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h1\u003E文\u002F傅華軒\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眼下正是高考學子們,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節,成績好的被大學錄取,成績不理想的,名落孫山,苦讀寒窗十二載,到了出結果的時候了。還好!高考是現在比較公平的一件事!之所以說\"比較公平\",因爲直轄市以及各省分數線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國的高考學子最高的目標就是北大清華!尤其是平民百姓的子女,如果考上北大清華,那真是覺得自家的祖墳冒青煙了!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會投來羨慕至極的眼光,做父母的也覺得臉上光彩四溢。我們河北省,2019年北京大學在河北省錄取名額150人,全省每個區縣大約才評均0.7~0.8個人,難度之大一目瞭然。下面這個故事,就是歷史奇人中國最後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沒考上北京大學,卻被北大聘爲講師。\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c4d8892114b445f93ab83750b246c52\" img_width=\"702\" img_height=\"510\" alt=\"梁漱溟的治學之道:二十歲寫《社會主義粹言》,自己印刷後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廣西桂林人。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之稱。受泰州學派影響,曾發起\"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鑑的經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淵博的學問基本上來於自學,\"自學者,無師自通也\",他得力於報刊。他自報刊引起對書評的興趣,然後把原書找來細讀。梁十四五歲時喜讀梁啓超文章,其父說:\"真是像極了我的少年時代,值得嘉獎。\"因此送梁一\"肖吾\"的字號。 梁漱溟20歲寫《社會主義粹言》一書,內容分爲10節,計1.3萬字,親手刻於蠟紙,油印數十冊贈人。梁談做學問:\"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纔算有真學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ac5c6e54a7b4d0280f55479e646595b\" img_width=\"656\" img_height=\"513\" alt=\"梁漱溟的治學之道:二十歲寫《社會主義粹言》,自己印刷後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家自學也不是個辦法,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得梁漱溟想到更開闊的地方求學,於是,他報考北京大學,結果名落孫山未被錄取。事後,他沉思良久,復而又開始了孜孜不倦的自學。條條大路通羅馬,求知,大學非唯一通道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快,他在《東方雜誌》發表了一篇講佛教哲學的文章《究元決疑論》。北大校長蔡元培讀了他的文章,以爲是一家之言,專家教授不可及也,逐破格請他來北大任教,講印度哲學。1917年梁漱溟出任北大講師的時候,又完成了他的鉅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他在這一時期顯露出入世濟人的心懷,稱\"吾輩不出如蒼生何\"。他把解決中國問題的重點落實在社會改造上,他想出的辦法是\"鄉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6da9bde9bda463dbd6dee8d56ab2bd1\" img_width=\"675\" img_height=\"517\" alt=\"梁漱溟的治學之道:二十歲寫《社會主義粹言》,自己印刷後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在北大教書時,結識了毛澤東。梁漱溟與毛澤東同歲。1918年,兩人在楊昌濟(楊開慧的父親)先生的家裏初識,當時梁漱溟是北大哲學系講師,毛澤東則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20年後,梁漱溟到延安,在16天裏與毛澤東有過多次交談,有兩次是通宵達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1月,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再三邀請下,梁漱溟由重慶來到北京,毛澤東請他到自己家裏做客,還專門派車接他,招待喫飯,由於梁漱溟喫素,毛澤東大聲囑咐:\"我們也統統喫素,因爲今天是統一戰線嘛!\"當毛澤東得知他還借住在親戚家裏時,馬上派人安排,讓他住進頤和園內的一處小院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242fa261a954351bcf124ef509bedc4\" img_width=\"660\" img_height=\"510\" alt=\"梁漱溟的治學之道:二十歲寫《社會主義粹言》,自己印刷後送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梁漱溟曾杜門研佛3年。信佛的梁有自己的規矩,抗戰時曾帶着學生深入前線。他寫信給兒子稱:\"時人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蓋踐之以。\" 抗戰時梁漱溟在桂林結婚。梁謂此次結婚,\"似得一個不設防的城市,忽然間被人攻入了。\"結婚之日,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教務長林礪儒贈以賀聯:\"隨大師垂帳受經,太璞而今成玉琢;得天女散花護法,名城從此固金湯。\"在對梁漱溟的人生素描中,人們看到最多的詞兒,往往不外乎\"自負、固執、清高、不羣\"之類。似乎他身上最惹眼的,即那股儒家遺老的傲慢和孤僻勁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就是梁漱溟先生的點滴記事,以期引起列位對先生的關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442206372500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