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風雲一號,是中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第一代在極地軌道上運行的氣象衛星,主要任務是獲取全球氣象雲圖和海洋資料,用於天氣預報、氣象和海洋科學研究,爲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XaYh8SiSU6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421\" alt=\"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85歲高齡的他,頭髮已白,但精神很好,講起風雲氣象衛星,如數家珍,“(風雲)一號還是跟着(國外)走,三號跟得差不多,四號更進一步。

"\u003Cp\u003E1934年出生的孟執中,自1965年開始邁上航天路。他不僅曾參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還是中國兩代風雲氣象衛星的探路者。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XaYh8SiSU6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421\" alt=\"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85歲高齡的他,頭髮已白,但精神很好,講起風雲氣象衛星,如數家珍,“(風雲)一號還是跟着(國外)走,三號跟得差不多,四號更進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孟執中的航天奮鬥故事,還得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那時,他原本在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從事相關設計研究工作,1965年根據組織安排,開始參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工程研製工作,主要負責東方紅一號衛星地面測控中心和臺站計算機的研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1969年,上海開始研製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經推薦,孟執中和十幾位科研人員一起參加了上海衛星隊伍的組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上海的衛星事業從零開始,技術人員“捉襟見肘”,研製經驗一片空白,基礎設施幾乎沒有,生活條件極其簡陋。孟執中回憶說,那時的中國航天走了一條自力更生的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他和其他技術骨幹一起給新人培訓基礎知識,一邊學習摸索,一邊建立隊伍;沒有試驗設備,他們靠着只有桌椅的實驗室“白手起家”,一件一件地去“化緣”;沒有衛星研製經驗,每一步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爲了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孟執中甚至把牀鋪搬到了實驗室門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航天”當時主攻風暴一號兩級液體火箭和長空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的研製,長空一號首次在中國衛星上採用計算機控制技術。而那時,國際上衛星計算機控制剛起步,孟執中研究了在國內衛星上採用計算機控制的技術,制定了衛星計算機程控方案,組織並參與首臺星載計算機的研製,解決了衛星在軌飛行靈活準確設置探測區等關鍵技術。長空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1975年、1976年先後成功進行了三次飛行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後,孟執中迎來了見證他“航天生涯”的風雲氣象衛星研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風雲一號,是中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第一代在極地軌道上運行的氣象衛星,主要任務是獲取全球氣象雲圖和海洋資料,用於天氣預報、氣象和海洋科學研究,爲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1988年9月,經過近10年的努力,中國第一顆風雲氣象衛星發射,這標誌着中國成爲當時世界第三個擁有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成績的背後,是航天型號研製的曲折。風雲一號A星發射後僅39天,衛星姿態失控;此後發射的B星在軌運行了165天,未達到設計壽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孟執中在受訪時談起那時的壓力仍十分感慨:“風雲一號A星、B星出現問題的時候,心裏非常難過,那時候發射衛星是樁很大的事情,我們感覺沒有把衛星造好,非常難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好,而後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成爲中國首顆穩定運行的業務應用氣象衛星。這顆衛星在2000年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世界業務氣象衛星序列,爲全世界提供氣象服務。2002年5月,風雲一號D星也成功發射。由此,在茫茫太空之中,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也有一席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風雲一號研製成功後,中國開始進行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的研製任務。對比而言,風雲一號衛星只有掃描輻射計這一種主要有效載荷,而風雲三號衛星搭載11套科學儀器,除了可見光、紅外光學遙感系統,還有微波遙感系統,能獲取全天候、三維的氣象數據,能獲取中長期天氣預報所需要的全球氣象資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風雲一號的總設計師,孟執中擔任風雲三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2000年起擔任總設計師。他主持設計了裝載有可見光、紅外及微波共11種遙感儀器的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方案。2008年5月,風雲三號衛星精確入軌,掀開了中國氣象衛星史的新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孟執中在時代發展中邁入航天路,一生與風雲衛星結下不解之緣。回望來路,他說,人生也可能碌碌無爲,走上航天這條路,把國家有代表性的衛星造成,並且讓其走向世界,感覺自己的人生總算是幹成了一件事,對國家、對社會也盡了一份力。(完)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鄭瑩瑩 編輯:孫靜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繫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繫,我們將採取適當措施。\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121830489461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