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這一家\u003Cstrong\u003E6口有5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爸爸和媽媽因對放射性的突出研究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媽媽因發現元素鐳和釙、分離出金屬鐳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大女兒和大女婿因在人工放射性上的研究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小女兒的丈夫代表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接受了1965年諾貝爾和平獎。\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你大概已經猜到了,這是\u003Cstrong\u003E居里一家\u003C\u002Fstrong\u003E,順帶感慨一句連得諾獎也有馬太效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你不知道的是,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去世時,小女兒艾芙·居里尚不滿15個月大,大女兒伊雷娜也才只有9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在信件中坦言丈夫去世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幾乎被生活壓垮,感覺無法面對未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壓力,陪伴女兒們長大的那些日子,或許能給你些啓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自立是力量的源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06年4月19號,巴黎大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皮埃爾·居里在街頭快步穿行,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迎面而來,皮埃爾不幸當場身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居里夫人都甚少提及皮埃爾,以免兩個女兒沉浸在思念父親的悲傷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皮埃爾的不幸意外也沒有成爲她圈養孩子的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反,她樂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的,不過十幾歲的小女孩,就可以獨立出門旅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3e8b6863574150a390d68b541f1e66\" img_width=\"337\" img_height=\"487\" alt=\"最成功的單親媽媽,她的女兒一個是諾獎得主,一個提名普利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母女三人,圖源:維基百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Bandura認爲,行爲習得的方式之一是觀察周邊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身邊有很多極具影響力的榜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就是家庭環境中孩子觀察和模仿的對象,父母對於孩子模仿行爲的反應將增強或者矯正孩子的行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將自立視爲成功之門的鑰匙和力量的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的兩個女兒,未來也要有能力自謀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是在生活艱難時,她也沒有聽勸賣掉提取的鐳換錢,在她眼裏,鐳不是用來致富的,鐳是屬於全人類的,她最終將價值超過百萬法郎的鐳捐贈給了實驗室,甚至連提取鐳的專利也公之於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居里夫人的言傳身教中,兩個女兒也習得了“\u003Cstrong\u003E獨立的本能\u003C\u002Fstrong\u003E”。小女兒艾芙曾在書中寫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這種本能使我們兩個都相信,我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該知道如何處理一切,無須倚仗別人的幫助。”\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起走到大自然中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法國的教育除了讓孩子們在學校上課之外,還會留大量的課外作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認爲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和概念,教學內容和實踐是相脫節的,她鼓勵孩子們到戶外去,遠足和騎車是必修課,且風雨無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丈夫去世後,居里夫人一家搬家到巴黎南郊,回到了皮埃爾一家曾經住過的地方,孩子們在這裏接觸大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專門在花園裏爲她們安裝了吊環和滑繩,讓兩個常在校賽中拔得頭籌的女兒有玩耍的地方,兩個女兒還要學習除草和園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當夏天來臨,居里夫人還會和女兒們一起下水,指導她們游泳。騎馬和滑雪也是必不可少的體育運動之一,此外他們還掌握了雕塑和廚藝等等技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帶着兩個女兒回自己的祖國波蘭時,他們選擇了騎車出遊,居里夫人打頭陣、三人一路騎騎走走,晚上累了就借住在山上村民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組成合作小組,親自上陣教物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對孩子的功課學習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對伊雷娜,9歲的她已經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基礎教育的時間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非常看重國家在教育上的預算水平,可惜法國在她的排名表上處於一個比較低的位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她將朋友和同事的幾個孩子號召起來,和自己的女兒共同組成了家庭教育的成員,而給這些孩子們上課的正是這些學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8f288212b949879ea6cbe1f4fcb36b\" img_width=\"428\" img_height=\"494\" alt=\"最成功的單親媽媽,她的女兒一個是諾獎得主,一個提名普利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伊雷娜與居里夫人,圖源:維基百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當然是負責爲孩子們講授物理課程,每個週四,孩子們聚集到居里夫人周邊,聽她將物理學原理甚至完成物理實驗,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可思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些記者調侃說雖然實驗室還沒炸,但是有炸掉的可能。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親手製作出溫度計以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興奮不已:自己製作的溫度計竟然可以像正常溫度計一樣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除了居里夫人,這批孩子接受的教育都來自各個學科的一流學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佩蘭教授化學課,他用實驗證實布朗運動方程,是19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保羅·郎之萬教授數學課,曾兩度當選爲索爾維物理學會議主席,1940年獲得科普利獎章;\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亨利·蒙頓教授自然科學,他是著名的物理化學專家,與科特共同發現了科頓蒙頓效應\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讓·馬格魯教授雕刻和繪畫,帶孩子們參觀盧浮宮,是知名的雕刻大師\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這種家庭教育實行了兩年的時間,孩子們有幸受到世界一流的科學教育,伊雷娜對數學、物理和化學的興趣也在這些年中愈加顯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4\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每個孩子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細心的記錄下伊雷娜對科學的熱愛,後來的中學生活也特地挑選了更有挑戰的學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對她在學習上的要求也頗高,13歲回姑姑家過暑假時,她每天依然都要上數學和德語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給她寫信時,也會挑選一些數學題目附上,伊雷娜就在信件中寫下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和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女兒艾芙的興趣和伊雷娜大相徑庭,艾芙喜歡那些漂亮的衣服,在意穿着打扮,享受着在聚會成爲焦點的感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較於數學和物理,艾芙在人文藝術上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她熱愛音樂和寫作,彈得一手好鋼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a2ce433cc844dfc8883fd9b636f766d\" img_width=\"380\" img_height=\"485\" alt=\"最成功的單親媽媽,她的女兒一個是諾獎得主,一個提名普利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小女兒艾芙,圖源:維基百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艾芙與居里夫人的生活習性想去甚遠,她對着裝向來沒有過高的要求甚至是滿不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婚禮前夕,她在給姐姐的信中寫道“如果你這麼好,要給我一條婚禮連衣裙的話,一定要日常可穿的,要是黑色的,這樣我就能穿着去實驗室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同又怎樣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是伊雷娜在數學上的天賦還是艾芙在音樂上的傑出表現,都被居里夫人仔仔細細的記錄在筆記本上,她還爲艾芙買來三角鋼琴,鼓勵她學習音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芙是全家唯一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她自己也調侃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我家有五個諾貝爾得主,我媽媽獲得兩次諾貝爾獎,我爸爸獲得一次,我姐姐和姐夫獲得一次,我丈夫也是。只有我是個不成功的人。”\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作爲一個鋼琴家,艾芙在21歲時在巴黎開辦了首個個人演唱會,此後在舞臺上活躍多年,在法國多地舉辦音樂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一個記者,因爲出色的報道而提名普利策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5\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里夫人曾多次被問到,如何平繁忙的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她坦言道“這並不容易”,特別是作爲一個單親媽媽,她面臨着更多的艱辛和無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她的培養下,兩個女兒都建立了獨立的人格,在各自熱愛的領域中做出了傑出的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背後,是居里夫人對女兒們的關注,即使在多年之後,艾芙依然記得母親用來記錄她和姐姐成長的灰色筆記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居里夫人對女兒們的包容,鼓勵孩子們向着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居里夫人對孩子潛能的挖掘和培養,帶着孩子們一次次完成簡單卻有趣的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許作爲普通家長,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居里夫人一樣號召起朋友圈裏頂級的學者爲孩子們半個家庭教育課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我們都能爲孩子們提供同等量的愛和關注,有多少家長藉口工作忙碌和辛苦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卻忘了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未來,離不開家長的探路和指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本文爲京領原創出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未經授權,請勿轉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多深度好文、精彩內容請關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1cbceb7e4ee41d7815161b0c0459d35\" img_width=\"544\" img_height=\"1080\" alt=\"最成功的單親媽媽,她的女兒一個是諾獎得主,一個提名普利策\"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460037647242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