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h1\u003E文\u002F傅华轩\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眼下正是高考学子们,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节,成绩好的被大学录取,成绩不理想的,名落孙山,苦读寒窗十二载,到了出结果的时候了。还好!高考是现在比较公平的一件事!之所以说\"比较公平\",因为直辖市以及各省分数线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国的高考学子最高的目标就是北大清华!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子女,如果考上北大清华,那真是觉得自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会投来羡慕至极的眼光,做父母的也觉得脸上光彩四溢。我们河北省,2019年北京大学在河北省录取名额150人,全省每个区县大约才评均0.7~0.8个人,难度之大一目了然。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历史奇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没考上北京大学,却被北大聘为讲师。\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c4d8892114b445f93ab83750b246c52\" img_width=\"702\" img_height=\"510\" alt=\"梁漱溟的治学之道:二十岁写《社会主义粹言》,自己印刷后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广西桂林人。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受泰州学派影响,曾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渊博的学问基本上来于自学,\"自学者,无师自通也\",他得力于报刊。他自报刊引起对书评的兴趣,然后把原书找来细读。梁十四五岁时喜读梁启超文章,其父说:\"真是像极了我的少年时代,值得嘉奖。\"因此送梁一\"肖吾\"的字号。 梁漱溟20岁写《社会主义粹言》一书,内容分为10节,计1.3万字,亲手刻于蜡纸,油印数十册赠人。梁谈做学问:\"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有真学问。\"\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ac5c6e54a7b4d0280f55479e646595b\" img_width=\"656\" img_height=\"513\" alt=\"梁漱溟的治学之道:二十岁写《社会主义粹言》,自己印刷后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家自学也不是个办法,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梁漱溟想到更开阔的地方求学,于是,他报考北京大学,结果名落孙山未被录取。事后,他沉思良久,复而又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自学。条条大路通罗马,求知,大学非唯一通道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快,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北大校长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以为是一家之言,专家教授不可及也,逐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1917年梁漱溟出任北大讲师的时候,又完成了他的巨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他在这一时期显露出入世济人的心怀,称\"吾辈不出如苍生何\"。他把解决中国问题的重点落实在社会改造上,他想出的办法是\"乡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da9bde9bda463dbd6dee8d56ab2bd1\" img_width=\"675\" img_height=\"517\" alt=\"梁漱溟的治学之道:二十岁写《社会主义粹言》,自己印刷后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在北大教书时,结识了毛泽东。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岁。1918年,两人在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先生的家里初识,当时梁漱溟是北大哲学系讲师,毛泽东则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20年后,梁漱溟到延安,在16天里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交谈,有两次是通宵达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1月,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再三邀请下,梁漱溟由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还专门派车接他,招待吃饭,由于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嘱咐:\"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当毛泽东得知他还借住在亲戚家里时,马上派人安排,让他住进颐和园内的一处小院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242fa261a954351bcf124ef509bedc4\" img_width=\"660\" img_height=\"510\" alt=\"梁漱溟的治学之道:二十岁写《社会主义粹言》,自己印刷后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曾杜门研佛3年。信佛的梁有自己的规矩,抗战时曾带着学生深入前线。他写信给儿子称:\"时人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盖践之以。\" 抗战时梁漱溟在桂林结婚。梁谓此次结婚,\"似得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忽然间被人攻入了。\"结婚之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务长林砺儒赠以贺联:\"随大师垂帐受经,太璞而今成玉琢;得天女散花护法,名城从此固金汤。\"在对梁漱溟的人生素描中,人们看到最多的词儿,往往不外乎\"自负、固执、清高、不群\"之类。似乎他身上最惹眼的,即那股儒家遗老的傲慢和孤僻劲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梁漱溟先生的点滴记事,以期引起列位对先生的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4422063725006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