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呼和浩特新聞網8月3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道(首席記者 李海珍)記者在全市上半年經濟運行調度分析會上了解到,2019年,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紮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呈現運行平穩、結構優化、轉型加快、動能增強發展態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初步覈算,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8億元,同比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378.5億元,同比增長0.8%;第三產業增加值1078.0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發展快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成爲經濟發展的“穩定器”,經濟增長的內在穩定性和韌性不斷提高。另外,規模以上工作企業利潤、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也實現較快增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是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工業方面:中環五期及中環領先半導體級單晶硅項目、金宇生物醫藥產業園、久泰煤制乙二醇等大項目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創維智能電視機生產線近日開工,伊利、蒙牛全產業鏈升級擴能項目、三聯化工升級搬遷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籌建工作得到國家支持。三產方面:恒大養生谷、恒大水世界、國際農博園、中蒙博覽會永久性國際會展中心等一批投資大、業態新、帶動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項目取得較快進展。基礎設施方面:三環快速路、巴彥路、金海路10月份主線全部貫通,地鐵1號線年內通車試運行,京呼高鐵年內通車,新機場預計9月正式開工建設等等,這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大項目,是今後呼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是鄉村振興呈現新面貌。各旗縣區的鄉村振興都有新的變化,新城區惱包村成爲全國網紅村;投資45億元的昌盛日電光伏農業項目,已經形成了太陽能發電、食用菌花卉等種植、蚯蚓養殖、飼料加工一整套非常科學的循環農業體系。回民區東烏素圖杏園綜合體項目,成爲集花海觀賞、商業餐飲、休閒旅遊、林下經濟於一體的熱點都市旅遊區。另外,託縣的紅辣椒、葡萄、水稻等特色產業,武川縣的中草藥種植,清水河縣打造的“窯上田”公共品牌等,都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清水河縣八龍灣村發動全體村民人人蔘與環境衛生整治,建立有效的引導激勵機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是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態保護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污染防治方面,通過清潔燃煤替換、汽車尾氣治理、工地揚塵治理等措施,截至7月20日,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9%。通過黑臭水體整治、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整治、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全市水環境有了明顯改觀。生態建設方面,全面實施了大規模國土綠化“九大工程”,全年60萬畝建設任務已經完成了26萬畝,清水河縣百萬畝林果基地、和林縣30萬畝林果基地和武川縣“雙百萬”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推進順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是民生社會事業持續改善。清水河縣、武川縣如期“摘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改造紮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集中開展了16個行業領域亂象治理。解決房地產項目遺留問題取得重大突破,近期成功解決了60個項目、67570套房屋的“辦本”問題。同時,全市教育醫療、安全生產、防汛防火等重點工作也有序推進,社會大局繼續保持和諧穩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KLMLhG1edjo1\"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40\" alt=\"「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穩增長 促改革 調結構 惠民生 防風險 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動能增強\"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511662227625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