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以“養生福地 生態雙柏”爲主題的中國•雙柏2019年彝族虎文化節在雙柏縣查姆文化廣場拉開帷幕,八方賓客紛至沓來,共同領略“虎鄉”雙柏獨特的彝族文化魅力。

神祕古樸的祭虎大典

在開幕式暨祭虎大典上,伴隨着古老悠揚的音樂,來自滇川黔桂的彝族畢摩們齊聚舞臺,一起誦經祈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雙柏彝人相信萬物有靈,奉信山石樹木有魂,與族人息息相關的祭祀活動,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渴望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生活幸福的樸素願望。

雙柏彝族先民敬奉虎爲原始圖騰,把它當作吉祥與幸福的象徵,自詡是虎的民族、虎的後代,至今還保留着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習俗,並完整地傳承着老虎笙、大鑼笙和小豹子笙等衆多的民族民間舞蹈以及保留着衆多價值不菲的彝族古彝文典籍。

現如今,雙柏彝族人的生活中處處都留下了對虎的崇拜。建寨選址,寨門口要安放兩隻石虎;建蓋杆欄式房屋,橫樑上要雕刻老虎,房頂上要安放石雕老虎;婦女和男子的着裝上也要刺繡老虎。有的家庭,牆上畫着虎,工具上打着虎,木雕上刻着虎,小孩的帽子形狀是虎,穿的鞋子形狀是虎,睡的枕頭形狀是虎。

原汁原味的“三笙”舞蹈

名揚海內外的三笙文化,是雙柏彝族爲世界文化做出的一項特別貢獻。古樸、神奇、原生態的彝族傳統舞蹈,其魅力衝湧於笙舞、弦舞、鼓舞和棚舞中,老虎笙、大鑼笙和小豹子笙,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界定爲彝族古儺儀的“珍存”和中國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跳老虎笙時,成年男子用披氈化裝爲虎,手腳繪以虎紋,伴隨着老虎安笙調、撒秧調、穿花調等彝族調子,在“老虎” 頭領的率領下,表演“老虎耙田”“老虎播種”“老虎栽秧”“老虎收割”等舞蹈動作。老虎笙這種源於民間生活的原始舞蹈,真實反映了彝族人民粗獷、豪放、勤勞的性格。

老虎笙

大鑼笙古樸神祕,身穿草衣草裙,祼手赤足,戴着木質面具的師公師母在舞臺前面領舞,面具上畫着凶神惡煞的鬼怪圖案,頭上插着兩根長長的箐雞尾毛,看上去狂野顛瘋,張牙舞爪。後面的跳鑼隊伍手拿銅鑼,有節奏的進行敲鑼、捂鑼等動作,時快時慢,鏗鏘有力。舞步隨着鑼聲的變化跳出不同舞蹈,舞姿狂野,誇張豪放,舞者莊嚴,看者歡快。

大鑼笙

小豹子笙是一種祭祀舞蹈。跳小豹子笙的隊伍由幾十名9至12歲的男孩組成,他們裝扮成小豹子的模樣,身上繪動物斑紋,頭插箐雞尾羽,手持驅邪棍,以棍相戲,隨興起舞。彈棍、絞棍、翻棍、搖棍交替進行,踏步、顛步、甩腳、繞腳變化無窮,一系列趣味盎然的舞蹈動作,吸人眼球。

小豹子笙

精彩紛呈的虎笙節活動

彝族是一支從遠古走來,真摯熱情的民族,是一支生生不息,虎虎生威的民族。在如此盛大的節日裏,彝族人民爲八方賓朋獻上好聽的彝族歌曲、火熱的彝族舞蹈,邀約大家共度佳節。《鼓舞彝鄉》《花彝鼓韻》《彝山歡歌》《龍鼓飛揚》等原生態民俗歌舞節目,將現場觀衆引入古樸的彝族“查姆”文化神祕地帶,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神祕的圖騰舞蹈讓人驚歎不已!

節慶期間,除了獨具民族特色的祭虎大典和精彩紛呈的開幕式文藝演出外,還舉辦了首屆雙柏查姆杯半程馬拉松賽、記憶中的雙柏味道——特色小喫大賽、第七屆査姆詩會、招商引資推介暨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雙柏縣“脫貧攻堅”綜合展、“鏡頭裏的扶貧故事”主題作品展、“決戰脫貧攻堅·見證美麗雙柏”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彝家美食和土特產交易街等系列活動。

(雲報文旅全媒體記者 李銀娟 文 孟志剛 圖)

來源:雲報文旅全媒體編輯:張紹海

策劃:

主編

編輯:

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