着韓國從日本進口食品和木材以外的產品時,每一種產品都可能需要獲得日本政府審批,日本政府可以按照主觀判斷,隨時叫停出口。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即使是汽車使用的螺絲,也可能成爲審批對象。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之前對三種半導體行業原材料的出口管控,日方此次的除名措施對韓方的影響要大得多,管控對象的種類將增加到1100餘項,而這還只是屬於“戰略物資”的部分。

韓國對外經濟研究院1日發佈的報告稱,包括非戰略物資在內,受到出口限制的對象種類或達6000餘項,其中去年有過實際交易的約4000項,交易規模超314億美元,佔去年韓國從日進口總額的57.7%。

韓國總統文在寅2日下午召開緊急國務會議,以嚴厲措辭批評日方的做法。文在寅說,日方舉措違反國際法和自由貿易原則,“明顯意在損害韓國經濟”。

文在寅說,日方舉措“極大損害”兩國多年培養的經貿和友好關係,是對韓日關係發展的“極大挑釁”。他說:“日本是經濟大國,但如果損害韓國經濟,韓方有相應的應對方案……將根據日本政府的措施,分階段加大應對力度。”文在寅說:“形勢惡化的責任在日方。我明確警告,日本政府應就今後發生的一切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韓國副總理長官洪楠基稍後宣佈,韓方將把日方從可信貿易伙伴“白色清單”中除名,同時將加速向世貿組織起訴日方出口管制。

關係降溫到“冰點”

不願公開姓名的韓國外交部前官員說,韓日關係眼下的“最低點”與先前的“最低點”有“質的不同”,韓日夥伴關係“已經脫軌”。

韓聯社撰文稱,韓日關係陷入無法挽回的狀態,正降溫至1965年建交以來的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俊生認爲,日方此舉恐將進一步激起韓國國內的反日情緒,兩國間的歷史、領土等矛盾也將愈加難解。 惠曉霜 郭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