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8月3日晚間消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騰訊社會研究中心承辦的“數字文化產業邁入新時代——數字文化課題成果發佈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行,會上發佈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兩倍於GDP增速,2017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爲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爲2.85-3.26萬億元。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楊曉東介紹,“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總量已趨高位,即將成爲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我國已成爲文化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在致辭中表示,“5G 將引發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整個數字文化產業也會因此發生顛覆式的改變。”

據報告內容,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呈現一些新業態。

從數字文化領軍企業業務變化來看:新文創成爲行業新引領,數字文化產業向更多經濟領域、更多文化資源拓展;技術在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海外市場拓展已經從企業的被動選擇變爲發展戰略;文化旅遊成爲數字文化產業向產業互聯網延伸的重要起點。

從獨角獸和初創企業來看: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在全球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我國頭部初創數字文化企業仍以面向消費者業務爲主;投資市場關注以電競爲代表的數字文化和相關產業的融合。

從細分業態看數字文化新業態:數字文化內容產業總體仍保持增長,其中游戲、新聞、短視頻和文學是最重要的四個領域;網絡遊戲行業集中度增加、遊戲品質提升、出海意願增加;網絡視頻和網絡音樂更加重視原創和自制節目;網絡新聞、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更多的藉助專業機構和數字工具產生優質內容;網絡文學和動漫的“創意之源 ”地位更加鞏固。

關於5G的影響,報告指出,5G三大特性或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三大落地場景。包括:

真正推動VR/AR/MR技術的商用。電子遊戲、影視視頻、會展、旅遊、新聞出版、家居設計等產業將受到影響;低延時高可靠推動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隨着車聯網等技術的出現,未來或將出現基於汽車這一移動平臺進行內容定製的公司;推動萬物互聯而帶來的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包括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將激發文化產業作爲生產性服務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

程武表示,“隨着5G時代到來,超帶寬帶來的高速度和低時延,將使整個世界更加快速而廣泛地連接,爲各種新技術如VR、AR的應用打開大門。未來十到十五年,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將成爲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這是一個超過 80 萬億人民幣的大市場。”

報告還指出,大數據的存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及其與消費互聯網的融通,區塊鏈相關技術等,都可能影響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李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