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遇见

文 · 苏也

我曾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2000年之后的时间感觉越过越快?现在想起来,那是我刚注册知乎的2015年,转眼间,四年又过去了。这四年里,我几乎在重复着做着同一件事情,所以,时间当然过得很快。有时,提起笔来,想给朋友写一张卡片,落款时竟然不知道现在是哪一年。这是常有的事。

人在20岁之前,生活体验里还是很重的。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直到后来的四年大学。这一段段的时间分割线把人的模样慢慢画出来。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知识,陪伴过不一样的朋友,有过不一样的青春记忆。我也许回忆不起来前年夏天做过的事情,但一定不会忘记小学毕业时大家在夏季到来之前给彼此交换的同学录,或是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经历的无休无止的放松与自由。

2018年北京独立杂志书展

也有人说,是因为走过25岁之后的你,人生基本上就确定了。你的性格、喜好、对人待物的态度等,这一切都将决定你在未来的日子和谁做朋友,选择哪种职业,做什么样的消费,留什么样的回忆——而这些都在前25年的人生里慢慢形成了,固定了,很难改变了。于是乎,我们都在沿着过去岁月里画下的路线,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继续沿着这条线走下去,直到人生中再次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这辈子也就这么安安逸逸、平平稳稳地过去了。

所以,当我发现2019年《布林客BLINK》的三月刊是我们的第30期,也是五周年的日子时,我着实吓了一跳。一是感叹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我的头顶也控制不住自己地冒出几根白发;二是,我觉得自己好像不知不觉里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顿时觉得,那几根白发,也算值得了。

我依然清晰记得《布林客BLINK》想法出现的那个早晨,那一时兴起给七位身在世界各地的好友发微信时的激动心情,更别说当我和刘姐在佛罗里达大学的艺术楼里,悄悄把杂志打印出来时的滋味。那一切的一切,我都记忆犹新。

人的一生是不是也会因为几个瞬间的激动而改变应该前进的方向?我扪心自问了一下,若是没有五年前的“灵机一动”,今天我拥有的很多东西都将无法实现。而老天也真是眷顾我这个不知轻重的人,居然这一路走来没遇到过什么危机、矛盾、难题,反倒是收获了一大堆我不曾想到的东西。

居然,通过网络,我可以找到这么多与我相似的人:一些不太看重物质利益而愿意做一些理想化事情的青年。你们也许很难想象,在《布林客BLINK》出版的过去29期里,发表的324篇原创文章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240位青年人的无偿贡献。我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何种渠道知道了这一份注定小众的杂志,并愿意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想法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最妙的是,在这么多的作者中,我面对面见过的朋友不超过20位,就连很多长期写稿的“老朋友”,如住在德国的孙墨青、项洋,现在在旧金山的杨婉,原来在伦敦现在回国的周小登、宋琨,还有在法国的赵欣昕(瓷牧),还有很多人,像是梁浩、修默、高宏伟、谢尔德、王一丹、杨佳、陈羽星、吴天依……我们都没见过面。但是,因为这份杂志,我们似乎都成为了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常会交换生活里的所知所感。

更令我感动的是,还有许多布林客的作者后来都成为了我生活里的朋友,或者是我生活中的朋友也随之成为了一位布林客:冠希、傅晨、许罡、熊梦熊、陈昱、刘子夜、张瀚文、汪洋&贞贞、Mia等等——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我的生活里少了你们这些朋友,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和无聊。他们就像是潮涯君、董金超、邓楠、胡夏、陈睿、许碧萱、徐薇子那样,会是我一辈子的朋友。

2017年一月 与在北京的布林客小伙伴们在一起

2018年一月 与在纽约的布林客小伙伴们在一起

五年过去了,我依然用着一种“佛系”的态度对待这本杂志,不会期望过高,但绝不会降低自己的标准。《布林客BLINK》不为挣钱或是出名,而是想挖掘一个地方,找到相似的灵魂,聊一聊自己的所见所得,独立地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是今天才打开这本杂志,欢迎你,从现在就开始遇见我们。

PART 1 |

冠希:一位纽约布林客的星期五//

董金超:娜拉,走与不走//

刘辅尔:原来五年可以这样快//

杨婉:2015-2019:生活与前行//

陈睿:白日宣饮 信笔由缰//

PART 2|

杨佳:巴塞罗那的阳光,巴黎清冷的雨:艺术就在身边//

梅飞雪:活在现实里//

郑恺伽:穿黑色的我//

苏也:当我幸运地拥有这一切//

请在iPad和电脑上浏览

《布林客》完整杂志效果更佳:

官网地址:www.blink-magazine.com

期待你们的加入。

笔芯!

*

《布林客BLINK》 2019年3月 第30期

“五周年纪念刊”

主编:苏也 微信:suyesophia

相关文章