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母親這樣說:“我的兒子叫姚遠,今年十歲。兒子自小以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儘量滿足。但慢慢地發現,他開始變了。他有求於父母的時候,便表現得像個乖乖虎,而且甜言蜜語哄得父母很開心,可是一旦達到,便立刻表情緊繃,對父母愛搭不理。在他的日記裏這樣寫着:朋友是第一位,父母最後一位。一次,兒子要買一雙700元的球鞋,我沒有答應他。可他居然一個星期沒有和我說話,甚至正眼都不看我一眼。不就是一雙鞋嗎,他腳上穿的也是前幾個月剛買的,也花好幾百呢!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很多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敢嚴管

孩子天生具有感恩、反哺父母的能力,而後天之所以會感恩能力變弱,歸根結底還是父母的責任,與父母的溺愛有關。從中國現在的國情來講,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針對這樣一個“寶貝疙瘩”,99%的家庭教育都傾向於溺愛、放縱。所以,家庭教育離不開一個觀點,管孩子,而且從嚴管理。

施行嚴厲的教育方式,自然就對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父母在生活中要“盯”着孩子,要“陪”着孩子,不盯不陪,父母如何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如何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出的問題?如何知道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應對孩子?

很多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敢嚴管

現在的父母大多爲了生計而忙碌,不過也很重視家庭教育,但總是方法不對頭。也有一些父母知道“尊重”孩子,於是對孩子不管不問,徹底放手,放棄了自己做父母的責任,而且,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孩子愛講什麼,隨他去;孩子愛要什麼,大量供應;孩子愛幹什麼,由這樣的自由往往最後害了孩子,這樣的孩子在不少學校都存在,他們的行爲令我們感到觸目驚心。總之,父母的這種“尊重”是一種山寨式的尊重,虛假的尊重,目的是避免自己的責任。

很多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敢嚴管

而且,現在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全面的,而是厚此薄彼。他們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對心靈教育、習慣教育和其他有關生命健康的教育束之高閣。他們在生活中,替孩子做好了一切,替孩子做飯,洗衣,希望孩子將心思完全用在學習上。殊不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目中無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也變得很難。

現在,父母太脆弱了,他們很想教育孩子,很想讓孩子好,但他們卻不知怎麼教育,幾乎不知道如何批評孩子,即便偶爾批評一下,心中的難過勁比孩子還要深。所以,父母常常看孩子的臉色行事(顛倒過來了),孩子在家沒大沒小,更談不上尊重父母了。“家綱”一亂,父母“無道”,孩子“猖狂”,必定出事。所以,溺愛的孩子要嚴管。否則,等孩子錯過了那些重要的人生階段後,想再管來不及了,孩子已經成型,父母無回天之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