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截然不同的自信,决定了一场战役双方的胜负归属。

公元383年的淝水岸边,充斥着马蹄的蹬踏声、兵甲的撞击声。这是一支浩荡南下的军队,他们来自一个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前秦。在先后灭掉盘踞北方的几个割据小国,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前秦皇帝苻坚信心满满,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一路旌旗蔽日,斗折蛇行,兵锋直指踞守江南的东晋王朝。在这位少数民族统治者眼中,东晋王朝已是气若游丝,不堪一击,拿下东晋,进而一统天下,如“疾风之扫落叶”,只在呼吸之间。早在出师之前,朝中有大臣曾劝符坚不要仓促出兵,因为东晋踞长江之险,民心齐整,不如修整军备,固守国力,乘机攻伐,而苻坚却骄狂的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不仅如此,在大军南下之前,他就已经准备让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做他的尚书左仆射,东晋的重臣谢安、桓冲也给安了个吏部尚书和侍中的头衔,甚至连他们的官邸都建好了。高踞马背上的苻坚,穿行在马蹄腾踏起的漫漫黄尘中,那份志在必得的自信清晰可见。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就在前秦举全国之兵一路南下的同时,东晋政权面对的已然是一触及溃的危局。和来势汹汹的近百万敌军想比,东晋的军事力量只有区区8万“北府兵”,实在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就在举国上下一片无望的哀声中,丞相谢安却处变不惊,坚决主战,他力排众议,任命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先锋,虽然在兵力上与前秦军队相差悬殊,但谢安却“镇以和静,御以长算”,8万北府兵,虽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历经过七年严格训练,足可以一当十。在对各路将领面授机宜交待过战略部署之后,这位“东山再起”声震朝野的丞相接下来便呼朋引伴,游山水下围棋去了。彼时,长江对岸已是战鼓喧天,而谢安却充耳不闻,在黑白博弈的棋盘上,谢安轻捋长须,把一份平静的自信深藏在对阵攻防的每一枚棋子之中。

面对东晋这块刀俎之肉,气势汹涌的前秦大军显然急于要一口吞下,绵延万里的大军还没有完全集结到位,苻坚就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一个叫朱序的原东晋太守前去东晋大营劝降,在苻看来,用一个投诚之人去现身说法,东晋防线便可不攻自破。然而,历史就这样开起了玩笑,正是这个朱序,在让拥有重兵的苻陷入盲目自信的同时,将真正的信心之火在东晋军营中熊熊燃起。“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以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己夺气,可遂破也。”(《资治通鉴》)当朱序将这个重要的敌军情报向晋军先锋谢玄和盘托出,谢玄立刻命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奔袭洛涧,与秦将梁成对阵,在强渡洛水的同时,分兵一路,迂回至秦军背后,断其后路。刚刚一路征尘走来的秦军哪里想到,他们眼中的孱弱之师会选择主动出击,顿时阵角大乱,不消半晌便折损一万五千余人,秦将梁成也成晋军刀下之鬼。洛涧撕开了一道口子后,身为晋军征讨大都督的谢石便率军水陆疾行。当苻坚与大将苻融登上寿阳城头,遥望晋兵部阵严整,一时间产生错觉,将远处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黑压压的晋军,苻对苻融道:“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洛涧一役,揭开的不仅是彪柄史册的淝水之战的序幕,更让一个“草木皆兵”故事不胫而走,让苻的自信少了一分踞傲,多了一个笑柄。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如果说,经历过洛涧的出师不利,苻能及时自省,迅速地对秦军外强中干的战斗力进行重视审视,这位马上皇帝也许真的能够改写历史,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然而彼时,盲目的自信仍然在左右着苻坚的战略决策,就在秦晋双方隔着一条淝水对峙之际,谢玄派出使者对苻坚道:“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资治通鉴》)当一条淝水成为一个心智较量的战场,晋军针对这位空怀自信的皇帝使出了一招特别的激将法,他们对苻坚说,两军隔水相恃,不能速战速决,不如秦兵稍做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双方再短兵相接,一决胜负。对于晋使的这番话,秦将都认为秦军可借着兵力众多,不待晋军上岸,便可悉数剿杀,然而,苻坚给众将的回复仍旧是一种狂妄的自负,“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资治通鉴》)苻坚太相信自己麾下的百万大军了,全然没有想到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后退一步带来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在他的一意孤行下,秦将苻融传令秦兵稍退,待晋军半渡淝水一举歼之。然而,这支仓促组成的大军经历过长途奔袭之苦,又遭到洛涧之败,早已军心动摇,当一声退军的号令传下来,无异于一声惊雷在军中炸响,彻底摧毁了秦军的士气,一退便不可收拾,兵士们如山崩海啸般争相逃命,兵甲辎重扔了一地,而渡过淝水的晋军则士气高昂,一路狂追,此时,朱序在阵中大呼:“秦兵败矣!”,更是令浩浩荡荡的秦军如蚁溃之堤,乱军之中,秦将苻融不慎落马,被晋军斩杀,主帅一死,秦兵更是狼奔豕突,“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资治通鉴》)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最终在淝水岸边被蒸发成一个黑色的玩笑,而那个一直都自信满满的苻坚,也在乱军之中身中流矢,受伤败走,成为淝水岸边消逝的涛声。“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当南宋将领李纲将激昂的文字填进《喜迁莺》的韵脚,我们看到的是其对谢安的高度礼赞,对苻坚的深度嘲谑。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资治通鉴》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这位颇得“魏晋风流”的丞相真实一直都在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冲动,而正是他“围棋如故”“过户折屐”这份真正的自信,让他成为了这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最响亮的名字。

淝水一战,使东晋政权得以延续,而负伤败走的苻坚,则在淝水一战后一蹶不振,不久即为乱臣姚苌所杀。此后,氐族新贵迅速崛起,前秦刚刚形成的北方地区统一局面随之解体。从“投鞭断流“,到“草木皆兵”,再到“风声鹤唳”,苻坚,用一连串的成语在中国历史上划出了一道从自信到自负直至最后身死国灭的轨迹。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