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 李嘉斌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TeBPzOcTa\"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3\"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廉江經濟開發區佛山順德(廉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爲產品進行檢測。\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842vstdM1\"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0\"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廉江經濟開發區佛山順德(廉江)產業轉移工業園。

"\u003Cp\u003E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Video Player is loadin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urrent Time 0: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2F\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uration 0: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Loaded: 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tream Type LIV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Remaining Time -0:0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x\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Chapters\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captions and subtitles off, selected\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This is a modal window.\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medi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End of dialog window.\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7n27B2TKN\"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15\"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遂溪嶺北工業園區。記者 李嘉斌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推進智能化改造、推廣工業互聯網應用、促進上雲上平臺、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產業集聚發展……兩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五大產業發展計劃”,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充分調動企業技改積極性,助力企業提升裝備、工藝和管理水平,積極應對轉型升級陣痛期的挑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上半年我市技改專項資金項目庫已入庫項目73個,備案項目63個,計劃總投資22億元,全年要推動2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改。如今,我市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正在通過轉型升級,邁出發展“加速度”,迎來發展的“春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842vstdM1\"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0\"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廉江經濟開發區佛山順德(廉江)產業轉移工業園。記者 吳智恆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亮點成效:傳統企業迎來新時期發展“豔陽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小家電產業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小家電產業曾是我市傳統優勢的“王牌”產業,在國內國際聲名遠揚。近年來經過技改的“陣痛”,逐漸破除“瓶頸”,如今正朝着轉型升級的“康莊大道”快速邁進,近兩年來我市的小家電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製造水平不斷提升。全市90%的規上小家電生產企業都開展了技術改造,生產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威王電器、華強電器、龍力電器等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2011年還不足5億元,到2018年均超過10億元。省小家電製造業智能製造區域創新中心在湛江籌建,由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牽頭,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按照市場化運作,將有力推動我市小家電產業實施產業鏈協同和創新協同,促進小家電產業集羣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如今,我市擁有5箇中國馳名商標,1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2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建成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工程中心,獲得400多個國內外產品質量認證和400多項專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產業鏈條日趨完善。我市形成了從產品研發——模具製作——配件生產——成品總裝——質量檢測——物流配送和內外貿易等較爲完整的產業鏈條,產品逐漸從單一電飯鍋產品向電飯鍋、電熱水壺、電冰箱、電磁爐、高端音響、電子煙等多品種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集羣效應逐步顯現,廉江市九洲江工業園聚集了120多家家電和零配件生產企業,年產電飯鍋7000萬隻、電水壺1.2億臺、電冰櫃20萬臺及其它零配件,成爲全國最大的電飯鍋整機生產基地,產業園區先後被省授予“廣東省小家電產業集羣升級示範區”“廣東省火炬計劃智能化節能電飯鍋特色產業基地”和“廣東省小企業創業基地”稱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底,全市生產及銷售家用電器的企業共 4082家(其中生產企業565家,銷售企業3517家),其中從事家電研發、製造、組裝、銷售及上下游緊密配套的企業共830多家,規模以上家電製造企業122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小家電企業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壯大,龍頭企業業務收入翻倍加速增長,獲得的頭銜和榮譽越來越多……這些喜人的變化,都見證着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通過轉型升級之路,我市傳統企業迎來了新時期發展的“豔陽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8J2DgCqoJ\"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3\"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龍健高新科技產業園內,工人正在組裝鋼琴。 記者 郎樹臣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8W47Y2BjP\"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3\"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廣東龍力電器有限公司忙碌的電水壺生產線。本報記者 郎樹臣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部門解讀:多措並舉推動轉型升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技術改造扶持力度,目前,全市90%的規模以上小家電生產企業都進行了技術改造,取得了良好成效。”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通過事後獎補、股權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家電企業用智能生產線、機器人更新設備,用新技術改造生產工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至2018年5月,家電產業技改備案項目92個,計劃總投資20.61億元,其中省級技改專項資金扶持項目24個(總投資8.56億元),安排財政資金12771萬元(2018年安排4800萬元);市級技改專項資金扶持項目22個(總投資3.28億元),安排財政資金2170萬元。努力是有成效的,我市家電生產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企業競爭力有所增強,規模不斷壯大,威王電器、華強電器、龍力電器等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2011年還不足5億元,到2018年均已超過了10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9月,在省工信廳大力支持下,廣東省小家電製造業智能製造區域創新中心在廉江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建設,作爲15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之一,也是粵西唯一一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小家電製造業智能製造區域創新中心相關職能按照市場化運作,由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牽頭,東莞中睿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廣東龍力電器有限公司、廣東威王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於2019年3月註冊成立了廣東國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協同計劃,促進小家電產業集羣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計劃利用3年時間推動湛江100家規模以上家電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其中2019年20家,2020-2021年80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我市大力推廣工業互聯網應用,將聯合優質服務商深入合作,重點打造小家電集羣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爲產業集羣內企業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選取加入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內10-20傢俱備典型示範效應的中小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示範,形成適合本地企業、具有推廣價值的解決方案,爲其它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經驗,以點帶面廣泛帶動集羣內企業“上雲上平臺”,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與技術能力,加強產業鏈協同和產業集羣整體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以外,我市還積極舉辦政金企對接會,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搭建溝通平臺和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同時,大力推進小家電集聚發展,希望推動傳統產業更好更快地實現轉型升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8l6mAZp8b\"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8\"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多功能電飯鍋展示廳。記者 郎樹臣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T8IeMhaOp\"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4\"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龍健電子車間的技術員在工作中。記者 李嘉斌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實例展示:技改助推企業轉型升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智能自動化車間,裏面的工人不多,倒是多了不少自動打包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在勤快地作業,速度快且整齊。華強電器的董事長陸錫章站在公司工業互聯網總控中心的大屏幕前,公司的注塑車間、表面車間、衝壓車間、總裝車間的廠房監控一目瞭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各個車間實時的設備信息、質量數據、異常狀態、生產進度、能耗情況、現場視頻監控,都可以在這裏非常清楚地瞭解到。”陸錫章說,所有車間的數據都互聯互通,在這裏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機器有哪些異常。比如,家電產品在製作過程中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如果碰到異常就會現場“報警”,產品的合格率大大提升。公司進行技改以後,不僅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標準化的生產也使得產品質量大大提升了,產品合格率從以前的95%提升到99.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段時間我出國了,也可以隨時在手機瞭解車間的生產情況,非常方便。”陸錫章笑着說,以前需要人工統計的時候,一般都要隔一天才能有統計結果,現在有了工業互聯網以後,變成了無紙化、數字化。每天生產的進度、產品完成率、機器設備狀態都可以隨時一目瞭然,既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也可以在電視上甚至手機上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陸錫章介紹說,工業互聯網實現了人機料法環互聯互通,生產全過程實現數字化、實時化、透明化管理,讓華強有了一個新的管理平臺,整個工廠管理數字化,這種輕量高效的信息化系統協助華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人依賴、打通信息孤島,生產數據一目瞭然,讓數據鏈接創造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傳統產業要不斷轉型升級,纔會有更好的發展和出路,”陸錫章說,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佔銷售總額的5%以上,堅持質量優先、個性時尚、實用經濟的產品創新模式,積極朝着工業互聯網及智能製造標杆應用邁進,在電飯煲行業取得了突出成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來,公司還將築巢引鳳,高薪招聘互聯網人才;與院校、智能化研發機構合作,聘用數據專家及網絡安全專家,實現全面的生產升級轉型,實現全程自動化、高效率的智能生產,爲打造成爲廣東省互聯網標杆示範企業奠定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TQ8iXqgiG\"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4\"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華強電器車間全自動裝箱機在作業。記者 李嘉斌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oZTeBPzOcTa\" img_width=\"560\" img_height=\"373\" alt=\"轉型升級邁出“加速度”傳統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廉江經濟開發區佛山順德(廉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爲產品進行檢測。 記者 吳智恆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專家解讀:“產學研金政用”合力推動轉型升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前,對於全球價值鏈高端產業的爭奪日趨激烈,傳統產業勢必要加強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立足。”嶺南師範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陳臻副教授表示,以前,我市很多傳統產業長期在價值鏈低端徘徊,現在要擺脫單純爲外商做貼牌賺加工費的境況,獲取更多產品附加值,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尤爲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臻指出,以往,我市傳統產業過於偏重生產,在品牌塑造、銷售渠道方面的創新等方面不足,在價值鏈上獲取的附加值不高。經過近年來的技改後,我市的傳統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轉型升級之路依然漫長,小家電產業要打開更多新興市場,還要繼續下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轉型升級不只是生產技術的提升,還包括軟資產的革新。技術再好,如果沒有品牌和渠道的創新,也只是淪爲幫他人做嫁衣、單純走量的紅海模式。”陳臻表示,爲此,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培育多個至少讓我們本地人都能知曉的品牌,才能把“湛江製造”的名號打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陳臻指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產學研金政用”這六個方面都需要打通。現在政府打通了產業和金融機構,讓中小企業融資不再那麼難。但高校、研究所還有一些高端技術和人才沒有被充分利用。企業也沒有和高校充分對接,利用高校資源深入瞭解用戶需求。下一步,建議繼續構建相關平臺增加彼此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臻表示,新的商業環境、新的產業特點、新的消費模式,也要求我們必須拋開過去的成功經驗和路徑依賴,以新的產業思維、以混改的思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式來思考經營和發展的問題,來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增長動力的轉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497271318942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