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二十多年前,只有三四歲的女孩秦幹(音)離家玩耍後走丟,在大圩生活的養父將她接回家。之後的二十多年,秦幹一直和養父生活在一起,直到結婚生子。隨着自己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她想要尋找親生父母的願望越來越濃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年幼時走丟被養父接到大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1日上午,記者在桂林福隆園見到秦幹一家人。最近幾年,秦乾和老公一直在廣東打工,因爲孩子上學的事,剛回到桂林。\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f53f23b4c5e41c0b626bd15dc2cf669\"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33\" alt=\"女子20多年前走丟被收養,她想要找到親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秦乾和家人在一起。全家人都希望秦幹能和親生父母早日團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走丟時只有三四歲,很多事秦幹已經無法記起,但她還是憑記憶仔細地梳理了當年走丟時的一些細節。她說,當時她和家人住在市內一個山坡上的小屋裏。1990年9月份(估算時間)的一天傍晚,在山坡下住着的兩個小男孩去到她家喊她出去玩,因爲當時已經到了晚飯時間,母親沒有允許,但禁不住秦幹軟磨硬泡,最後還是放她出去玩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我走到半路還碰到我爸了,他推着自行車,非讓我回家。”秦幹回憶稱,當時父親推着自行車,她悶悶不樂地跟在後面,看到父親離她越來越遠,就轉身又跟着兩個小夥伴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概二十分鐘後,秦幹跟着兩個小孩來到一個小集市,那裏有很多推着小車賣水果的人,三人就在小車下竄來竄去地玩。隨着天色越來越晚,兩個男孩的家人來到集市附近,準備將他們帶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是騎着一個三輪車把兩個男孩往家帶的,我也想坐在車上跟他們一起走,但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不願意讓我上車。”秦幹回憶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伴被家人接走後天色已黑,秦幹當時有些慌亂,她忘了要順着同伴回家的路往自己家走,而是朝反方向走了一會兒,之後就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晚,她一邊走一邊哭,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個鐵路橋附近,哭的時間有點久,疲憊的她竟在附近睡着了。之後,一名30多歲的男子把她叫醒,說要幫她找家,喜出望外的秦幹就坐上了對方的自行車後座。男子就是秦乾的養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養父帶着我一直騎,好像騎了很久,中途還休息過一段時間,終於騎到了靈川大圩的一個地方。”秦幹說,當晚到大圩後已經是凌晨時分,年幼的她也沒有想太多,就留了下來,和養父、養母生活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丟時右眼角有痣腳面有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養父養母生活了幾年後,養父帶着秦幹離開了養母,去到了英山機械廠附近居住。兩人相依爲命,靠在附近採石場做一些零工維持生活。一直到秦幹二十多歲才離開養父,輾轉於市內各個城區做事。2013年左右,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兩人結了婚並生下一個男孩。隨着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她尋找親生父母的願望也越來越濃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幹說,多年以來她和養父溝通過多次,想要確認當初養父見到她的具體位置,但養父一直遮遮掩掩,並沒有明確告訴她。2012年,養父也不知所終,秦幹找了很久也沒找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幹回憶稱,當年她和親生父母在山腰小屋居住的時候,父親有一天曾帶着她上了山,從山上看山下,一片燈火輝煌。她當時還問父親,山下是什麼。“他當時好像說是變電站還是發電站,我記不清了。”秦幹說,她記得父親的名字叫德喜(音),經常騎着自行車上下班。走丟的時候,母親好像還大着肚子。她說,“秦幹”這個名字也是印象中家人這麼叫她的,具體是哪兩個字,她也無法確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幹說,當年離開家的時候,她上身穿着兩件衣服,一件長袖還套着毛衫,下身則穿着一條格子褲。她還說,她走丟前右眼眼角有一顆明顯的痣(10歲左右痣被點掉了),右腳腳面因爲摔倒留下了一個疤(到目前爲止還能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遺憾的是,因爲家庭條件不好,秦幹幼年時並未留下任何照片,給她尋親也帶來了不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次實地探訪仍無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乾的丈夫唐先生告訴記者,他知道妻子的身世後,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雖然2013年,他們去到了廣東打工,但經常回桂林尋找。他們找了全市範圍內有鐵路橋的地方、有變電站或發電站的地方,但都無法和妻子印象中的地點完全吻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瞭解到,2018年,秦幹曾把自己的情況反映給了公益組織“寶貝回家”的志願者,一年的時間裏,志願者也在網絡空間發出尋人啓事,並根據收集到的線索四處尋找,同樣也沒有任何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日,“寶貝回家”的志願者麥麥告訴記者,從去年6月秦幹在“寶貝回家”的網站上做了登記後,收到了很多熱心網友的留言,他們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再加上自我分析,已經進行了三次實地走訪。“第一次是去了黑山早市附近的羅漢山,第二次是去了猴山社區,第三次又去了黑山早市。”麥麥說,1日上午,她剛進行了第三次實地走訪。這次是因爲有網友表示,黑山早市有一個商戶在1990年前後丟過小孩,她找到了網友說的那個商戶,但對方卻表示,並沒有丟過小孩。由於秦幹提供的信息指向性不夠明確,尋親活動困難重重,但截止到目前,大家都還在努力尋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爸、媽,你們到底在哪?”秦幹說,父母現在應該60多歲了,她希望二老身體健康,能早日和她見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幫她找到親生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桂林晚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348485854172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