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奢侈品高管都認定,中國奢侈品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這跟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衝突、海關加強打擊代購等宏觀政策因素有關。不過從奢侈品近期財報可看出,中國奢侈品購買力仍然強勁。開雲集團去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Gucci 銷售額增長 28 %,至23億歐元,LVMH 及愛馬仕三大巨頭的業績,在去年全年均錄得雙位數的增長,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消費者的強勁購買力。

根據麥肯錫與 BoF 時裝商業評論在聯合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中表示,2019 年中國將首次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時尚市場,“這將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滙豐(HSBC)的全球消費及零售業務聯合總監 Erwan Rambourg 認爲,中國市場分層明顯,但每個分層仍將保持增長趨勢。對於許多對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的投資人來說,這有些“反直覺”。

Rambourg 認爲,奢侈品牌在中國的機遇仍在於首次消費奢侈品的消費者,且大部分爲年輕人。“年輕一代消費者,或者說‘自拍一代’非常在乎他們的形象,並認爲通過奢侈品牌能讓他們達到合羣的效果,由於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接受的資訊來自 LV,Gucci,Chanel 等有着大量營銷成本的品牌,當大部分人第一次消費奢侈品時,會選擇這些大牌:全球來說,超過 70 %的 Moncler 銷量來自首次消費者,超過 60 %的 Gucci 年銷售來自首次消費者。”

換句話說,所謂的“年輕化”讓奢侈品市場處於全新的獲客階段,尚未進入復購階段,“而中國消費者處於核心位置。”他說道。按照 Rambourg 的說法,年輕中國消費者也是“手握七個利是封”的一代,分別來自兩個家族,四個爺爺奶奶,及個人收入。

根據滙豐國際研究部門(HSBC Global Research)今年二月的一份報告《中國式豪華:對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考察》(“China Deluxe: Checking in on Luxury Consumption in China”),82 %的消費者今年的奢侈品消費支出與去年持平,39 %的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買奢侈品。

滙豐這份報告以 2000 名年收入超過 15 萬元的中國消費者爲採訪對象,其中 57 %爲千禧一代消費者,調研結果顯示,在奢侈品、飲品、科技產品等品類的消費會保持增長,對海外品牌的消費慾望依舊旺盛,但這並不意味着消費者願意爲此消費而出國,他們最喜歡的旅遊消費目的地都在中國周邊,每年有一兩次的出遊計劃。

及時行樂成爲了他們購買奢侈品的最大動機。“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有幾大社會及經濟因素影響。” Young China Group 的創始人,“ Young China ”的作者 Zak Dychtwald 告訴 BoF 。“過去 40 年的喫苦心態變成了一個活在當下的態度。按照國際的標準,中國年輕人依然是極度拼命工作並能喫苦的,但他們沒那麼大的爲了下一代的生活而喫苦的壓力了,真正的奢侈不是能夠擁有一個昂貴的包或者車,而是能夠不需要喫苦,不必延遲享樂,真正的活在當下。”

在線上零售端,如何觸及更多二三線城市的奢侈品消費者也成爲品牌提振銷量的關鍵。根據麥肯錫的統計,大部分奢侈品牌開在中國前 15 大城市,但中國 75 %的財富分佈在這些城市之外。因此,奢侈品牌必須更爲重視其在中國的電商業務。品牌的糾結在於,由於在線及實體消費者的重疊有限,目前在中國市場,獲得歐美品牌信任的只有兩大平臺,一方是TopLife、JD、Farfetch,另一方面是Luxury Pavilion,Alibaba,Net-a-Porter。“我們知道在線和實體消費者之間的重疊有限,但也相信對同類化的恐懼將限制中國大陸的商店擴張。”Rambourg 解釋道。雖然如此,但本土奢侈品消費市場回暖狀態會保持下去。“我們認爲中國的旅遊零售業務即將發生巨大變化,其中包括最初在上海的市中心免稅地點(類似於韓國現有的)項目以及新的免稅和付稅地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大興機場即將開業,這意味着 1 億人次的商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