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路上的家 副駕駛永遠是女兒  哈爾濱的哥帶腦癱女兒跑車,十年來風雨無阻

何海波46歲,哈爾濱人。開了十多年出租車,副駕駛的位子上幾乎沒坐過別人,只有自己的女兒。

女兒慧慧今年14歲了,有着不太幸運的降臨。出生時因爲臍帶繞在脖子上,導致腦部損傷,二級智力殘疾,智商永遠留在了四歲。這讓她走路不順暢,手臂彎曲,流口水,至今只會說兩個簡單的詞:爸爸,奶奶。

女兒不到一歲時,妻子跟何海波商量,想把這個女兒送到鄉下孃家養,兩人再從新要一個。何海波心裏很清楚,“送出去就意味着不要這個孩子了”,他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孩子憑啥讓別人養?她有殘疾,在別人手裏誰能給你養活好?”

夫妻間裂痕出現了,彌合不了。沒多久,妻子回了孃家,提出離婚,答應孩子18歲以前每年給2000元撫養費,孩子落給了何海波。

帶孩子能難到哪兒去,何海波覺得沒有什麼能難住他一個東北大老爺們兒,他學着疊尿不溼,試奶水溫熱,給孩子一口一口餵飯,唱兒歌,念童話,想盡辦法逗孩子開心,可一天下來,比踩了一天油門還累。

“你這事辦得挺爺們兒”

何海波和女兒住在松花江邊一棟老樓裏。老樓的年齡跟何海波的年紀正好相當,是自己下崗前無線電廠的一棟家屬樓。

房子不大,只有25平方米,爲了讓女兒感受到溫暖,何海波專門給女兒佈置了一間兒童房,四周是粉色的壁紙,牆上掛着小黃人、小熊和聖誕老人,全是女兒喜歡的,還貼着小星星、月亮、蜻蜓和蝴蝶。女兒夜裏睡不好覺,何海波就打開開關,粉色牆上的小燈一閃一閃亮晶晶,女兒就安穩睡着了。

最開始,是何海波母親和姐姐來幫着帶慧慧,磕磕絆絆了四年,女兒長到四歲,奶奶身體越來越差,很難再照顧孫女,重擔全壓給了何海波。怎麼能既照顧女兒,又不耽誤工作?在哈爾濱,乘客坐出租車允許拼車,有一天,何海波抱起女兒,小心翼翼地放在副駕駛位上,紮緊安全帶,就開車上路了。此後十年,何海波經常拉着女兒出車,三年前母親去世後,女兒無人照料,他的副駕駛幾乎再沒坐過別人。

3月10日早晨5點,何海波像往常一樣匆匆起牀,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湯,再把女兒叫醒。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何海波覺得女兒是自己的小天使,慢慢改變了自己。以前何海波自認爲是個糙老爺們兒,毛手毛腳根本不會做飯,現在是一把下廚的好手,最拿手的是女兒最喜歡的可樂翅中。

第一次給女兒做飯時,他買來菜譜研究,一個菜要做八次十次才覺得成功,菜做失敗了自己喫,做成功了,最後放鹽的時候,怕不得女兒的意,他放一點兒鹽,自己嘗一下,讓女兒嘗一下,再放一點鹽,自己嘗一下,再讓女兒嘗一下,如此三番,直到女兒滿意爲止。女兒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何海波就一勺一勺地喂她喫飯。

喫完早飯,何海波要走到一公里外的停車場取車,準備出車拉活。出門前,他給女兒打開電視,把插座藏好,煤氣罐閥門擰緊,雖然住在四樓,窗戶上專門安裝了護欄。

早晨6點多,取回車,他上樓背上女兒,讓女兒坐進副駕駛,繫緊安全帶,何海波擔心她不舒服,專門做了一個加高的軟墊。

載着女兒和希望,何海波明黃色的TK665出租車駛入哈爾濱的清晨。打車的乘客一招手,問一句順不順道,何海波聲音敞亮,“去哪兒都順道,這是我姑娘。”

中午11點多,女兒拍拍肚子,何海波就知道是餓了,他點了一碗炒麪,12塊錢,用筷子一根一根地夾給女兒喫。

出租車一開就是七八個小時,別說孩子,就是何海波也受不了,腰痠腿麻,女兒更是坐不住,何海波經常開一會兒,就下車陪女兒去公園、廣場或超市逛一會兒。

何海波年輕時開車猛,看到黃燈一腳油就衝過去了,看到有人路邊招手,一腳油門超車,一腳剎車停下,就能搶到一個乘客。但是現在,他在市裏開車時速從不超過60公里,從不闖黃燈,從不超車違章,“我不怕別人笑話我開車慢,因爲車上坐着我的姑娘啊。”

開了十多年車,何海波見過各種各樣的乘客。不少乘客聽說他自己養着殘疾的女兒,無不感嘆一句,“你這事辦得挺爺們兒”,下車的時候多給10塊錢,或者丟下50塊錢不讓找零。有的乘客在車上跟女兒玩,送女兒零食和飲料。和同行一起趴活,同行攬個大活,會給何海波讓他先拉客。何海波感覺無比暖心。

也有乘客故意刁難,有裝醉不給錢的,有說沒送到地方不給錢的,有假裝去取錢溜走的,有微信掃碼付錢假裝掃上了拉開車門就跑的……

何海波說,擱以前自己的暴脾氣,早就跟人吵吵起來了,但是現在車上坐着女兒,他得忍氣吞聲,不收人車錢,笑着賠不是,告訴自己喫虧是福,“萬一吵吵起來,動了手,傷到咱家姑娘呢。”

“開心比痛苦多,就值了”

一天時間,何海波帶着女兒跑了差不多150公里,收了230塊錢,刨除130元份子錢和50元氣錢,這一天只掙了50塊錢。何海波說,網約車多了,出租車越來越不好乾,帶着女兒拉活,收入比平常低了很多,基本三四個人打車的看見他就不伸手了。不過何海波覺得錢可以隨時掙,跟掙錢相比,能陪伴她開開心心的更重要,“少掙一點錢,掙錢不就是爲了她開心嘛。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確實也承受了不少東西,但跟女兒在一起就很開心,開心比痛苦多,就值了。”

很多人給何海波介紹對象,重新組建家庭,何海波要求首先要接受他的姑娘,“這樣的人很少。”其實何海波最大的擔心是,半路夫妻一般對方也有孩子,他要分出一部分愛給另一個孩子,這樣女兒得到的愛就少了一點,而萬一對方對女兒不好,女兒不像別的孩子可以表達出來。

養女不易,女兒今年14歲,是個大姑娘了,第一次來月經不會換衛生巾,女兒害怕,何海波也急得難受,最後讓自己的姐姐來幫忙。

一個月下來,刨除喫喝,何海波能攢下四五百塊錢,他存到摺子上,滿四千塊錢就取出來,帶女兒進行一次康復訓練。每進行一次康復訓練,何海波就站在旁邊偷偷學習,滾手、捏肩、推拿,記在心上,下班回家後自己給女兒做康復。

3月11日下午,有好心人給何海波送來了一輛助力器,能夠協助腿腳不便的小孩走路的設備,可是女兒用不上,父女倆合計,把助力器送到社區殘聯。“我們送給用得着的小朋友,好不好啊姑娘?”女兒笑呵呵地點頭。

何海波也有煩惱的時候。有時候一個月掙不出份子錢,何海波就凌晨四點出車,到火車站趴活,拉到早晨八點回家,再給女兒做飯,然後父女倆一起出車。

下午收車回家,何海波買菜、拖地、洗衣服。女兒的衣服多,都是街坊四鄰好心人送的。因爲女兒流口水,口水滴在衣服上,溼噠噠的衣服穿着肯定不舒服,何海波就給女兒把衣服一天一換,他願意讓女兒穿淺色的衣服,“淺色衣服一埋汰就能看出來,馬上就給她換,深色衣服一眼看不出埋汰來,可她穿着不舒服。”

晚上,女兒託着顫巍巍的身體給何海波換拖鞋,裝模作樣給他捏腳,何海波很是受用,頓時覺得一天的疲憊全沒了。“人活一世,開心不開心都是一天,我就想讓我姑娘開心,我姑娘開心,我就開心。就這樣過日子唄。”這個男人說。

幾乎每天,就連春節,何海波都載着女兒,載着他的全部,開着他那輛明黃色的出租車,行駛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雨雪霜凍。

你要問何海波,對女兒的愛有多深,這個東北大老爺們兒一時變得羞答答,不知如何作答,“一天跑150公里,就有150公里的愛吧。”

新京報記者 王瑞鋒 實習生 劉靜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