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有一日我去了普陀山,遠遠看去,那山上散發出一層金光,同去的人說,我們一起去拜菩薩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朱天文說:菩薩除了不忍看,也是沒有能力看,才低眉的。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47d73f0698a4d3598a69bc04026c699\" img_width=\"390\" img_height=\"139\" alt=\"「週末美文」雪小嬋:菩薩爲什麼低眉\"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初看到這句話,是在朱天文的新書《巫言》裏,第一句便是:你知道菩薩爲什麼低眉?暗自心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菩薩保佑。無數人在說這句話。不知道菩薩有多難。不應該求的事情也求,她不是人,她只是你想象的一個神,她亦有她的難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朱天文說:菩薩除了不忍看,也是沒有能力看,才低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而我知道,因爲世間多紛難,再法力無邊也無法一一盡數排解,所以必須懂得適度,莫妄求,迴歸本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記得阿成寫過一段在雲南的文字,真是迴歸了本真。他說,“在雲南只能蹲在地上看蜥蜴,看了半天,蜥蜴的眼睛才眨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這句話我看了半天,終於懂得他的心裏曾經多麼空靈又多麼寂寞。如果菩薩知道,亦會體貼他的慈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他的困惑與我的困惑大概是一樣的,他一直在用時間和人生追問,用最普通的語言來把一個人塑得如此空靈。在看完阿城的小說之後,我好長時間緩不過勁來。有些人就是這樣,給你壓抑感,讓你感覺窒息。阿城的文字就是這樣——在文字裏,我知道菩薩爲什麼低眉,因爲自知不可超越,自知他高高在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而生活中,亦有多少慈悲讓我們微微心酸——那街邊擺攤的老婦,滿頭銀髮,手凍僵了,伸手摸出幾個茄子放在秤上,偷看你一眼,給些小分量;爲賺幾個錢餬口,那修補車胎的中年男子,常年自己捲菸抽,風雪再大亦要出來,有時看他孤零零一個人坐在風雪中,爲了補車胎的人來,補一個車胎,要兩塊錢。家裏有癱了的妻和上學的娃,他中午的飯是從家裏帶來一個饅頭,就些鹹菜喫着,胃早就壞掉了,前天,還咳出一口血來……你知道菩薩爲什麼低眉,她管理了一夜雨疏風驟,雨打殘荷,管得了這杏花春雨空明,卻管不了太多塵世的難事,管不了那行人肩上的重擔與無以訴說的艱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我們的一生,總有一個耿耿的東西。古希臘的人一直追問,生從何來,死到何去。在《聖經》中的回答是,來於塵土,又歸於塵土。但總有人置疑。就像米蘭·昆德拉的追問,他一生寫了這麼多,其實是在寫一個東西,一直在追問,一直用不同的方式在進攻,在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我對薩賓娜在鏡子前的影像非常難過——那種絕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你知道菩薩爲什麼低眉——她一定有自己的不得已,有斷然你想不到的憂傷與難過,而她的面帶微笑只是情願這世間的安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有一日我去了普陀山,遠遠看去,那山上散發出一層金光,同去的人說,我們一起去拜菩薩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只那一次,我沒有走近她。\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我遠遠地看着她,內心裏泛起朵朵蓮花,我終於明白菩薩爲什麼低眉,她不願意讓衆多的人來叩她,而願意我們自己把自己修煉成她的樣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最美的風景在自己心裏,何苦去求別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桂花謝了會再開,總是芳華灼灼在心,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然在柴扉寂寂處——菩薩,你不要再低眉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7122371890713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