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拉開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幕,一年多來,我們完成了組織架構重建,實現了機構職能調整,這些改革帶來了顯著的成效,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攻堅克難提供了體制支撐和保障,既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給人民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6844c4f43d340a7a366c41ce24177a4\"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75\" alt=\"爲推動改革再深入,習近平指出了這五項原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2019年7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下一步工作如何做?習近平指出:“我們要乘勢而上、盡銳出戰,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集中力量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同時指出了五項原則,\u003Cstrong\u003E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6844c4f43d340a7a366c41ce24177a4\" img_width=\"900\" img_height=\"675\" alt=\"爲推動改革再深入,習近平指出了這五項原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2019年7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打好改革組合拳。\u003C\u002Fstrong\u003E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這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按個按鈕”“換個頻道”,要求我們仍然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工夫,通過認清各領域發展現狀、短板難題和發展趨勢,釐清各領域改革開放的各項關係等,做到改革開放工作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相互協調、統籌推進。中央和地方各部門要堅持上下聯動、相互配合,明確責任分工,統籌協調推進,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習近平指出:“要結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健全黨領導改革工作的體制機制,完善改革領導決策、推動落實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主體改革和配套方案、改革舉措和法治保障、試點探索和總結推廣、改革任務推進和機構職能調整的配套聯動,打好改革組合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保持改革戰略定力。\u003C\u002Fstrong\u003E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始終堅守基本方向和原則,保持改革的戰略定力,避免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習近平所說:“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進程中,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新時代需要新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基礎。接下來“改什麼”“怎麼改”?習近平明確:“要保持改革戰略定力,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下一步的工作必須着眼經濟社會大局,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保持不立不破、先立後破的戰略定力,保障改革的連續性、穩定性、有序性,更好地爲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u003C\u002Fstrong\u003E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沒有改革,就不可能開闢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發展,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穩定,改革和發展都無從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要求準確把握三者之間的平衡點,形成了“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的科學判斷。習近平指出:“在謀劃改革發展思路、解決突出矛盾問題、防範風險挑戰、激發創新活力上下功夫,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各領域改革進展,形成整體效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推動改革往實裏走。\u003C\u002Fstrong\u003E當下的改革,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習近平指出:“當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經進入推進落實的關鍵時期,改革任務越是繁重,越要把穩方向、突出實效、全力攻堅,通過改革有效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繼續把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來抓,堅定不移推動落實重大改革舉措。”要推動改革往實裏走,確保改革方案成色和實施成效。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爲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有利於提升羣衆獲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優先抓好落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推進改革成果系統集成。\u003C\u002Fstrong\u003E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拉開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幕,一年多來,我們完成了組織架構重建,實現了機構職能調整,這些改革帶來了顯著的成效,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攻堅克難提供了體制支撐和保障,既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給人民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要鞏固好改革的成果,我們應當乘勢而上,用好機構改革創造的有利條件,要推進改革成果系統集成,做好成果梳理對接,多抓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大改革舉措,多抓有利於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改革舉措,多抓有利於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舉措,多抓對落實已出臺改革方案的評估問效,從整體上推動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革不停頓,砥礪再出發。習近平強調的這“五個原則”是進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工作遵循,我們要利用好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創造的有利條件,推動各項改革落實落細落地,不斷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5435041723192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