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由於成本、路用性能等限制,彩色路面還屬於錫城道路中的“非主流”,以透水混凝土爲代表的新型路面則已成爲城市道路的發展方向。8月2日,漁港路拓寬改造工程彩色瀝青道路鋪設完工,從無錫市市政部門獲悉,高顏值的彩色道路、高科技的透水道路等新型路面在錫城應用漸廣,豐富環境色彩的同時提升海綿城市水平。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da9690766594604a683b6d6a258d337\"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7\" alt=\"彩色瀝青等新型道路推廣使用,高顏值+高科技路面扮靚錫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藍天、碧水、綠樹……“水晶天”映襯之下的漁港路,兩條翠色車道伸向遠處的青山,與周邊景色渾然一體(如圖)。8月2日,漁港路拓寬改造工程彩色瀝青道路鋪設完工,從無錫市市政部門獲悉,高顏值的彩色道路、高科技的透水道路等新型路面在錫城應用漸廣,豐富環境色彩的同時提升海綿城市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漁港路700米的加寬段,兩條綠色慢車道與灰白色人行道、機動車道形成“天然”隔離。施工單位無錫市城市道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兩條綠色慢車道所使用的彩色瀝青與普通石油瀝青截然不同,是高分子化合物與色粉結合的產品,製作要求高,成本是普通瀝青的3-4倍。除了以色彩分隔誘導車流,彩色瀝青路面由於摩擦係數高還具有防滑效果。“自從3年前高新區太科園片區青年公社周邊鋪設了無錫首條彩色瀝青道路,紅橙藍綠各色路面逐漸出現在惠山大道、錫北運河公園等地,如今全市已有十來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年底,蠡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完工,市民們發現,蠡湖大橋兩側近800米的人非混行道從之前的花崗岩變成了橙色的混凝土,雨天路滑的安全隱患隨之消除。“別看是混凝土,科技含量很高,成本並不比花崗岩便宜。現在這路面穩定性好,抗滑又耐磨,負載能力也比花崗岩強。”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專家反覆論證,蠡湖大橋維修工程首次採用了新型彩色混凝土鋪設路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由於成本、路用性能等限制,彩色路面還屬於錫城道路中的“非主流”,以透水混凝土爲代表的新型路面則已成爲城市道路的發展方向。無錫市政設施管理處副處長金暉介紹,早在2008年,我市就開始引進透水混凝土,最早出現在運河西路和大箕山社區。去年,大箕山社區場地改造,發現路面透水性能10年來保持完好。運河西路施工時透水混凝土工藝還不夠完善,加上後期道路繁忙影響保養,透水性有所下降。隨着近年來技術的成熟,透水地面將可在城市道路中發揮更大功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如今的透水混凝土地坪可輕鬆緩解降雨的排水問題,由於材料具有孔隙,集中降雨時能讓一部分雨水滲入地下,而不是通過排水系統流入河道。從早期的大劇院路、春申路到近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和蠡湖大道綠化改造工程,越來越多透水混凝土路面有效減輕了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提高無錫的海綿城市指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人士建議,推廣新型透水路面的同時,一些必要的配套設置仍需跟上。“未來還要完善道路集水井、綠化噴灑系統和路面清洗系統,才能達到最高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市城市道橋科技公司技術人員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u003Cstrong\u003E無錫日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88351439008615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